APP下载

构建“活化”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020-01-09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实验小学

天津教育 2020年30期
关键词:小满节气活化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实验小学 刘 燕

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及问题

几乎每个中小学都开设了针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经典诵读课程,但很多学校在开设时没有更好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不能仔细考量育人目标与课程目标是不是能很好地实现对接,仅仅是为了表示重视,开设一门课程而已,为了课程而课程。表现出来的往往是:

(一)内容、方法单一

小学中普遍学习的是传统蒙学教材,如《弟子规》《三字经》《笠翁对韵》《千字文》《论语》,有的甚至从幼儿园就开始了《三百千》的学习,到小学继续豆腐三碗、三碗豆腐。这里不是说学习统蒙学教材不好,而是配以单一的方法,师生只是读读而已,与生活弱关联,学生也不知学了何用,很难走向深入学习。

(二)大杂烩的活动拼盘

除了课堂教学,在小学阶段还会组织相关的各项活动。如中秋节时会布置一些手抄报,摘抄描写中秋、月亮的古诗词;有的学校、教师坚持“每周一诗”;央视的“诗词大会”“汉字听写大赛”“成语大会”热播,于是各学校也相应出现了这些比赛,学校热热闹闹,学生热情澎湃,但多属于临时抱佛脚、跟风的活动,杂乱无序不成体系,很少有坚持下来沉淀为学校特色文化的。“课程碎片化”,难发挥整体育人效果。

(三)学习成效有待提升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中国人融入血脉的精神滋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其体现在方方面面,又好像遁于无形。师生受到多年相关教育,应该发自内心热爱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应该能在生活中、举手投足中展现出受其滋养的风采。然而,大多数人只是读过背过,零散的知识难以转化成能力,自然难以为继;对优秀传统文化没有升华成持久的喜爱,自然不构成可持续发展的素养。

二、构建“活化”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传统文化教育要“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构建“活化”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就是构建亲近的、可用的、有生长力的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对优秀的传统文化不陌生、不畏难,能自觉践行,能不断升华,最终融入人格修养、家国情怀。

(一)与生活接轨,形成联动机制

生活中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教师要有敏锐的课程意识,积极挖掘可利用资源,打破学科壁垒,打通课堂学习与现实生活。如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四季诗词等课程,指导学生了解节日的由来、演变过程及风俗,诵读有关的古诗词,和家人一起制作节日的美食,走进自然,将美好的诗句还原到眼前的美景之中,完成一份份“自然笔记”……传统文化的学习就这样亲切地融入学生的生活中,生动而有趣。我校实施的《遇见二十四节气——小满》课程时,将小满节气文化融合到各年级的相关学科,开展相应的学科融合活动。其中麦穗制作的立体画、形状各异的3D蒲公英、刺绣、荷包、陶艺吊坠、节气物语、摄影、百米长卷、插花、植物拓片等精美作品无一不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还有语文课诵美文、健康课话养生、科学课苦菜秀、计算机课智能小满等节气融合课,使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灵动、有趣、兴味盎然,使学生更加深入地在课程中感受着节气文化与学科融合的魅力,实现全员育人。成果展示的那一周里,学校还专门借来了可爱的小机器人,个子和低年级的学生差不多,取名“小满”,可以和学生进行提问互动。学生乐坏了,“小满、小满”叫个不停,围着小满问东问西。在古老中镶嵌了现代的元素,成为独特的风景线。

(二)与活动挂钩,建立长效机制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增进身心健康;能动手动脑,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特长;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学校开展各项活动,不能各自为政,要有“大活动”概念。这里的“大”不是指向活动的规模,而是说不管教学活动、课外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都要完成一个目标,完成一类教育活动,从而整合成“大活动”,因为大棋局比一次活动更有效。“大活动”横向是联动,纵向是长效。如走过一个一个的传统节日,走过一年的二十四节气,这一个个或大或小的活动,像一颗颗珍珠,用时间的线穿缀成美丽的项链,时间拉长了,节奏放慢了,学生在这一年中始终被包围在绵密而温暖的优秀传统文化氛围之中,教育以浸润的方式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从而更深入持久。

(三)用灵活方式,展示课程机制

《意见》提出,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园,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开设中华文化公开课,抓好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动。学校、家长要创建更多接触的机会,搭建更多展示的舞台,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去学习,力争做到活学活用,体会成功,升华成自信和热爱。我校除各类艺术进校园的体验,还开展手抄报展评、朗诵比赛、诗词大会、古诗词晋级赛;社团还开展了小古文剧创、编、演活动,《师旷劝学》《道边苦李》都被搬上了舞台,创作的校园剧《节气奶奶》参赛获奖。我在支教三沙源小学时,每年两季的“趣味乐考”中都设有传统文化的项目,“妙语连珠”,考查学生一年来积累的童谣谚语;“古风古韵”,每个小组自己准备道具,自己编古诗、小古文的节目表演。在游戏中检查了学生校本微课程的学习情况,也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深受学生、家长的追捧。12岁的学生准备告别童年向下一个成熟的阶段迈进,正处于人生的小满时节,结合小满课程的展示,给六年级的学生在小满这一天,设计了特别的“小满式”成长礼。仪式感满满的成长礼带给学生童年最美好的记忆珍藏。

我想,每一个中国人的生命里都有“传统文化”的基因,教师就是要努力唤醒每个学生的精神记忆。广大中小学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教育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改革教育内容与方法,营造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环境,形成教育合力,努力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机盎然。

猜你喜欢

小满节气活化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生姜对亚硝胺合成及体内代谢活化的抑制作用
小学生活化写作教学思考
小满
二十四节气之立夏·小满
有机酸对五种人工合成磷酸盐活化作用及活化途径的研究
24节气
24节气
24节气一小满
24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