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的答题技巧分析

2020-01-09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陈志虎

天津教育 2020年30期
关键词:野菊古诗技巧

■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 陈志虎

一、各种诗歌的主要特征

(一)怀古诗

怀古诗通常是怀念古人古事的。咏史怀古诗通常将史实和现实扭结起来,或感慨自身遭遇,以及抨击现实社会。像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感叹个人遭遇,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年过半百,功业没有成就。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现对朝廷苟且偷生的感慨,抨击现实社会。还有些咏史怀古诗仅仅是对历史进行冷静的理性思考及评估,或只是客观叙述,作者自己的遭遇没有表现出来,作者的感慨仅仅是画外之音。咏史怀古诗欣赏首先应了解史实、典故,然后感受意图、情感,接着品味技巧办法。

1.方法标志:标题上含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名前加上“咏”或在古迹、人名之后带“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征:①表现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体现对古人的缅怀情感;②表现往盛今衰的情绪,暗含对社会的不满以及批判,大都借古讽今;③忧国忧民,揭露统治人员的昏庸无能,同情底层人们的疾苦,忧虑国家民族的发展前途;④感叹年华消逝,壮志未酬。

(二)咏物诗歌

1.基本特征:内容方面以某物为描写主体,掌握其特点着重描摹。思想方面通常是托物言志。从物至人,从实到虚,创作出精神品质。往往用比喻、象征、拟人以及对比等修辞手法。其一,以物象为中心;其二,咏+物象。

2.内容特征:咏物言志,依靠所咏事物表述自身的志向与品质;或体现自身对生活的思索、对人事的评定。

3.分析方向:物和人的共同点(物我合一的融合点),鉴赏时应重点掌握。①写的何物,有何特点。②寄托何种志向。

(三)写景诗歌

诗人谢灵运是山水诗歌鼻祖,而陶渊明则开启田园诗歌的先河,田园诗歌发展至唐朝,已包括山水田园诗,诗歌代表作者为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古诗主要描述自然风景、乡村风景和安逸恬静的隐居生活场景,诗情俊秀优美,风格安静淡雅,语言轻丽脱俗。这些诗歌抒情方面经常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写作手法方面经常为白描、衬托。

1.内容范围:通常创作写景诗与山水田园诗。

2.创作特征: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3.分析要点:景物特点。

4.山水田园诗掌握主题:①归隐田园,寄情山水;②描写山川景色,热爱国家大好河山;③厌倦官场腐败,展现个人情怀,表现自身不同流合污的性情。

(五)战争诗歌

在先秦便出现了以边塞战争为主题的诗歌,诗歌发展至唐朝,因为战争较多,统治者注重武力而轻视文采,世人邀功来博取功名比通过科举晋升来得容易,加上盛唐昂扬奋进的社会环境,使寄情壮丽的边塞诗得到繁荣发展,出现一种新的诗歌流派——边塞诗,其代表人物有高适、岑参以及王昌龄等。

1.形式标志:诗歌中产生边塞征军等,文字也包含乐府旧题的,像《凉州词》《少年行》《观山月》以及《从军行》等。

2.重要主题:创建功业的希望;保家卫国的斗志,山河沦丧的感慨,久居边关的思念,在外生活的困苦,还有年年征战的凄惨,报国无路的怨愤以及归家无望的伤痛。

3.分析要点:欣赏边塞诗,应根据诗人的生平思想以及诗歌写作的时间背景,品味作者在诗中描述的内容,抒发何种情感,应注意充满边塞特点的景物与充满战争特点的事件、心理等。

(五)送别诗

古代因为交通不发达,通信受阻,亲朋之间通常一别数年很难相见,古人非常重视离别。离别时,人们通常设酒践行,折柳赠之,时常会作诗话别,所以离别之情就是古代文人的不变主题。由于个人情况不一样,所以送别诗所表述的内容和思想趋向也不一样。有些直抒离别情感,有些由此吐露心中积愤和表明心志,有些注重写离愁别恨,有些注重劝勉、鼓励以及安慰,有些兼而有之。

二、高中语文教材中诗歌鉴赏题的解题方法分析

(一)读懂诗歌内涵,确定诗歌主旨

1.初读感知。诗歌鉴赏题需要上看题目,下看标注,中部看作者与诗歌信息,初步认知诗歌情境。诗歌题目通常是诗歌内容最关键的概括,掌握题目也就把握了诗歌的重要内容;注释大都和问题内容有关,通常是高中生解析诗歌的重要内容;诗歌内容和风格通常和作者的个人经历、阅历、个性等相关,但高考时经常会出现学生不了解的作家,也没有对作者的简介,因此针对作者不做关键要求。

2.详读解析。详读解析要求高中生找到诗歌中的关键意象以及特征,掌握关联词、色彩词等各种重要字词与表达方法,并根据具体语境研究作者创作意图。比如古诗《野菊》中“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两句,其中,“况”字以反问语气体现了深层的含义:更不能随流俗于重阳节让俗人赏识。然后根据“肯为无人减妙香”,能够总结出野菊的特征为“高洁”。最后,将野菊和“东篱族”进行比较,体现了野菊没有媚俗邀宠的特征,然后根据“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能够看出诗人对野菊是欣赏的、喜欢的。所以,也就依靠野菊不因没人观赏而自降其香,不为外界环境为转变心灵高洁的形象体现了作者自身不媚俗邀宠、直率自然的性格。

(二)品味诗歌意境,提高审美能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对诗歌进行逐句的详细分析,还会讲解诗歌意境描写,诗歌中创造的何种情景、表现的重要情感。而作为高中生在答题时,应将情、景、境有效结合起来解答。比如《琵琶行》,这首诗歌写的是在深夜准备离开的人被琵琶女的琴声所吸引,再经过琵琶女的自我讲解,使诗人产生共鸣,整个诗歌以琵琶女的弹琴节奏穿插诗文的主线,以将情、景、境有效结合。

(三)提高思维水平,自我补充诗文

在诗歌创作中,从古到今,诗人在诗歌中均会用“留白”艺术加以创作,这在国内古诗词歌赋中更加明显。在白居易创作的《琵琶行》诗歌中,学生能够在“留白”中展开自我创作与想象,用高中生自己对古诗歌的理解及现实生活的阅历加以填充,跨时空在诗歌中与诗人展开心灵方面的交流,能够对学生的审美及鉴赏水平进行良好提升。

三、诗歌答题应注意的要点

鉴赏诗歌方法要注意三点:掌握诗歌技巧包含哪些内容;先了解情感,然后鉴赏技巧,并注意层次。

解析诗歌的主要技巧,诗歌的表现技巧包含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法与诗歌结构等四点内容。先了解情感,然后辨析技巧,经过解读诗句,诗人所隐藏的情感便会逐步清晰起来,根据层次,循序渐进,此时应有一个明确的抓手把诗歌的主要技巧串联在一起,进而纲举目张。

猜你喜欢

野菊古诗技巧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小野菊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拟古诗”之我见
秋天的野菊湾
也折一支黄
童话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