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

2020-01-09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学研究室司彩霞

天津教育 2020年30期
关键词:初高中课程目标课程标准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学研究室 司彩霞

一、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从课程标准上了解差异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目标阐述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教学,学生能掌握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对人类历史的延续与发展产生认知兴趣,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开拓观察世界的视野,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拥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等。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课程目标阐述为:普通高中历史课标的目标是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持续发展。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掌握必备的历史知识,落实五大核心素养等。

从课程目标看,都注重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但初高中历史教学从知识能力要求上有比较大的区别,知识方面初中主要从宏观角度入手,注重知识的基础性和时序性;高中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其知识专题性和综合性的要求明显提高。在能力要求方面高中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方面的要求要远高于初中时期的要求。这就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研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也要阅读吃透《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了解课标的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了解课程目标的三维目标要求;知晓课程内容;哪怕实施建议也要认真领悟。高中教师要对义务阶段学生学习的内容了如指掌,了解学生在义务段七、八、九三个年级可能学习哪些知识,可能掌握哪些技能做到烂记于心。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在认真研读初中课标之余,要了解学习高中课标,尤其涉及培养学生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内容。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在把握三维目标之时也可以适当渗透五大核心素养。这样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学习后会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最初的有效衔接,尽快适应高中生活是学生在高中学习游刃有余、获取自信的重要阶段。

(二)从教材编写体例上了解差异

初中阶段,全国使用统一的部编教材,该教材是依据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编撰,如中国史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当代,这种编写体例能给初次系统学习历史知识的学生确立一个较为完整的时间线。学生的时间线还不完整,可能在这时容易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混淆,造成一定的学习困难。

(三)从学生认知上了解差异

初高中阶段,学生认知程度差距很大。学生心理承受与认知水平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初中,学生从小学升学上来,由于小学阶段没有系统地学过历史这门学科,即便学生从其他学科学习中知道一些历史知识,但基本知识碎片化,不够系统。在经历初中三年的学习后,学生理解能力增强,认知水平提升,中外历史的学习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加上九年级学生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对初中学习的知识又进行了系统的复习,学生会具备一定的基础。

二、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初高中历史教师要有相互学习的意识

历史教师立德树人,帮助学生做好初高中学习的衔接,就要求初高中的历史教师在业务上有个对接。目前,很多地区中学分初级中学与高级中学,初中历史教师不知道高中历史教师在教什么,高中教师对初中教学的情况也知之甚少。笔者认为要加强初高中历史教师的交流,相互学习对方研读的国家课程标准,有条件的地区初高中教师可以相互深入对方的课堂进行听课,相互学习,在实践中感知未来在教学中的衔接。地区教研也可以组织初高中教师在同一名称课程学习内容上做教学研讨。来自课堂上的经验对于教师对于初高中的教学应该是最直接的。初中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与积极性,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历史知识与能力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热爱读书,善于思考,将有益于学生各学科的学习进步。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培养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一定的知识能力储备为学生适应高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也就顺其自然。

(二)教师要重视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

教师在初高中教学时,要重视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学习。比如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些观点初高中教师都可以了解,如对知识的认识,提到知识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法则,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解决都适用的方法。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知识是不可能一用就准,一用就灵的,而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境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再如提到学习过程,说学习过程包含两方面的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单是知识的呈现者,不是知识权威的象征,而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时下的看法,思考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解释。了解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对于教师在初高中教学中的衔接大有裨益。

三、结语

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方面的衔接,教师也要重视自己的业务提升,教师要研读新课标,钻研新教材。历史教师要重视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在教学技能、教研能力上加强自身的修炼,其中读书、听课、将实践上升到理论,进行文化的沉淀非常重要。总之,教师要在自身业务上下功夫,同时也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知道怎样在历史学科教学中较好地引导学生进步。

猜你喜欢

初高中课程目标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关于初高中英语学习衔接的一些建议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浅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