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种子课教学实践

2020-01-09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大禹小学叶永娜

天津教育 2020年30期
关键词:章节分数学科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大禹小学 叶永娜

随着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方式逐步变得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灵活开放,特别是在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上,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种子课教学,完全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探究式、合作式、小组合作等方式逐渐进入小学数学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对数学学科更加感兴趣。

一、充分运用教学内容的起始部分知识,达到贯穿全章节的线索作用

任何一门学科,都应该注重每个单元的开始部分的知识,它或许很简单,但是起到了贯穿整个章节的“引子”作用,教师只有把本单元开始部分的知识把握好,才能有序展开接下来的课程。对于我们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更是应该融入这一理念。针对每个单元的开始部分,看起来是很简单的一个课时,但是它对于整个章节都非常重要,所以教师在平时的备课和上课时一定要利用好每个章节的第一部分知识。比如我们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章节时,第一课时通过举例人们去超市买菜,称重是2.5千克,量体温是36.8摄氏度,一支铅笔的售价是2.5元等事例,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在生活中的运用。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比较分数的大小,以课本示例为主,“四个男生参加跳高比赛,成绩分别是:0.8、1.2、1.1、0.9,依次说出学生的排名情况。”学生便理解了分数比大小的教学方法,为接下来小数的加减法作铺垫。学生通过第一节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对分数有了一定的概念,然后在第二节分数的加减法时,学生就不会对分数感到陌生,从而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分数加减法的兴趣。

如果在第一环节中,如果教师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认识分数,那么学生在学习第二环节时,便会对分数很陌生,进而学生在学习分数加减法时便会有一定的困难,从而不利于学生对分数的掌握,也不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每个章节开始部分的作用,也就是“种子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后面的知识时显得不那么吃力,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

二、让学生合作交流,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古语有云“人心齐,泰山移”,教师教学的目的便是让学生学会做人,明白生活中的一些哲理。所以教师在上课时不能只顾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最重要的教书育人中的“育人”的重要性。同时这也是我们种子课教学模式所倡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问题,遇到不懂的知识在一起合作交流,就像我们对比两位教师的教学案例,便能看出不同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分数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在设计案例时都是以自己讲解为主,学生从头到尾都少有发言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形成一种孤立的心态,做任何事都以自我为中心。然而一些优秀教师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案例时,便采取让学生用一张纸代替一块饼,让学生自己折出自己想折的图形,接着又让学生思考,最后教师引出分数的学习。还有教师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弄明白分数的意义,又让学生动手折手中的纸,这时学生折出了不一样的形状,然后把自己折出的图形和小组交流,为什么每个学生折出的图形不一样呢?最后告诉学生他们自己手中的数字都是分数,让学生知道分数范围之广大。通过这位教师的教学不难发现,教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动手自己去做,接着又让学生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教师的这种方法是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这一点非常有利于农村学生的教学,农村学生本来基础又不稳固,家里也不能进行有效的复习指导,而且学习对生活的感知能力也比较弱,通过培养他们团结合作交流的意识,间接性地给学生传授人生哲理,让学生明白团结的意义。

三、把教学融入生活,做到教学与生活相结合

任何一门学科的选材很大一部分都源于生活,我们的数学学科也不例外。特别是在数学学科的每个章节的第一部分,大部分都是选取和生活相联系的知识作为本单元的开篇部分。比如教师在教学《认识分数》这一单元时,第一课时便是由生活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分数,教师在教学时便要很好地把本章节的内容和生活相联系,为后续内容做好铺垫。接下来教师再展开分数的教学。那么教师在教学第一章节时,首先应该是由学生分一块饼,该怎么分?由此引发学生思考。那么在教学时,教师便要紧紧抓住这一生活素材,找到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事物来引入教学。通过观看秋游图,让学生思考如何把月饼分给学生,教师开始举例有个学生带来四块饼,教师首先让学生把它平均分给两个学生,接着又变化题型,饼由原来的四块变为两块,又应该怎么平均分给学生?紧接着教师又把饼由原来的两块变为一块,要求学生平均分给两位小朋友,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此时学生答案参差不齐,接着教师要求学生平均分,学生回答一人半块。教师又接着提问那么半块怎么表示呢?最后引出本课的重点,分数的表达方式。然后教师为了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分数,又让学生动手折一张纸,接着让学生思考自己手中的图形为什么和别人不一样?最后告诉学生自己手中的答案都是分数,让学生知道分数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师通过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分饼的话题,层层引导,最后得出结论。教师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越学越想学,就像在探究神秘世界一样,每个学生都想找到最后的答案。由此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完成学科教学做出了良好的铺垫。

四、拓展生活化的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数学学科是一门想象类别的学科,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时应该树立一种“课堂处处充满教育”的观念,在数学教学课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基础知识,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在教学中教师更是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比如在给学生上课时,教师可以在上课或者课间休息时间给学生看一些几何图形,让他们在大脑中想象这些图形构造。比如在教学《长方体》这一单元时,学生就可以自己用一张白色的作业纸现场和父母折一个长方体。教师提问“这个长方体的长是哪里(以及宽,高)”这些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观察能力,提升学生的反应能力。

五、结语

总而言之,数学作为一门具有思维能力的学科,教材中的大部分知识都和生活中的一些知识息息相关,教学内容其实大多和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一定要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做到教学和生活相融合。特别是对于我们小学数学来说,要充分发挥好“种子式教学”模式的作用,利用好数学每个章节的第一部分内容,采取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从而达到师生之间的共同进步。

猜你喜欢

章节分数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可怕的分数
素养之下,美在引言——《“推理与证明”章节引言》一节比赛课的实录
“超学科”来啦
算分数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