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多境”在议题式教学中的应用

2020-01-09江苏省睢宁县李集中学

天津教育 2020年30期
关键词:情境素养设计

■江苏省睢宁县李集中学 王 旭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通过议题的引入、引导和讨论,推动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使教学在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气氛中进行,要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如何通过议题式教学使活动型学科课程真正落地生根,是一线教师不断探寻的问题。

一、世事洞明皆学问——话题选择真实不虚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但单纯的知识不能等同于核心素养。学生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所表现出的正确的价值取向、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才是核心素养。培养核心素养要让学生在真实情境里,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进行意义建构。“一例多境”中的“一例”即一个话题,这一个话题的选择不是随意创设、信手拈来的,话题的选择要做到真实不虚,我认为有三个要求:

首先,话题必须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不是虚构的故事。在以往的听课过程中,有不少教师为了把课堂内容串起来,就编造了一些严重脱离生活实际的情节,然后设置一些指向课本知识点问题让学生回答。可想而知,在这样虚假的情境和问题中,学生的回答一定是沿着教师设计好的方向照本宣科,学生提出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也一定是无效的。所以“虚假情景”是一定不能培养出“真正素养”的。

其次,话题选择必须具备时效性,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话题要把握时代的脉搏,用最新发生的社会热点拓展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本学期执教高二年级,学生要学习必修三《文化生活》的内容。这本书距离学生的生活体验较远,理论性强,如果照本宣科很容易形成枯燥乏味的政治课堂。如何选择合适的话题植入课堂,为课堂注入生机?经过反复对比和思考,笔者决定以“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为话题贯穿这本教材的课堂教学。每节课都为学生呈现最新的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时政新闻,引发学生对我国科技发展的关注和思考。例如在讲解《我们的民族精神》这一课时,笔者设计了关于“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成功组网”一例多境的情境。让学生思考国产全球导航系统的研发过程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学生对此很感兴趣,通过思考、讨论和探究,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民族精神的内涵、核心和特点。这并没有结束,这一情景继续发展可以设置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科研工作者奋力攻关、忘我工作的事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然后就可以引发学生对如何弘扬民族精神的思考。这样就可以做到以序列化情景的层层推进为主线,整合学科知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学生也能真正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学生在思考、辩论和实践的过程中,国家认同、科学精神、法律意识和政治参与这些核心素养也得到了培养和提升。

最后,话题必须服务于教学内容,不能与教学脱节。话题的选择要能围绕教学目标从不同角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将整节课的教学内容都包容进去,实现话题与教材的良性互动。

笔者在《企业经营》教学中,以比亚迪公司的发展历程为主线,精心创设三个与教学内容高度相关的情境。由于整堂课以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学生在情境的层层深入中逐步了解了比亚迪公司发展的艰辛曲折历程。王传福的追梦故事:1.创立篇——风雨人生。假如你是王某的创业顾问,请你告诉他开办公司必须解决哪些问题?2.经营篇——电池大王。比亚迪公司是否应该兼并秦川汽车公司,从而进军汽车产业?假如你是董事会成员,谈谈是否支持王董事长的战略决策,并说明理由。3.感悟篇——超越梦想。王传福从一个贫寒的农家少年成长为身价百亿的中国财富新贵的历程,给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以上三个篇目讲述了比亚迪公司真实的发展历程。三个问题层层深入,学生在热烈讨论后踊跃发言,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得出相关结论。同时在话题讨论中逐步掌握了知识、提升了素养、升华了情感。

二、千头万绪一线牵——主题设计线索清晰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活动设计应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线索,统筹议题涉及的主要内容和相关知识,并进行序列化处理。”一例多境就要在主题设计上有清晰的线索,用“连续剧”的方式展开教学,让学生在真实连续的教学情境展开过程中,真正实现对学习内容的充分关注。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中,笔者以寓言故事《塞翁失马》为主线,以故事情节的推进加深学生对矛盾这一概念的理解。第一个情景是塞翁丢失了自家的马匹,然后丢失的马匹带来了一群野马,让学生分析孰福孰祸?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明白矛盾既有斗争性又有同一性,矛盾即对立统一。第二个情景是塞翁的儿子因为骑马摔断了腿让学生分析福和祸的关系。学生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分析会得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结论。第三个情景是,塞翁的儿子又因摔断了腿免去了兵役,避免了战死沙场。让学生分析福和祸转化的条件。让学生认识到矛盾双方转化是有条件的。这样的主题设计意图是希望在学生学习矛盾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他们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三、柳暗花明又一村——问题设置开合有度

伽达默尔说:“每一个问题必须途经这种使它成为开放的问题的悬而未决通道才完成其意义。每一个真正的问题都要求这种开放性。如果问题缺乏这种开放性,那么问题在根本上说就是没有真实问题意义的虚假问题。”在引入真实话题后,又如何将话题与教材有机连接起来,那就需要通过具有深度学习导向的问题设计。问题设计既成为连接情境与教材的纽带,更成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沃土。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学中,笔者以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的事迹为主线,精心设计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人的价值是什么?属于比较常规性的问题,设计的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讨论,明确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引发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第二个问题: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属于相对直接的问题,主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三个问题:青少年在中华民族复兴过程中应该有什么担当?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学生思考讨论,明确青少年的责任担当,要坚决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进而激发学生对民族国家发展的责任感。

四、结语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任何学科的内容都可以用更为经济、富有活力的简约方法表达出来,从而使学习者易于掌握。”议题式教学中渗透“一例多境”可以使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在润物无声中渗透人文关怀。在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猜你喜欢

情境素养设计
不同情境中的水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