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行合一,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不二法门

2020-01-09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杏花镇中心小学植校东

天津教育 2020年30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评价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杏花镇中心小学 植校东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在多元化发展的大前提之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的日常教学也提高了一定的难度,为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此,教师应积极拓宽对学生的教学范围,在长期的教学经验中不断提升教学技巧,提高教学效率,创新教学方式,要做到让学生重视对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培养人才的教学理念

关于培养人才的问题,很多教师都是趋于一致的“不成才,必成人”。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才是将学生培养成为一名出色人才的最终目标。在传统的德育内容里,大多数教师仅仅是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相关内容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之中,其远远达不到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对于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其实生活中的各个角落都会出现它的身影。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各种大事小事无不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不知不觉完善了学生的思维。对于教师来说,不仅仅牵引着学生的今天,更引导着学生的未来。教师的工作不仅是教书,最重要的是育人,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不仅扮演着传授知识的角色,也是学生长相效仿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刻画在学生的脑海里,教师的思维深度与综合素质,学生都尽收眼底。然而,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如何才能做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导学生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呢?这就需要学生在真正意义上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应该时刻教导学生将学到的新思想、新内容往现实生活中贴近,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为了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教师要合理运用好教学手段,因为对于教师来说,教师面对的不仅仅是某一个学生,而是一个集体。在这个集体里,要想找到一个通用的培养方式是不太现实的,每位学生都有其鲜明的个体特征,其身心发展受到生活中各个领域的影响。所以,为了让所有学生都拥有一个健康的人格,教师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材施教,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当今的法治社会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与现实含义。一方面,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让人们普遍意识到了行为体系制度约束的重要性,如果没有法律和道德,那么人类和原始野蛮人是没有区别的;另一方面,人们普遍都想要在和谐、安逸的环境之下生活,所以才建立了具有人们必须强制遵守的法律,否则会遭到牢狱之灾。对还在成长中的学生来说,培养其良好的道德意识与法律意识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关键所在。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其拥有良好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更需要拥有勇于担当的品格,二者兼得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从当今社会的发展来看,教师普遍将培养的重心放在了知识方面,而忽略了学以致用,这种错误的教学理念不仅会给学生带来问题,还会给社会埋下隐患。所以,教师必须注意知识传授与品格塑造的关系,不让学生误入歧途,将他们培养成真正的栋梁之材。

二、始终坚持课堂主体为学生

新课改的施行对于如今社会的教育问题有了一定的改善,课堂重心已经从由教师进行主要讲解到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方向去转变,但就如今的教学情况来说,大部分学校的课堂主体仍然是以教师讲为主。这里面不仅有着教育方法的原因,还受到深层次的观念影响。在我国的传统文化观念里,长辈在讲话时插言会被认为是不尊重长辈的行为,在课堂中也是一样的,对于一些观念较为落后的教师来说,他们始终喜欢学生安安静静地听自己讲课,如果有学生在他讲课时交流,那么他会认为这是不尊重他劳动成果的行为。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学生是无法学到知行合一的,如果不对传统课堂进行改革,冲破老旧思想,那么课堂的学习效率很难会有质的提升。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中,一般都不会出现类似的教学内容,然而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里,大部分的教学内容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就可以学到,课堂上再讲一遍对学生来说就会显得有些枯燥、无聊了。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学生都会认为道德与法治教育可有可无的原因。因为其内容并没有渗透到更深意义上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讲的都是一些空话、大话,并没有教导学生在生活中加以运用。所以,未来的相关课程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应该进行大程度上的改革,即将课堂主体从教师转变到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学习兴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该做到随时随地进行互动、交流,在课堂中强调活跃氛围,为学生创造出探讨的环境,从而引导学生的人格品质往好的方向发展。

三、认真对待教学评价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反馈环节,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到授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道德与法治方向来说,这些评价不仅局限于教学方面,也涵盖到了教师的日常行为习惯方面,评价并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而是帮助教师成长、改善自身的一个重要手段,从而达到培养人才的教学目标。在实际生活中,教师教学评价已经与教师的薪资水平、晋升速度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更多的教师越来越注重学生对自己的看法,这也是从宏观的法律意义上强制教师用心教书育人的重要手段,公正的教学评价对于教师的教学热情与教学能力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随着教学体系的日益完善,教师的教学评价在知识教学、观念灌输、价值观引导方面都有了广泛的涵盖,所以,在进行教师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也要秉着公平、公正、认真对待的态度,认真填写每一份回执报告,学校也要将这些意见真正带到给教师,让教师重视自己的问题,并积极改正。道德与法治教学具有普遍的意义,不仅仅是学生,每个人都应该受到或多或少的道德法治教育,教师亦是如此。从宏观角度来讲,道德与法治教学涵盖到了社会中各个领域的人们,其不仅是对学生的人格品德进行塑造和教育,也是对所有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进行积极引导和正确的观念灌输。

四、结语

在现有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体系之下,往往都具有极强的现实因素与生活因素,对于学生来说,很大一部分内容的重复性是很高的,这些道理他们在生活中早就懂了,并不需要过多的解读。所以,在未来,希望教师可以拓宽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领域,同时也让这类教育内容变得不再那么枯燥、无聊。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评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