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海水淹溺伤伴吸入性肺损伤患者的救护干预

2020-01-08徐楷洋徐倩楠王海文

海军医学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吸入性胃管补液

徐楷洋,徐倩楠,王海文

海水淹溺可发生于平战时海上游玩、作业及作战等情况下,是落水人员的重要死因之一,也是海军战斗部队减员的重要因素之一[1]。海水淹溺伤伤员受淹溺时间、海水吸入量等方面影响,容易因窒息、吸入性肺损伤等原因导致死亡。2018年10月解放军东部战区海军医院急诊科成功救治1例海水淹溺伤伴吸入性肺损伤患者,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28岁,因海水淹溺约12 h平车推入解放军东部战区海军医院急诊科。患者入科时轻度嗜睡,经鼻给氧,血氧饱和度94%,血压144/80 mmHg(1 mmHg=0.133 MPa),脉搏106次/min,呼吸20次/min,体温39.2 ℃,咽喉部红肿,悬雍垂上见白色脓点,右前胸听诊呼吸音偏弱,局部压痛。血常规:白细胞8.5×109/L ,中性粒百分比90.7%;生化:肌酸激酶2 647 U/L,血肌红蛋白225 mg/L,降钙素原(PCT)2.78 μg/L。伤员因失眠至甲板活动,约2∶50未着救生衣不慎从距海面约3 m甲板处坠入海中,约7∶30自海中捞出。患者自诉在海中时意识不清,多次呛水,捞起时神志清楚,后吐出大量海水,具体量不详;右侧胸痛不适,口干,畏寒,船医给予吸氧、复温等处理,后转解放军东部战区海军医院急诊行头胸腹部CT示:两肺多发癍片状密度增高影,考虑吸入性肺炎,拟“海水淹溺,吸入性肺损伤”收入急诊科。患者入科后给予吸氧、抗感染、祛痰、护胃、碱化尿液、保肝等对症治疗。经过5 d精心治疗,患者病情稳定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后康复出院。

2 护理

2.1 气道护理 海水淹溺所致的急性肺损伤越来越受重视,淹溺导致海水吸入不仅会直接损伤肺实质细胞,而且还会通过激活急性炎症反应,引起肺局部甚至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2],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护理此类患者的关键。接到该患者的消息后,护士第一时间给予床头备呼吸机、气管插管包等物品。患者接入科时,面色苍白、嘴唇发干、鼻腔接吸氧管低流量吸氧。随即将其安置于病床,并观察发现患者痰液呈金黄色Ⅲ度粘痰,轻扣背部能自行咳出,后给于持续低流量经鼻吸氧,密切观察脉氧、呼吸变化,床边备一次性吸痰管、气管插管等物品。

2.2 体温护理 海水淹溺伤导致的体温过低,容易使患者发生室颤。该患者在海水中浸泡了4.5 h,正值深秋,又是下半夜,海水温度低于10 ℃。患者被打捞上来时脸色发白、四肢颤抖、呼吸脉搏微弱,去除患者身上湿衣物,立即将其置于已经预热至38 ℃的复温毯内。患者在海水中浸泡期间多次海水呛入呼吸道,打捞上来7 h后顺利转运到该院ICU时体温已上升至39.3 ℃。考虑和肺部感染有关,遵医嘱留取血培养及痰培养后选择合适抗生素治疗;根据患者体温特点,维持室温温度22~26 ℃,同时给予关闭加温毯,遵医嘱5%葡萄糖补液治疗,患者于入院后6 h体温恢复正常。

2.3 导管护理 对该患者进行留置胃管后,胃部听诊有微弱气过水声,抽吸有少量浑浊液体,无法通过肉眼判断是否为胃液,且将胃管开口端放入清水中有持续小气泡产生。后笔者用pH试纸测定从胃管抽吸出来的液体,pH值约为7,综合判断后给予胃管开口端接一次性引流袋,期间患者无明显不适,脉氧无下降,引流出大量气体后患者主诉胃部不适感消失。引流期间护士严密观察引流袋内引流物量、颜色、性状,在患者入科禁食观察24 h后,饮食逐步过渡到流质饮食、软质饮食。该患者前期比较躁动,为防止意外拔管事件发生,护士给予患者解释后行手约束。

2.4 液体管理 因海水为高渗盐溶液,且富含大量的钾钙镁等电解质,海水高渗造成血液浓缩、血液中电解质浓度增高、血容量不足等需补液治疗,但为减轻淹溺性肺水肿补液速度又不易过快,由于首次补液量较大,笔者采取双通路补液,治疗药物和扩血容量液体同时输入,在完成补液计划的前提下尽可能放慢滴速。根据血电解质检查结果来控制输液速度、输液量及输液成分,在补液时尽量不用生理盐水配置,可遵医嘱选择糖类进行配伍。

2.5 预防潜在并发症 患者入科留置导尿8 h后出现少量粉红色尿液,絮状物增多,且肌酸激酶、血肌红蛋白升高,提示可能出现横纹肌溶解征。护士第一时间报告医生,后给予适当加大补液量,碱化尿液,密切观察尿液性状及24 h出入量变化,警惕横纹肌溶解征后导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密切观察伤员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及心率变化,适当给予抬高床头。

2.6 心理护理 冬天海水冰冷刺骨,且海水深不可测,长时间在海水中挣扎不可避免地使伤员产生恐惧、惊慌等心理。该患者主诉长期失眠史,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充分告知其各操作内容,动作轻柔,以减少对患者的刺激。行导尿术中,在充分遮挡保护患者隐私的基础上,选择同性护理人员对其行导尿术。另外,保持病房安静舒适,病房内降低不必要的仪器报警,护士与患者多进行交谈,必要时请心理科会诊及药物进行干预,帮助患者早日走出心理阴影。

3 讨论

海水长时间淹溺在国内并不多见,相关报道少。调高室温、应用复温毯、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在早期护理过程中至关重要。奂剑波等[3]指出,患者搬运至温暖环境后,需采取一切措施避免热量的进一步丢失,建立静脉通路给予42 ℃生理盐水维持。考虑到患者入科时体温已经复温到39 ℃以上,一方面可能与患者打捞上来过度复温有关系,另一方面可能与患者吸入海水后激活急性炎症反应有关,故输入液体,并没有给予加温处理。患者入科后,停用复温毯,采取自然散热的方式缓慢降温。

该患者在冰冷的海水中长时间浸泡,呼救时大口呛入海水、空气造成胃内潴留海水空气混合体,打捞上岸后已吐出部分胃内容物。患者进入ICU给予留置胃管后,听诊气过水声微弱,抽吸胃液含大量气泡,放入清水中有持续小气泡,虽然其生命体征正常,无任何刺激反应,但不排除有将胃管置入气道的可能。建议收治此类海水淹溺患者留置胃管时,最后增加查胃pH值等多种方法来进行综合判断。

针对此患者,心理护理至关重要,长期失眠可能和本身心理状况有关,与其交谈时要特别注意谈话技巧,避免过多的询问事件经过,在必要时请心理科会诊及药物进行干预。

猜你喜欢

吸入性胃管补液
早期液体复苏不同补液速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老年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别让吸入性肺炎伤害到您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如何用好口服补液盐
改良式胃管固定方法的临床应用
孩子高热易脱水,备点口服补液盐
怎样用好口服补液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