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研究

2020-01-04戚全锋

银幕内外 2020年7期
关键词:法治意识法治教育大学生

摘要:高职院校大学生法治教育是我国法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法治意识和能力对于促进依法治国具有重大而现实的意义。通过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深入解析,寻找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法治意识和能力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法治教育;法治意识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是促进人民当家作主的保障,依法治国是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需要。依法治国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法治的生命在于被信仰和践行,大学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学生法治意识和能力的高低对于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大而现实的意义。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和能力最有效的路径就是开展多元化的法治教育。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现状

在资讯快速发展与传播的现代高职院校大学生接受法治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有媒体法治资讯、亲朋好友的法治事件、社会及校园的法治实践、法治教育课程等等。在这些途径当中高职院校开展的大学生法治教育一是法治教育课程,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二是校园法治实践,即校园的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学生的奖惩及学生干部的任免等等。

媒体法治资讯传播范围广、影响面大、社会关注度高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法治信仰的形成有这重要的作用,如《民法典》的颁布、“滴滴顺风车司机杀人案”、“杭州奔驰车闹市撞人致5死案”、“青岛红黄蓝幼儿园外教猥亵儿童案”、“上海浦东女子抢夺公交车方向盘案”这些案件无一不在触动着社会和公众的神经,通过对这些案件的认识和了解让高职院校大学生对法治有了感性的认知,对是非曲直有了一定的判断,对公平、正义产生了敬仰。

亲朋好友的法治事件与高职院校大学生联系非常紧密,这些案件因为涉及亲朋好友的切身利益,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法治信仰不坚定的情况下,很大程度上会产生“找熟人”、“托关系”的思想,为了亲朋好友的利益将法治抛掷脑后。这里有社会的环境因素,但更主要的还是个人的法治信仰的坚定与否。

在这些途径当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基础,因为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对于大学生的教育更为重视技能教育,重在提升大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专业类法律课程开设较少,开设的法治必修课只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法律基础仅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一个篇章,虽然法律基础篇幅不多,但其最为重要,因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文化素养相对偏低、辨别分析能力相对不足、法律知识储备薄弱、感性意识较强。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于媒体法治资讯、亲朋好友的法治事件缺乏合法性判断的能力,对于自己的社会及校园的法治实践不能全面了解自己所应有的权利和义务,在自己权利受到损害时仅会简单拨打110,不清楚权利救济的途径,其实权利救济的途径有很多种,例如:协商、投诉、调节、仲裁、诉讼等方式。因为法律基础仅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一个篇章,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法治教育的内容和课时安排就相对较少,而且在法治教育中教育方式方法单一重在具体法律知识的传递,教师队伍基本为非法学专业缺乏法学专业背景也影响了法治教育的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三年,时时刻刻都和校园的各项规章制度紧密相连,这些规章制度纷繁复杂,都需要在校大学生去学习、去遵守。以某高职院校奖助制度为例就有10项之多,《学院国家奖学金评选实施细则》、《学院国家励志奖学金评选实施细则》、《学院“中正奖学金”评定办法》、《学院学生奖励办法》、《学院勤工助学管理办法》、《学院学生资助管理办法》、《学院源地助学贷款资格审核办法》、《学院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学院学生综合素质考核办法》、《学院 2019年“春晖”行动计划》等等。仅学院校奖助制度就如此之多,全学院所有机关部门的规章制度之浩繁就可见一斑。高职院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虽然不是法律、法规、规章等国家法律文件,但在高职院校内却起着相同的作用,规范着高职院校的各项管理、维护着高职院校的稳定发展、约束引导着全院师生的各种行为。高职院校如此浩繁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水平和执行情况,广大高职院校大学生有着直接的感受和理解。高职院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管是在制定时,还是在执行中的不公开、不公平、不公正都会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法治信仰的养成产生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心中学院是最纯洁、最高尚、最公正的地方,如果在学院中都做不到公开、公平、公正,那么他们对社会法治的看法只会更差。

二、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法治教育路径

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法治教育路径的选择,需要紧密结合实际、针对制约高职院校大学生法治意识和能力提高的具体原因,多措并举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法治教育體系建设。

(一)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

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可以分成课堂理论教学,校外法治实践基地教学。在课堂理论教学中配备具有较高法治素养的思政教师开展教学,内容讲授上以案例教学为主、通过具体生动贴近学生实际的案例把法治的精神和价值讲清楚说明白,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法治的共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应采用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开展,校外法治实践基地能够有效弥补思政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短板,给高职院校大学生更专业、更直观、更深刻的法治教育。公检法司的实务工作人员常年工作在法治实践的一线,对于法治的落地执行有更深刻的领悟,能够深入浅出地把法治与社会、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法治的力量、深受法治的熏陶、激起法治的信仰。通过丰富多彩的法治教学形式能够让学生不断增强法治信仰进而去积极主动的践行法治。

(二)建设良好的校园法治环境

校园法治实践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法治信仰的形成非常重要,校园法治实践相对于课堂理论教学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影响更为快速和持久。高职院校在制定学院各项规章制度时一定要以法律、法规等为基础,以服务学生为中心,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保障高职院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公开、公平、公正,维护学生在院的各项合法权益。高职院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中保持公开、公平、公正相对容易,但是其执行中始终保持公开、公平、公正则较为困难。高职院校受限于人员编制行政管理人员较少,每一项制度的执行还受限于行政管理教师的个人素质以及精力投入、信息的收集和掌握的程度,学生自身对于高职院校各项规章制度的知晓度、认可度、遵守度也对高职院校各项规章制度能否公开、公平、公正执行产生重大影响。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精简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将高职院校各项规章制度公开、公平、公正执行放到教书育人的高度来认识,放到学院党政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学院各机关部门的年度考核之中,不断扩大高职院校大学生校园管理的参与度,持续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参与学院决策、制度执行的广度和深度。

三、全社会法治建设的推进

现在的大学生思想较为开放、社会活动较为活跃,他们早已走出校园融入社会,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较多,在企业和工厂的实习实训期较长,对社会法治建设的了解更为充分。如果学院内部法治建设良好,而社会法治建设滞后,那么高职院校大学生法治信仰也会逐渐减弱。例如他们进入企业,企业不与其签订劳动合同,不为其缴纳各项社会保险,企业工会流于形式毫无民主可言,基本劳动待遇难以保障,试想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高职院校大学生树立坚定的法治信仰。

高职院校大学生法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高职院校作为大学生法治教育的主阵地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推进学院的管理、教学改革,释放高职院校的活力和动力营造良好的法治育人环境。

参考文献:

[1] [美 ]E· 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 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2]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M]. 姚汉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

[3] 苏力 .道路通向城市—转型中国的法治[ 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作者简历:戚全锋(1982—),男,安徽濉溪人,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猜你喜欢

法治意识法治教育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培育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调查研究
依法治国大背景下中国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途径研究
中学生法治教育策略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浅谈《行政强制法》视野下的党校法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