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病的中医辨证施护

2020-01-03白红华周燕梅范德斌文继红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中医护理疫病

白红华 周燕梅 范德斌 文继红

摘要:疫病又称疫疠、瘟疫、时疫,是由疠气邪毒引起的各类传染性疾病,其致病特点是发病急,传播快,毒性强,症状表现大致相似,发病与季节和气候特点有关。新冠肺炎,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属于中医“疫病”、“时疫”的范畴,病因为感受疫疠之气,湿邪为患;病位在脾、肺;病机乃湿邪郁久化热,发为湿热毒疫肆虐。目前仍需防治结合,故进一步探讨疫病的中医药特色治疗和护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疫病;辨证施护;中医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20)12-0096-02

中医药抗瘟疫有着悠久的历史,积累了宝贵经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进一步强调了中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的价值,指出无论是轻型病例、重型病例还是恢复期病人都可以采用中医药进行针对性治疗。本文根据上述方案分型,结合云南地处高原春燥气候的特点和中医医院治疗护理的经验,简述疫病的中医辨证施护。

1 中医分型与主要证候[1]

1.1 轻型 ①寒湿郁肺:乏力纳呆、周身酸痛、咳嗽咯痰、胸紧憋气、恶心呕吐、大便不爽,苔白腻。②湿热蕴肺:低热或不发热、微恶寒、干咳少痰、咽痛、口干不欲多饮、汗出不畅、便溏,苔薄黄。

1.2 普通型 ①湿毒郁肺:发热、咳嗽痰少、或黄痰、憋闷气促、腹胀、便秘,苔黄腻或黄燥;②寒湿阻肺:身热不扬、干咳少痰、乏力、脘痞呕恶、便溏,苔白腻。

1.3 重型 ①疫毒闭肺:发热面红、咳嗽、痰黄黏少、或痰中带血、喘憋气促、口干苦、小便短赤,苔黄腻;②气营两燔:大热烦渴、喘憋气促、神昏谵语、或发斑疹、或衄血、或四肢抽搐,少苔或无苔。

1.4 危重型(内闭外脱) 呼吸困难、或需要辅助通气、伴神昏烦躁、汗出肢冷,苔厚腻或燥、脉浮大无根。

1.5 恢复期 ①肺脾气虚:气短、大便无力、苔白腻;②气阴两虚:气短、口干、口渴、心悸、汗多、低热或不热、干咳少痰。

2 病情观察

2.1 观察发热、咳嗽咯痰、胸闷气促、紫绀、纳呆乏力、舌苔等主症及伴随症状。

2.2 定时测量体温,并观察服药后体温变化;测量脉搏、呼吸、指氧饱和度,辨别病情轻重。

2.3 出现高热烦渴、喘憋、呼吸困难、面色唇甲青紫、神昏谵语、汗出肢冷、或发斑疹、或咯血、或四肢抽搐、脉浮大无根等危重证候,及时配合医师救治。

3 辨证施护

3.1 环境与生活起居护理 《诸病源候论》中说:“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则病气转相传易,乃至灭门。”毒邪致病,常与其它邪气合而为病,有强烈的致病性和传染性[2]。①按传染性疾病管理要求,安置病房,执行隔离防护措施;②病室温湿度适宜,寒湿型宜阳光充足,湿热型宜凉爽通风;③发热、乏力气短者,卧床休息,取舒适体位,防寒保暖,缓解后可适当下床活动;④汗出及时擦干,更换汗湿的衣被,忌当风受凉,复感外邪;⑤做好卫生宣教。

3.2 调悦情志 研究表明,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够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3]。瘟疫病势凶险,病程缠绵,往往引起恐惧、焦虑、烦躁、悲观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疗效和康复[4]。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性疏导,消除不良情绪,保持心平气和、树立战胜疫病的信心。

3.3 饮食调理 ①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营养,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②用百合、陈皮、山药、黄芪、薏苡仁、莲子、绞股兰等健脾益肺补气之品熬药膳粥或煮水服饮,寒湿型可用葱白、生姜等辛温之品以助散寒,湿热型可食荸荠、枇杷、柚子等清肺化痰;③高热给素半流质或全流质饮食,口渴者给生津止渴的绿豆汤、梨汁、卢根水等;④忌辛辣、香燥、油腻、炙煿、海腥发物。

3.4 服药护理 ①中药汤剂:寒湿型宜热服,湿热型宜温服;②用药遵照医嘱与说明书,警惕药物不良反应、毒副作用及真菌感染。

3.5 临症处理 ①胸闷喘憋明显或唇甲青紫者,遵医嘱及时给予有效氧疗措施及保护性辅助通气;②痰多且难咯者,可给翻身拍背或中药雾化吸入,协助体位引流,必要时吸痰。配合理疗,促进肺部炎症的吸收;③咳痰喘憋者,配合医生实施针灸治疗,实证者宜针刺大椎、肺俞、膻中、丰隆等穴;虚证可灸神阙、气海、关元、肾俞等穴;④腹胀痞满、便秘、腹泻者,可腹部按摩,顺时针手法为泻,消胀通便,逆时针手法为补,止泻;⑤恶心呕吐时,可给予按揉合谷穴、鸠尾穴,或少量饮服姜汁;⑥做好口腔、皮肤、外阴部护理,谨防压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等并发症。

3.6 强身健体 《内经》中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中医注重提高人体的抵抗力与毒邪作斗争。①指导病人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锻炼身体;②循经穴位按摩,提升宣发肺气,调畅气机,健脾和胃,增强免疫力。一是手太阴肺经从胸走手,由中府穴摩擦至少商穴,每分钟约30次,约5 min,皮肤发热发红为宜;点按中府→尺泽→孔最→经渠→鱼际5个穴位,每个穴位按摩1~2 min,有酸胀麻感为宜。二是手阳明大肠经从手走头,由商阳穴摩擦至巨骨穴,每分钟约30次,约5 min,皮肤发热发红为宜;点按商阳→三间→合谷→手三里→曲池5个穴位,每个穴位按摩1~2 min,有酸胀麻感为宜。③艾灸逐一切寒湿。“艾灸神阙,万病自灭”,神阙穴(肚脐眼)是抗病毒的“天然药穴”,能激发三焦之气和人体的元气。配合中脘、肺俞、大椎穴,能健脾和胃、温阳除湿、清肺化痰、提高机体免疫力。

4 小结

新冠肺炎病因为湿毒,病位在肺与脾[5],脾主运化水湿,肺主通调水道。脾虚湿困,肺气不足,水湿难化,停聚中焦,湿郁化热,犯干于肺,湿毒痰热壅肺,宣降失司,导致内闭外脱,继而肺脾两虚。目前对于新冠肺炎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加强中西医结合治疗,积极应用中医药技术方法对患者辨证施治与施护,可促进轻症患者尽早治愈,重症患者减少向危重症转变,最大程度降低病死率[6]。本文遵循标本兼治、祛邪扶正等原则,通过病情观察甄别证候分型,从环境起居、情志、饮食、服药、临症处理、强身健体抵御病毒等六方面进行辨证施护,发挥中医药特色技术及护理抗疫病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的通知[EB/OL].(2020-02-18)[2020-02-19]http://www.nhc.gov.cnlyzygi/s7653p1202002/8334a8326dd94d329df351d7da8aefcz.shtml.

[2]范伏元,樊新荣,王莘智,等.从“湿毒夹燥”谈湖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特点及防治[J].中医杂志,2020,61(7):553-556.

[3]张莹丽,李惠钧.心理护理对心绞痛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7,33(1):176-178.

[4]范德斌,徐金柱,白红华,等.湿温病证治体会[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0,41(5):101-103.

[5]杨道文,李得民.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病因病机的思考[J].中医杂志,2020,61(7):557-559.

[6]刘青,杨春艳.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验案3则[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0,41(2):8-10.

(收稿日期:2020-08-24)

作者简介:白紅华(1971-),女,副主任护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与护理教育。

通信作者:文继红,E-mail:1765850458@qq.com

猜你喜欢

中医护理疫病
动物疫病监测在预防控制中的作用
猪的疫病监测与养猪场疫病防控对策
动物疫病监测在动物疫病预防及控制中的作用分析
动物疫病监测在疫病防控中的作用探索
浅谈猪的疫病防治
农村散养鸡疫病防治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尪痹的中医护理体会
中药熏蒸联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