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应用效果观察

2020-01-03高丹吴晓兰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0年12期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护理效果

高丹 吴晓兰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干预。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健康教育掌握度。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改变不良体位、生活习惯、调整睡姿、避免颈肩部受凉、加强颈肩部肌肉锻炼等行为生活方式的改变率即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护理结合健康教育模式不仅能有效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还可提高患者对疾病健康知识的掌握度改变患者不健康行为生活方式,促进疾病康复,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借鉴。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20)12-0093-04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且病程长容易复发,多与患者工作压力、紧张和日常不健康行为生活方式相关。随着现代从事低头伏案工作人群增多及电脑、手机的广泛使用,人们屈颈的几率增加和因无健康防护意识颈肩部遭受风寒湿邪的侵袭,造成颈椎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在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约占60%~70%。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及颈部损伤等原因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脊髓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其发病多由内因椎间盘退变,先天畸形,导致颈椎骨质增生,椎间孔变窄或颈椎管狭窄,最终致骨髓、颈神经根、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受压;外因多为急性损伤,慢性劳损、长期低头伏案工作、平时姿势不良、枕头和睡姿不当,致颈椎关节、椎间盘、椎体周围各韧带及其附近软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破坏颈椎的稳定性,刺激或压迫邻近的神经、血管和软组织,或因风寒湿侵袭颈背部,致肌肉痉挛、血管收缩,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内外二因相互作用,发生此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表现为颈项部或肩背呈阵发性或持续性隐痛或剧痛,受刺激或压迫的颈脊神经走行方向有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伴针刺样或过电样麻感;颈部活动有不同程度受限或发硬、发僵、或颈部呈痛性斜颈畸形;一侧或两侧上肢有放射性痛、麻、伴有发沉、肢冷、无力、握力减弱或持物坠落。本病在积极有效治疗的同时,应注重护理干预,提高患者自护能力,改善其整体状态,以促进疾病更好地恢复[1]。中医护理以中医学基本理论为指导,从中医整体观出发根据人体个体差异,患者所在的地理、气候对机体的影响程度和患者心理状态来实施整体护理和辨证施护,对于疾病的施治具有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2]。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使患者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对中医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旨在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意见,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12月住院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37例,年龄21岁~72岁,平均年龄为(54.1±3.1)岁。观察组中男25例,女35例,年龄18岁~73岁,平均年龄为(53.7±3.6)岁。所有患者均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主要包括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心理护理干预、常规健康教育等护理内容[3]。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护理模式。

1.2.1 中医护理

1.2.1.1 中药热奄包 患者在牵引和推拿治疗结束后,在颈肩及上肢等病痛部位中药热奄包,每日1次,30 min/次,10 d为1疗程。达到散寒除湿、驱邪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

1.2.1.2 针灸 针灸治疗可起到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疏通经络,提高痛阈的作用。但患者会对此项操作有畏惧感、疼痛感,不愿配合治疗。应进行心理疏导,向患者讲解针灸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治疗过程中加强巡视关心患者,让患者有安全感配合治疗提高依从性。

1.2.1.3 拔火罐 遵醫嘱对患者颈肩背部实施拔火罐治疗,每周3次、每次留罐6~8 min,注意拔罐时充分暴露拔罐部位,留罐期间注意保暖。达到使皮肤腠理开泄,体内病邪从毛孔吸出体外,及驱散寒邪、振奋阳气、扶正祛邪、调节脏腑,治疗疾病的目的。

1.2.1.4 耳穴贴压 遵医嘱对患者单侧耳穴轮流埋豆,每周2次,留置3~7 d,嘱患者用手每天轻点压豆3次,每次1~2 min。

1.2.2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的开展根据患者病情和患者个体情况不同进行综合评估后采取个体化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内容按急性期、缓解期和康复期进行,各期有不同的侧重点。

1.2.2.1 急性期 以缓解症状,情志调理为主。(1)生活起居护理:病室应温暖向阳,安静,保持适宜温湿度。各项治疗时注意颈肩部保暖,在天气变化及早晚气温降低时要增加衣物,应穿棉质柔软透气吸汗宽松舒适有衣领的衣服,秋冬季节围围巾,晚间睡觉时要将被头盖严颈肩,避免颈肩部被风寒湿邪侵袭;(2)体位护理:卧床休息,应卧硬板床,保持床铺清洁、平整、舒适、无渣削;睡眠时应保持头颈部在一条直线上,禁止俯卧,避免扭曲,枕头长要超过肩,不宜过高,用软枕头;仰卧睡觉时,在受压情况下枕高要以患者本人握拳高度10cm左右为宜,枕头的颈部稍高于头部;侧卧时,枕高要平行于肩部,膝关节微屈,左右侧体位要转换;以保持颈部正常弧度,保持血液循环的畅通,使颈肩部肌肉放松。停止伏案工作,纠正颈部不正确体位和姿势。颈肩上肢痛盛者可带颈托(围领)限制颈部活动,避免患侧卧位和上肢过度伸拉负重,进行治疗或移动体位时动作要轻柔。坐有靠背的椅子,坐时颈背部挺直,臀部与膝部成90°,双脚平放在地上,用软垫或毛巾垫腰,保持腰部弧度,不坐太软、太高或太深长的椅子。病痛剧烈者,颈椎牵引采用卧位式;(3)情志调理:颈椎病在临床上表现为较长的疗程,且不易痊愈,加之发病期间疼痛,给患者身心造成较大的负面情绪,如:焦虑、失眠、抑郁、烦闷的心情,这些负面情绪可使病情更加恶化不利于疾病的康复。经常巡视病房,给患者必要的生活协助,鼓励家属参与,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予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让患者的不良情绪得以宣泄,讲解颈椎病病因病机发展及转归,讲述疾病与情绪的内在联系,告知缓解疼痛的方式,采用多种手段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解除患者紧张情绪,减少忧虑及担忧,增强治疗信心,提升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4)给药护理:中药汤剂宜饭后1 h温服,服药期间忌辛辣、生冷寒凉食物。做中药热奄包或中药熏蒸时,观察患者反应,防止烫伤。患者病痛剧烈期间,禁用推拿、中药热奄包和中药熏蒸治疗;(5)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易于消化,多食补益气血之品,如鳝鱼、鲤鱼、紫苏、木瓜等,忌生冷、肥甘厚腻、辛辣刺激之物。具体方法根据证型实施调护。

1.2.2.2 缓解期 以适当运动,巩固前期应知应会知识为主。(1)体位指导:适当下床活动,避免快速转头、摇头等动作。卧床时保持头部中立位,枕头水平;(2)向患者讲解功能训练的必要性,视患者病情开始指导作颈、肩、胸背部的活动锻炼。1~2次/d,每次10 min,运动量的大小,应视患者耐受力而定;(3)饮食调护:依据每个患者颈椎病证型及体质进行食养,适当增加优质蛋白的量,如:牛羊肉、蛇肉。

1.2.2.3 康复期 以养成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为主。将颈椎病防护内容向患者进行讲解,叮嘱患者在学习、工作及生活中要特别注重休息和颈肩部保暖,长期坚持运动及养成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比如作息、睡姿、坐姿等,并强化防护意识,提升防护能力。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2)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度评分:采用医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健康知识度的掌握度,调查问卷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健康知识掌握度越高。

1.4 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制定疗效评价标准:①治愈:患者经治疗后颈肩部疼痛、肌肉萎缩等临床体征和症状均消失,肌力完全恢复;②好转:患者经治疗后颈肩部疼痛、肌肉萎缩等临床体征和症状均明显改善,肌力显著恢复;③无效:患者经治疗后颈肩部疼痛、肌肉萎缩等临床体征和症状以及肌力均未见改善或较前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表2。

3 讨论

从中医学角度来看,本病属“痹证”范畴,是由于肝肾亏损,筋骨衰退,加之慢性积累性劳损,致使气血亏虚,筋骨失养,或风寒湿邪侵袭,痹阻经络,气滞血瘀而成。因此,在对患者进行中医治疗时主要以祛风散寒、补气活血、疏经通络、理筋整复为主,具体采用推拿、牵引、针灸、口服中药等综合疗法,为了更好地纠正颈椎失稳,消除病变部位无菌性炎症提高治疗效果,加强中医护理十分必要[5]。本病治疗有效后应避免和消除各种诱发原因,笔者认为受寒和劳累是本病的主要诱发原因,也是预防本病复发的关键所在,应充分发挥患者自身调节作用,加强适当颈部功能锻炼,避免增加颈部和上肢的负荷,纠正不良睡姿、坐姿,掌握并落实防寒和避免劳累的方法措施,改变不健康行为生活方式,积极做好自我保健以加强组织的自我保护作用,使骨质增生减少,生理弧度恢复良好,促进康复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由于患者对日常生活中颈椎病防治要点的领悟水平和自我调理管理水平较低,若在住院期间只是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即简单的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健康教育等,无法帮助患者建立系统的颈椎病防治知识结构及健康意识,不利于患者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不利于提高治疗效果。而中医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则从中医整体观和同病异治同病异护观出发,运用中医理论知识,依据颈椎病治疗阶段疾病病程变化的不同,患者个人情况的不同,给予患者个性化、有针对性、精准化的中医护理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内容按急性期、缓解期和康复期进行,各期健康教育内容的侧重點不同,可引起患者特别关注并加以重视,利于患者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掌握。通过系统的中医护理,生活护理、体位护理、情志护理、给药护理、饮食调护、健康教育等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形成了系统的颈椎病防治知识结构和健康意识,改变了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养成了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减少或消除了引起颈椎病病情加重或复发的危险因素,知悉了哪些行为是引发颈椎病的,能自觉选择有益于颈椎病康复、防止复发的行为生活方式,提高了患者学习、工作、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和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中医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模式有助于提高临床治  [HJ2.3mm][FQ(92。175mm,X,DY-W][SQ+1mm][CD=175mm]疗效果和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改变患者不健康行为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自我调理管理能力,促进疾病康复,降低复发率。[KH1D]

参考文献:

[1]秦志英.中医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作用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4(8):45-46.

[2]秦国政.新编中医临床学科从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10-14.

[3]陈楚玲,范敏,陈佳敏,等.中医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颈椎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3):263-264.

[4]李少颖.中医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6):838-839.

[5]韦爱群,欧慧云,潘小川,等.中医辨证施护干预对颈椎病疗效的影响.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36(6):111-112.

(收稿日期:2020-07-17)

作者简介:高丹(1964-),女,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中医临床护理。

猜你喜欢

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护理效果
正骨推拿联合理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颈椎康复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