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滞血瘀型肩颈部疼痛应用温通刮痧法的干预效果观察

2020-01-03梁艳翠欧阳庆珍彭月娴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0年12期
关键词:艾灸

梁艳翠 欧阳庆珍 彭月娴

摘要:目的 分析中医温通刮痧法应用于气滞血瘀型肩颈部疼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10例气滞血瘀型肩颈部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观察组57例采用温通刮痧法治疗,对照组53例患者给予中医艾灸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各个时间段的疼痛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74%,对照组总有效率75.47%;观察组治疗后3、6、9、12、30d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上述各指标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通刮痧法将艾灸与刮痧两种经典中医外治方法结合在气滞血瘀型肩颈部疼痛的治疗中效果确切,建议临床优先应用。

关键词:气滞血瘀;肩颈部疼痛;温通刮痧法;艾灸

中图分类号:R681.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20)12-0037-03

受到工作及生活習惯变化的影响,“低头族”和“电脑族”的比例越来越高,颈椎综合征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并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该疾病属于退行性病变,涵盖颈椎间盘脱出症、颈神经根综合征、骨关节炎等[1],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居多,上述疾病均有一共同点即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肩颈部疼痛,症状一般情况下不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但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传统中医认为,肩颈部疼痛多由湿、寒、风入侵致使气血运行不畅、经络不通所致;气滞血瘀型肩颈部疼痛以局部针刺痛且痛处不移为主要表现,伴有肢体麻木、舌苔紫暗、脉细涩或沉涩等症[2]。温通刮痧法是一种结合艾灸和刮痧的治疗手段,是中医外治理念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治疗颈椎综合征肩颈部疼痛的有效方法之一,本研究将以科室收治的患者进行分组比较,以对该方法的临床价值作深入剖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科室2017年1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10例气滞血瘀型肩颈部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57例温通刮痧治疗患者为观察组,男30例,女27例;年龄55~64岁,平均年龄(59.2±2.2)岁;病程3~9月,平均病程(4.2±1.1)月。53例中医艾灸治疗患者为对照组,男28例,女25例;年龄49~67岁,平均年龄(58.7±2.9)岁;病程2~10月,平均病程(4.6±1.4)月。2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满足《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气滞血瘀型诊断标准[3];②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颈椎病且患者自觉肩颈部疼痛明显;③具备正常的沟通、交流及理解能力且治疗依从性相对良好。

1.3 排除标准 ①符合气滞血瘀分型但无明显自觉疼痛;②合并其他原发性疾病或精神疾病;③血液疾病患者;④皮肤过敏、皮肤疾病及传染性疾病患者;⑤个人资料不齐全或不满足随访要求的患者。

1.4 方法 对照组采用中医艾灸治疗,选取大柕穴、肩髎穴、巨骨穴、肩髃穴、肩井穴、大椎穴、风池穴及风府穴,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情况将其置于坐位或卧位,在做好保暖和隐私保护的情况下充分暴露艾灸穴位,优先艾灸大柕穴、大椎穴、风池穴和风府穴,然后艾灸既已选择的其他穴位。操作以回旋灸和温和灸交替进行,整个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皮肤表现并询问其主观感受,适当调整艾灸条的位置,避免灼伤,艾灸完成后清理局部皮肤并叮嘱患者治疗后6h内勿以冷洗澡并做好防风保暖工作。每天进行1次治疗,以持续治疗5 d为1个疗程,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2~4个疗程。

观察组患者采用温通刮痧法治疗,将艾柱置入艾灸杯固定并点燃,然后将艾灸杯口靠近患者的皮肤,杯口和皮肤角度大约控制在15~45°刮痧的顺序从上至下,从里到外,先颈部,再肩背部,穴位选择与对照组一致,刮痧以痧透为准且力度要渗透到皮下组织或肌肉,根据患者的病情以持续治疗5~7次为1个疗程,单次治疗间隔以痧退为宜,叮嘱患者治疗后多喝温热的开水,4~6 h后方能洗澡,勿洗凉水澡,刮痧部位避免风扇、空调、冷气直吹,冬季则做好防风保暖。

1.5 疗效标准 ①采用NPQ量表与NRS疼痛评分比较2组的症状缓解效果[4];②临床疗效评价:显效:症状及体征消失,患者上肢及肩颈部功能正常;有效: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上肢及肩颈部功能好转,但患者生活及工作受限;无效,未达到上述两项标准之一或症状加重。

1.6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软件处理,检验结果以卡方及t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疼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3、6、9、12、30d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上述各指标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近几年来颈椎病不仅发病率增长势头迅猛且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5],西医临床医学研究显示:局部酸痛、头昏、肢体麻木等表现均是颈椎疾病的常见早期症状;中医则认为,正虚劳损是颈椎疾病的主要病因,由气血亏虚进而引发经脉受损及颈肩部气血瘀滞,进而引发局部疼痛[6-7]。颈肩部疼痛一方面治疗周期较长、易反复,同时也会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巨大影响,选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施治则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随着现代中医的发展及中医外治理念的更新,包括艾灸、刮痧等治疗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与西医不同,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络与各脏腑之间联系紧密并影响气血的调节,是人体结构中的核心部分之一。刮痧是中医经络学体系中的经典治疗方法,可起到扩张血管,加快局部血液运行的作用,并由此达到提升患者免疫力的目的[8]。研究中对照组患者所使用的艾灸方法,是指在患处或穴位上通过敷贴、熏灼从而产生温热及化学刺激[9],该方法历史悠长,明代中医大家龚居中对艾灸评价到:“灸法去病之功,不胜枚举,凡虚实寒热,轻重远近,无往不易”,相对于西医方法而言,艾灸属于自然疗法的范畴,对患者本身造成的伤害极低,通过对局部穴位的刺激可起到明显的活血化瘀、止痛通络的功效,研究中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5.47%,且治疗后的疼痛评分下降趋势明显,从侧面提示艾灸方法在气滞血瘀型病患中的应用效果。

温通刮痧法则是现代中医发展下的产物,该治疗理念将艾灸与刮痧有机结合,通过艾灸所产生的局部热效达到放松患者并打开经络、穴位的作用,然后进一步提升刮痧的治疗效果[10];临床研究显示:相对于单独的艾灸或刮痧治疗,温通刮痧治疗能更好的起到以热治寒、以热祛邪、软坚散结、调节阴阳的功效。从本次研究结果2组患者的数据对比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4.74%,且患者治疗后3、6、9、12、30 d的疼痛评分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各数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温通刮痧法在气滞血瘀型肩颈部疼痛治疗中能够取得更为显著的临床效果,另一方面,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严格按照相应方法的操作要领进行,未出现任何不良后果,安全性良好。

综上所述,研究得出结论:肩颈部疼痛是当前颈椎疾病综合征频发的社会大背景下一种常见的病症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相对于西医药物及外科手术等方法而言,中医外治理念的治疗优势更为明显,温通刮痧法充分结合了艾灸与刮痧两种方法的优势和特点,在保证治疗安全性和患者依从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效果,该方法经临床对比研究效果确切,建议优先应用。

参考文献:

[1]贾连顺.现代颈椎外科学[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3:60.

[2]张彦军,邓强,史文宇,等.甘肃骨伤名家赵继荣应用颈痛I号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经验[J].中国中医骨伤杂志,2016,24(3):73-75.

[3]國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4]付文彬,梁兆辉,许书君,等.NPQ颈痛量表在对中国慢性颈痛患者的适用性评价[C].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11:5-9.

[5]柯尊华,王静怡.颈椎病流行病学及发病机理研究进展[J].颈腰痛杂志,2014,35(1):62-64.

[6]黄永杰.颈椎病发病相关因素临床分析[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7]鄂远.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证候分型及中医治疗方案构建的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

[8]雷文.刮痧联合牵引及口服塞来昔布三联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9.

[9]宫妍.中药塌渍结合红外线照射法对颈型颈椎病的护理效果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8.

[10]李巧萍,彭小苑,黎小霞,等.温通刮痧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近期疗效观察[J].实用疼痛学杂志,2019,15(3):213-218.

(收稿日期:2020-06-29)

作者简介:梁艳翠(1971-),女,主管护师,研究方向:疼痛疾病的中医防治与研究。

猜你喜欢

艾灸
艾灸保健知多少
预防艾灸上火,可舌下含服玄参片
妇科疾病之艾灸疗法
艾灸,你知多少?
高血压患者不适合艾灸
婆婆迷上了艾灸
三类人不宜艾灸
自己艾灸,一定要注意这两件事儿
千万“别”艾灸
千万“别”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