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性别和年龄小儿急性腹泻常见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

2019-12-14宋俐君

医学新知 2019年1期
关键词:轮状病毒病原小儿

宋俐君 倪 敏

小儿急性腹泻是一种肠道传染病,通常由粪口传播,5岁以下的患儿易发。有资料显示,在发展中国家,每年该病的发病人次超过15亿人次,死亡的儿童约为200万,占儿童死亡总数的19%,仅次于肺炎[1]。该病有着极为复杂的病因,常为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导致。随着生物学技术不断进步,临床上广泛采用了ELISA酶联免疫吸附和RT-PCR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进行检验,为患儿的诊治奠定了基础[2]。本研究选取200例符合研究条件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不同年龄、性别小儿急性腹泻常见病原微生物的分布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儿科收治的小儿急性腹泻患儿中选出200例(男107例,女93例),病程48~72(60.2±5.0)h,年龄2个月~5(2.3±0.3)岁;其中年龄 <1岁 58例(29%),1~2岁108例(54%),年龄3~5岁34例(17%)。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入院时经诊断均符合《小儿腹泻病学》[3]的标准,临床表现多伴发热、腹泻、呕吐、大便为黄色或黄绿色,持续腹泻时间在3 d以内,稀水状或黏液状,未出现脓血的情况;②大便常规检查显示WBC不超过10个/HP;③年龄不超过5岁;排除标准:①大便少于3 ml;②患有先天性贫血及严重呼吸系统疾病;③依从性差;④有食物中毒情况或囊胞性纤维病的患儿。

1.3方法 200例患儿在入院以后均应用一次性吸管进行无菌操作取样,采集患儿4~8 m l大便,确保在收集后2 h内送检。

1.3.1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 将采集标本接种于培养基上,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培养,采用麦康凯琼脂(南京便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氯霉素沙保弱葡萄糖培养基(南京普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碱性蛋白沉水(上海抚生实业有限公司提供)、SS琼脂和玉米吐温80琼脂平板(上海江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组成的培养基,进行革兰阴性病原菌的分离培养。采用的试剂由北京千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结合血清学的诊断结果进行菌株的培养。采用玻璃珠柱凝集法鉴定(含沙门菌、志贺菌等微生物)。

1.3.2病毒学和RT-PCR检验 采用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ELISA试剂盒搭配处理10%便悬液,对人轮状病毒进行检验。采用ROCHE全自动核酸分离纯化仪检测HAstV行星状病毒、HuCV杯状病毒和HAdV腺病病毒,结合《全国病毒性腹泻监测方案》和PCR扩增试剂盒的相关说明书[4],进行RT-PCR实验操作。将最终获取的结果,即PCR阳性产物直接送至测序中心进行进一步的测定。

1.3.3观察指标 对比提取的致病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不同病原微生物的检出情况,同时对不同性别、年龄的患儿微生物检出情况和感染情况进行分类对比,归纳其特点。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0.0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不同病原微生物检出结果 200例标本检出病原微生物的有120例,检出率为60%。其中:致病菌23例(19.2%);病毒88例(73.3%);其他9例(7.5%)。该结果显示,导致小儿急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大多由病毒造成,主要为人轮状病毒和人杯状病毒。见表1。

2.2不同性别、年龄的检验结果 107例男性中检出60例(56.1%),93例女性中检出41例(44.1%),经比较,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108例1~2岁患儿检出病原菌58例(53.7),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与<1、3~5岁年龄段分别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1 病原微生物检出情况/n(%)

3 讨论

小儿急性腹泻是消化道常见疾病,临床通常表现为大便形状发生改变、次数明显增多等,若不引起充分重视,会导致营养不良、生长障碍等后果[5]。诱发急性腹泻疾病主要是因为患儿年龄较小,其消化道的发育还未成熟,但又处于生长发育快速的阶段,因此肠道负担过重,机体整体的防御能力低,在人工喂养中受到感染的风险大。这个阶段的小儿很容易引发急性腹泻疾病,常见的感染性因素包括病毒、真菌、细菌和寄生虫等,其中以病毒最为常见。

本研究选入的200例小儿急性腹泻患儿中,病原微生物检出率是60%,以病毒感染为主。法国的检出数据为72%左右[6],比本研究的检出率更高。人杯状病毒和人轮状病毒是小儿急性腹泻比较常见的病原体,在本研究中的占比分别是15%和50.8%。我国西南地区不少城市患儿的人轮状病毒感染率在37%左右,轮状病毒与人杯状病毒是导致全球范围小儿出现急性腹泻疾病的主要病原体[7],这与本研究的结果相似。从年龄来看,本研究中<1、1~2及3~5岁的患儿感染率分别是27.6%、53.7%和17.6%,1~2岁年龄段明显占比更多。其原因与患儿的免疫力有直接的关系,年龄不超过1岁的小儿能够从母体乳汁中吸收IgA和IgG,这对病原微生物入侵有一定的抵抗作用。伴随着小儿的成长,2岁以后小儿自身免疫力逐渐完善,有一定抵御病毒入侵的能力。而处于1~2岁的小儿由于吸入母体的抗体明显减弱,自身免疫系统又没能发育成熟,因此很容易遭受病原体的入侵而发病。从性别来看,不同性别对患儿的检验结果显示无直接相关性(P>0.05)。

综上所述,小儿急性腹泻病原微生物的检出率与性别无关,与年龄则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1~2岁小儿更容易引发急性腹泻疾病,多以病毒感染为主。因此,临床上要结合患儿患病的规律和具体情况,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猜你喜欢

轮状病毒病原小儿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猪轮状病毒病及其防控措施
红尾皇冠鱼头洞病的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性分析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鱼类烂身病病原研究综述
昆明地区1570例轮状病毒感染住院患儿的流行特征及临床特点
儿童秋冬季应注意防轮状病毒感染
小儿涵之三事
说一说轮状病毒疫苗
小儿难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