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电图连续监测对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诊断价值

2019-12-14余鸽鸽高玉霞张耀慧李文波魏立平

医学新知 2019年1期
关键词:下腔癫痫发型

余鸽鸽 王 玮 高玉霞 柳 平 张耀慧 李文波 魏立平

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液循环出现障碍而导致脑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种综合征,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该病起病急骤,病情危急,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研究资料显示[1],脑卒中起病期或疾病后期易发生与之相关的癫痫,其是该病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脑卒中后癫痫的发作为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均带来不利影响,因此,了解并掌握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疾病特征,有助于更好地采取治疗措施。在重症监护中,脑电图(EEG)连续监控可及时发现脑电异常表现,从而发现癫痫发作,并对患者的脑功能障碍进行评估和判断。本研究以我院近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EEG连续监测在患者癫痫发作中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纳入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74例,其中:男353例,女221例;年龄55~76(60.2±5.7)岁;脑梗死21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32例,脑出血224例。纳入标准:①均经临床明确诊断,符合脑卒中相关诊断标准[2];②均在重症监护室给予EEG监测;③年龄50~80岁;④治疗依从性好,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年龄<50岁或>80岁;②合并严重系统性疾病或患有恶性肿瘤。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方法 EEG仪采用Nicolet公司(美国)生产的脑功能监护仪。患者进入重症监护室后即给予EEG连续监测,监测方法为:电极安放依据国际EEG学会联盟制定的相关规定实施,16个通道放大器,系统为10~20,8导单极导联法,并将电阻设置在20 kΩ以内,记录监测时间为15~20 min。采用脑功能监护仪自带软件整合原始脑电图成振幅样式、样本包络、波段功率等趋势图。如患者出现抽搐,则在控制抽搐后继续监测,并依据EEG表现及临床癫痫特征进行癫痫发作的判断。连续监测的同时在EEG记录仪上同步标出EEG变化情况,以及采取治疗措施后的变化情况,分析相应趋势,对患者癫痫的间歇期和发作期分别取平均值。

1.3观察项目 脑卒中后癫痫发作例数,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类型及癫痫发作时间,总结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EEG特征及预后情况。

1.4癫痫发作诊断标准[3]脑卒中后癫痫发作指卒中后发作或住院期间内发生癫痫次数≥2次,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癫痫发作。按照癫痫发作的时间,将其分为早发型癫痫和迟发型癫痫:前者指脑卒中后时间不到2周内发作癫痫;后者指癫痫首次发作为脑卒中后时间达到或超过2周。依据癫痫发作时临床表现及其EEG特征,分为全身性发作、部分性发作及不能分类发作三种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录入SPSS 20.1软件处理分析;用%表示癫痫发生率等计数资料,数据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EEG连续监测癫痫发作情况 监测结果显示,574例发生癫痫46例,发生率为8.0%,其中早发型癫痫30例,迟发型癫痫16例。见表1。

迟发型癫痫组中部分性发作发生率显著高于早发型癫痫组,部分性继发全身性发生率显著低于早发型癫痫组(P<0.05)。见表2。

2.2不同疾病类型癫痫发作类型比较 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早发型癫痫的发生率高于迟发型癫痫,而脑梗死患者迟发型癫痫的发生率高于早发型癫痫,分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表2 脑卒中后不同癫痫发作类型发作情况比较/n(%)

2.3治疗及预后 46例脑卒中后癫痫发作患者中,癫痫持续状态28例,癫痫大发作且持续状态3例。对于3例严重癫痫患者均立即给予安定药物及鲁米那钠治疗,2例获得有效控制,1例明显缓解。其他患者给予丙戊酸钠或苯妥英钠、妥泰治疗,41例获得有效控制,2例癫痫症状缓解。有效率为93.5%(43/46)。

表3 不同疾病类型脑卒中癫痫发作类型比较/

3 讨论

脑卒中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患者以老年人居多,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脑卒中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老年人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之一。作为脑卒中严重并发症之一,癫痫发作不但加剧病情,而且影响临床治疗及预后效果。目前,临床关于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有研究者认为,可能与脑卒中早期发生缺血缺氧有关,脑缺血缺氧可破坏脑锥体细胞并出现细胞轴突出,对脑细胞产生抑制作用,诱发癫痫发作[4]。也有研究者认为,脑卒中后癫痫发作可能由于脑缺血后脑组织出现细胞水肿、充血以及坏死,并导致脑细胞记忆代谢功能紊乱,从而引起急性应激反应,诱发癫痫样放电[5]。研究证实[6],脑干及大脑皮层是癫痫发作的主要部位,EEG是脑功能的重要监测手段之一,不但可直接反映脑细胞功能状况,而且在预测及诊断癫痫发作中具有较高价值。为了及时发现脑卒中患者癫痫发作并给予针对性干预,我院对近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均给予EEG连续监测。

本研究结果显示,574例患者中共发生癫痫46例,发生率为8.0%,与文献报道的10%左右基本相符[7]。癫痫发作时患者EEG均出现异常,主要表现为广泛伴局限性或局限性改变,δ指数明显升高而α指数明显下降,背景活动不对称及波率不规则,慢波增多并出现单侧痫样放电。脑卒中患者癫痫发生期间行EEG连续监测可准确评估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及危险。符泽娟等[8]研究指出,脑卒中患者癫痫发作时EEG参考电极导联波幅出现明显升高,而双极导联波幅则升高并不明显,可在第一时间反映患者大脑放电情况及脑功能变化,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本研究显示,46例癫痫发作患者中早发型癫痫30例,迟发型癫痫16例,可见脑卒中患者早期发生癫痫的几率较大,其原因可能由于脑卒中发病后患者颅内压明显升高且存在血性物质刺激,其共同作用于大脑皮质上诱发癫痫发作。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脑卒中不同疾病类型患者发生癫痫的几率也不相同,其中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早发型癫痫的发生率高于迟发型癫痫,而脑梗死患者迟发型癫痫的发生率高于早发型癫痫(P<0.05)。分析原因可能为:①早发型癫痫的发作主要由于患者大脑神经元出现异常放电而出现癫痫,而迟发型癫痫的发作多由于病灶周围细胞相比于相邻正盛细胞其活力下降,且病灶神经细胞发生变性,从而引起癫痫发作[9];②脑梗死患者的大脑细胞通透性发生改变,导致梗死病灶周围细胞出现电位去极化和其他介导反应,进而导致神经元敏感性下降,破坏了大脑神经系统平衡,最终引发癫痫;③大脑神经元缺氧缺血后导致谷氨酸的重摄取量显著减少,可引发脑梗死,且该类患者电解质发生紊乱也会引起痫样放电,导致迟发型癫痫的几率大大增加;④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脑出血患者的出血部位及周围组织中存在铁血黄素沉淀,可破坏脑组织并对神经系统产生刺激作用,造成血管痉挛,引发癫痫发作[10]。本研究对EEG预测或发现的癫痫发作患者均采取预防性及规范的抗癫痫药物治疗,如控制脑水肿、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并给予抗癫痫对症药物治疗,一般患者给予单药治疗即可有效控制,严重癫痫发作患者给予联合用药,基本可获得显著效果。关于癫痫用药的时机以及具体用药种类,本研究尚未涉及,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EEG连续监测应用于脑卒中重症监护,可及时预测或发现患者癫痫发作,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下腔癫痫发型
综合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临床干预分析
1例右心房至第二肝门的下腔静脉损伤患者的急救措施探索
剧烈头痛?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为什么容易再出血?
癫痫多数可控可治
玩电脑游戏易引发癫痫吗?
癫痫,也可有良好预后
MY HAIRS TYLE ISON POINT
发型
好别致的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