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教学路径在消化内科护理带教中的效果

2019-12-09刘晓丽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27期
关键词:护理带教临床实习消化内科

刘晓丽

[摘要] 目的 探究临床教学路径在消化内科护理带教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消化内科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实习的护生64名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均衡原则分为两组各32名,对照组护生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护生采用临床教学路径法,对比两组护生出科考试成绩、带教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专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带教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消化内科护理带教中应用临床教学路径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护生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带教满意度也有效提升,值得在临床上参考借鉴。

[关键词] 临床教学路径;消化内科;临床实习;护理带教;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9(c)-0116-02

临床实习是护生从学校步入社会的必经阶段,也是其实现理论转变为实践的一个过程。在实习期间,建立完善的工作学习思路,能有效促进理论知识的掌握和提高操作技能,对将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1]。临床路径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是一种质量效益型管理模式,将教学内容和时间细化,对护生学习情况给予及时测评、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学习效果[2]。该文采取传统教学法和临床教学路径模式对2018年2月—2019年2月的实习护士64名进行带教,意在明确临床教学路径在消化内科护理带教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消化内科实习的护生64名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均衡原则分为两组各32名。所有护生均实习4周,对该次研究内容知情同意,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排除基本信息不全者,以及不配合研究者。其中,观察组男2名,女30名;年龄20~24岁,平均年龄(22.03±1.14)歲。对照组男1名,女31名;年龄18~23岁,平均年龄(21.59±1.06)岁。两组护生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护生采用传统教学法,护生均由总带教老师统一进行入科宣教,再逐一分配小组,固定带教老师。每位带教老师需依据护理部提供的教学大纲要求和科室制定的带教计划,按要求完成消化内科疾病护理带教内容。观察组护生采用临床教学路径法,具体如下。

①第1周。第1天,总带教老师详细介绍科室规章制度、工作职责及流程、带教计划等,带领护生了解病区环境,重点介绍治疗室、监护室,对抢救设备和仪器等使用方式进行讲解,加深认识。同时,说明优质护理服务的宗旨、内涵以及开展要点,让护生明白熟知职业安全和自身防护内容的重要性。根据从业经验,有针对性向护生进行相关警示案例教育,避免发生不必要错误。第2天,带教老师考核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基础操作情况,并对护生进行教学指导。第3~4天,根据考核结果,有针对性展开教学,对未掌握知识重点讲解,技能操作时应给予示范,并指导护生操作,带教老师耐心指导。需注意的是,无菌技术、心肺复苏应是必授内容。第5天,由带教老师讲授“查对”执行制度、护理文书操作规范以及交接班制度等内容。

②第2周。该周重点内容如下:科室3位老师组织护生进行长达1 h的统一授课,课后跟随带教老师学习观察病情、处理突发疾病、抢救危重症患者的方法,授课形式可采取多样化,如多媒体教学、理论讲解、个性化辅导、教学查房以及病例讨论等。第8天,带教老师向护生讲授消化系统生理、解剖知识。第9天,讲授常见消化性溃疡疾病护理方法。第10天,讲授如何实施上消化道出血疾病护理措施。第11天,讲授肝硬化护理方法。第11天,讲授急性胰腺炎护理知识。

③第3周。该周重点内容如下:采用观看视频、带教老师示范等方式进行系统学习,再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完成模型练习。第15天,对静脉输血操作及护理要点进行学习,了解常见输血反应,并掌握处理方法。第16天,对胃肠镜检查操作及护理要点进行学习,了解术前准备工作及配合要点。第17天,对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适应证进行学习,并掌握护理要点。第18~19天,讲授消化内科健康宣教内容,掌握沟通技巧。

④第4周。重点对护生综合能力进行评估考核。第22~24天,各带教老师准备1例典型病例,护生当场完成对患者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并做好记录。第25天,由护生自备护理选题,开展小讲座。第26天,护生进行专业理论和实际操作的考核,总带教老师当场阅卷评分,并对其错误当面指出,利于查缺补漏。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生出科考试成绩、带教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数据统计分析选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出科考核成绩比较

观察组出科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生对带教教师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带教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护生进入社会必须经过临床实习这一重要阶段,不仅能在实践中强化、升华理论知识,还能帮助护生建立学习思路,有利于提升其理论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3]。只有选择了恰当的教学方法,才可提升护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使其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传统教学法一直以来作为临床上主要教授方式,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护生对其评价并不满意,涌现出的高成绩护生寥寥无几[4]。因此,选取有效的教学方式迫在眉睫。

消化内科多是危重症患者,病情复杂,护生需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但传统带教法的教学目标笼统,教学内容杂乱,时间安排不够具体合理,易出现漏讲、随性讲等情况,难以确保教学质量[5]。而临床教学路径则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细致化的罗列,明确教学目的,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由易到难逐层递增,使教学流程不断规范[6]。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实施有的放矢地教学,保证了教学的效果。此外,带教老师每日完成护理工作的同時,还会按照临床教学路径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不仅体现了带教老师的责任心,还展现了其敬业精神,起到了榜样示范作用[7]。另一方面,临床教学路径不仅在于教,还注重及时对教学进行测评,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让护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护理技巧,提高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持续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8]。从研究数据中也可以看出,观察组带教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出科成绩比较上,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带教满意度比较上,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临床教学路径在消化内科护理带教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护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程度明显提升,教学过程得以规范化、系统化、全面化,有助于促进教学相长,提高带教满意度,保证教学质量,该方式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韩海燕.临床教学路径在消化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11(18):2270-2272.

[2]  王连荣.临床路径教学法在消化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实施方法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2):84-85.

[3]  李晓华.探析临床教学路径在消化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2):287,290.

[4]  邓小荣.消化内科护理带教中临床教学路径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29):140-141.

[5]  代春娣.临床路径在消化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信息,2014,9(34):170.

[6]  吴晓瑾.消化内科护理带教中临床教学路径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15):130-131.

[7]  冯敏芳.临床护理教学路径在消化内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9(7):90-91.

[8]  俞明霞,周文敏.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在消化科护生带教中的运用及效果[J].医学信息,2015,12(3):4-5.

(收稿日期:2019-06-19)

猜你喜欢

护理带教临床实习消化内科
神经内科护理带教中路径式教学法的运用及价值评估
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护士执业考试辅导对促进临床顶岗实习作用的探究
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98例临床治疗分析
护生实习中不和谐因素探讨与对策
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充分利用动物医院临床实习,促进兽医药理学教学质量
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128例临床诊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