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注射定位薄膜的设计应用

2019-10-22吴慧敏傅咏华

关键词:肚脐皮下刻度

文 蓝,吴慧敏,傅咏华*

(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上海市浦东医院),上海 201399)

低分子肝素作为预防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治疗深部静脉血栓形成,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的常用抗凝药物,根据说明书采用深部皮下注射(前外侧或后外侧腹壁的皮下组织细胞内为注射部位),左右交替注射。一般治疗周期为7~10天,频次为每12小时一次[1-2]。注射部位皮下出血是低分子肝素常见的不良反应,研究表明[2-3]选择正确的注射部位,能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

1 材料与制作方法

该注射定位薄膜为30 cm×14 cm的长方形透明或半透明薄膜,底部设有多层可揭式的透明薄膜,选用柔软亲肤透视度高且防水防腐防酸的材料。在注射定位薄膜中央设有10 cm×12 cm的非注射区域。非注射区域的中心设有直径为2 cm的圆形区域即肚脐定位孔,与患者的肚脐对齐作为定位薄膜的定位点。非注射区的两侧各有12个3 cm×3 cm的方形区域为注射区。注射区中心0.6 cm直径圆形孔为注射标记孔,孔膜为可弃去式设计,使用后形成孔洞。注射标记孔旁按照排布顺序印有1-24标识信息。该注射定位薄膜四周分别设有1 cm宽的测量刻度。注射区域边界处设有标线,与四周的测量刻度对应,便于测量皮下瘀斑或血肿的范围。(图1,图2)

图1 注射定位薄膜的示意图

图2 注射定位薄膜的侧视图

2 使用方法

注射低分子肝素前先将注射定位薄膜中心的肚脐定位孔对准患者肚脐,薄膜覆盖患者腹部紧贴在皮肤上。注射时先揭开注射标记孔的孔膜,用皮肤标记笔通过注射标记孔在腹部做好标记,然后取下注射定位薄膜,以患者腹部皮肤上的标记点为中心按常规用碘酒消毒皮肤后完成注射。最后揭去注射定位薄膜接触皮肤的一层薄膜,按感染性废弃物处理。注射时按1-24的编号有序实施,便于左右交替注射。

3 优 点

该注射定位膜准确标记出腹部非注射区域和可注射区域,区域划分明确,能较精确地定位注射部位,且在腹部定位的注射部位和实际注射部位的误差相对较小。按编号选择注射部位,能做到左右交替,避免同一部位或相邻部位连续注射。标记孔膜可弃去式的设计结合编号使用,能准确记录注射顺序,一旦出现皮下出血,能追根溯源推算皮下出血出现的时间。透视材质,便于观察注射部位的皮肤有无皮下出血或血肿。薄膜四周的测量刻度配合固定规格的注射区边界线,能快速准确测量出皮下出血的范围。该注射定位薄膜由多层可揭式透明薄膜组成,每使用一次,揭去一层薄膜,做到“一次一用”,能有效避免交叉感染。

4 注意事项

该注射定位膜适用于腹围≥70 cm的人群,为一人一疗程一用,每使用一次揭去一层薄膜。皮肤消毒时不宜选用酒精消毒,以免患者腹部皮肤上由皮肤标记笔所标注的注射点被擦掉。如果出现皮下出血面积较大,可选择避开出血区域的注射区,根据编号顺延选择注射部位。

5 应用效果

本注射定位薄膜精确定位注射区域,有效实施左右交替注射,大大减少了皮下出血的情况,效果显著,实用性强。透明材质的选择和刻度线的设计便于准确观察注射部位皮下出血时间和出血范围,提高了护士临床病情观察的效率。本薄膜采用多层设计,做到“一次一用”,有效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猜你喜欢

肚脐皮下刻度
肚脐是个“死胡同”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肚脐到底能不能抠
剪彩带
谁大谁小
谁大谁小
复方樟柳碱两种注射方法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比较
腹部切口皮下持续负压引流治疗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观察
测量三字歌
肿胀麻醉小切口皮下剥离加搔刮法治疗腋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