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高血压慢性病管理模式对于预防并发症的作用研究

2019-10-22张慧敏

关键词:慢性病病程门诊

张慧敏

(新疆巴州人民医院,新疆 巴音郭楞 841000)

高血压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疾病,临床患病率、致死率及致疾率均呈升高趋势,极大的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给家庭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预防并发症发生是当前临床治疗高血压的基本原则。本诊室对45例患者实施慢性病管理,并将管理效果与对照组实施比对,下面就具体过程作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7年3月~2019年3月间本诊室收治的90例伴有高血压病症的患者进行研究。采取简单分样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男女比23:22;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5.4±8.6)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5.5±2.1)年;实验组男女比为21:24;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58.5±8.6)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5.5±2.1)年。将两组患者的一般基线资料实施独立样本检测对比,P>0.05,可进行比对。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社区门诊管理,患者依据自己实际病情的需要主动到门诊接受对症治疗及健康指导。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慢性病管理干预:①建立档案,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家庭背景及生活习惯等基础资料进行归档整理,并予以个性化评估[1]。②完善健康指导内容。一方面对患者生活进行指导教育,包括情绪、运动、休息及饮食等的调节,由护理人员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制定相应的调整方案,并确保方案可行性强;另一方面是落实治疗和监测工作。治疗工作主要是针对患者使用的药物和相关用药事项加以详细说明,并告知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若发生异常情况需及时反馈;监测工作则是对患者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实施监控,向其讲解返院检查的时间,并告知其并发症的主要表现及预防措施,以免发生事故束手无策。③上门服务。医护人员不仅要在门诊上为患者提供服务,还要借助上门服务、电话随访等方式与患者沟通,保证每一季度回访1次,从而加强对血压的管理。若因外界因素导致患者不能按照既定的方案进行健康教育,医护人员应结合具体情况,仔细分析,然后适时调整方案,尽量保证患者继续治疗;若因患者自身因素无法继续进行健康教育工作,此时医护人员应及时和患者交流,鼓励其接受治疗,并告知其治疗的意义,提升治疗主动性。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对比两组并发症。包括脑血管疾病、肾病、心血管疾病。

1.4 统计学方法

选取SPSS 23.0软件对数据实施统计分析,各种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t进行检验。并发症发生情况可用率表示,以x²进行检验,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可参照P<0.05。

2 结 果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干预后,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n,%)

3 讨 论

常规的社区门诊管理形式,只能让患者在门诊上接受健康指导和教育,大多时候需要患者加强自身管理,但是具体实施中,却遇到重重阻碍,究其根本是患者对疾病的预防知识不够清楚,认识不到位,即使制定了预防方案,但方向却是错误的,导致管理效果差,且高血压病情发展快,短时间内很难感受其变化。本次研究中,实验组行慢性病管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说明采取慢性病管理模式效果优良。高血压容易引发并发症,是因为不能有效改善人体的高血压状态,再加上高血压病程长,长时间的高血压状态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发生率,而慢性病管理通过对患者多方面的健康教育,促使其主动接受治疗,从而改善机体高血压状态,有效防治了并发症发生,是值得临床使用和借鉴的管理模式[2]。

综上所述,高血压采取慢性病管理模式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缓解临床不良症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慢性病病程门诊
鼻负压置换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病程及病情的影响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门诊支付之变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枣庄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流行特点的研究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