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肾脏替代疗法与自动腹膜透析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竭效果研究

2019-10-22杨茜琳

关键词:替代疗法连续性尿毒症

杨茜琳

(重庆市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科,重庆 400038)

近年来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的应用逐渐增加,并与自动腹膜透析疗法成为重症急性肾衰竭的两种常见治疗方法。考虑到这类患者无法有效排出体内代谢物质,因此多通过血液透析法协助排除这些物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患者208例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4人)。所选患者均为重症肾功能衰竭患者,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72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区间29~71岁。观察组患者中,慢性小球肾炎患者35例,结节性肾炎患者26例,急性尿毒症患者尿毒症患者20例,肾结核患者23例;男性患者69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区间20~74岁。对照组患者中,慢性小球肾炎患者37例,结节性肾炎患者24例,急性尿毒症患者尿毒症患者21例,肾结核患者2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对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了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每天更换一次置换液(乳酸盐/碳酸氢盐),生物相容性膜选择了连续性肾脏代替机和血滤器。实施透析前,根据患者出血情况做好血管回路选择(220~280 ml/min)。实施透析过程中还需持续进行补液,整个治疗时间控制在11~18h之间。对照组则仍采用自动腹膜透析疗法,即:完成局部麻醉后开始腹腔置管术治疗,同步采用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在治疗的前3 d内,每天透析量控制在1.5 L,然后增至2.0 L。两组患者都按照每周5次的频率进行治疗,肾功能恢复后方可停止。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数据,尿素氮、血肌酐、急性蛋白;治疗前后两组血液流动力;两组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用统计软件为SPSS 19.0,并以±s表示计量资料,两组比较行t检验,组间比较行x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功能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肾功能指标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完成后观察组相关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廉租治疗前数据对比(±s)

表1 廉租治疗前数据对比(±s)

组别 n 尿素氮(mmlol/L) 急性蛋白(mg/L) 血肌酐(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104 36±8 16±5 45±9 25±4 787±84 323±49对照组 104 37±8 29±7 45±10 36±5 788±86 419±54 t/0.411 8.011 0.157 13.029 0.499 11.009 P/>0.05 <0.01 >0.05 <0.01 >0.05 <0.01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指标对比

就两组血流动力对比来看,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流动力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血流动力指标对比(±s)

组别 n CI[L/(min·m²)] HR(min) MAP(mmH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104 3.9±0.5 4.6±0.8 120±9 81±9 55±6 65±6对照组 104 3.9±0.7 4.1±1.3 119±11 93±10 55±7 60±9 t/0.234 4.011 0.157 6.986 1.394 7.198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本研究讨论了重症急性肾衰竭这一常见危重症。并就血液透析治疗中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料大与自动腹膜透析疗法进行分析。通过分组对比发现,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通过创建血管回路,有效提升了血流力的稳定性,同时有效改善酸中毒的情况。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可有效清除尿素氮、肌酐等。同时通过排出患者体内多与水分保证肾脏微循环更为通常,减少脏器的损伤。虽然腹膜透析治疗技术具有明显优势,且操作较为简单。但该方法受设备价格较高影响,整体治疗还有一定局限性。

猜你喜欢

替代疗法连续性尿毒症
非连续性文本之图文转化题阅读摭谈
预防尿毒症的关键措施
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尿毒症可以预防吗
浅谈连续函数的四则运算的连续性
小学中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初探
俄罗斯网络游戏规制存在的问题及启示
研究:癌症“替代疗法”死亡率更高
连续性
听闻某大佬尿毒症洗肾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