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疗效的影响分析

2019-10-22姚菊峰

关键词:稳定型心绞痛入院

赵 洋,姚菊峰,周 荣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陕西 西安 710032 )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以不规则性心区压榨性、窒息性疼痛为主要症状,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该病发病率逐年攀升,本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聚集等病理改变具有密切的联系,目前本病主要采取药物治疗[1]。本次研究比较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50例未行中医护理而行常规护理干预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与50例行中医护理干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护理干预前后不同时间段SAQ评分变化情况,从而论证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护理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按照是否行中医护理干预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未行中医护理干预)与实验组(行中医护理干预),实验组50例患者中男(25例)女(25例)比例为1:1,年龄在60~73岁,中位年龄为(68.12±1.12)岁。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26例)女(24例)比例为13:12,年龄在62~75岁,中位年龄为(68.15±1.15)岁。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各方面资料数值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不具有可对比性,P>0.05。

1.2 病例选择标准

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因反复发作性心区疼痛入院,医师结合患者主诉以及入院辅助检查结果,患者均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诊断标准,且患者年龄均超过60岁。医护人员向患者、患者家属阐述本次研究目的、内容,在征得患者以及医院伦理会同意后实施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患者。(2)排除合并交流障碍或交流困难患者。(3)排除入院前服用相关治疗性药物或入院后抗拒临床诊疗护理干预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护理人员均给予患者常规护理,(1)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不稳定型心绞痛病因、病机、临床诊断、治疗等相关知识,促使患者了解自身病情。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列举临床病情控制良好案例,缓解患者悲观、抑郁等负面情绪。(2)护理人员在循医嘱给药的同时向患者强调规律用药、配合临床诊疗的重要性。(3)嘱患者日改变饮食习惯,低盐、低脂烹调。

1.3.2 实验组

护理人员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干预(1)中医情志护理:护理人员坚持每日查房、与患者、患者家属沟通,鼓励患者阅读、看书、适度发展自身学习情趣及爱好,采用移情相制的方法转移对自身疾病的关注度。除此之外,嘱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保持愉悦的心情。(2)饮食护理:一般情况下该病患者可伴有高血压、肥胖症,对此护理人员应嘱患者日常生活中适当食用水果蔬菜以降低血脂。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应嘱患者适量进食葱、姜、杏仁、大蒜等辛温宣化的食物,日常应禁食肥肉、动物内脂等胆固醇含量的食物或辣椒、高度酒、浓茶鞥刺激性食物。(3)康复护理:护理人员可嘱患者不定期按摩厥阴穴、神堂、膻中、巨阙、曲池、内关等穴位。除此之外,患者应保证个体作息规律,做好防寒保暖工作的同时根据自身喜好,行慢跑、快步走等活动。

1.4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不同时间段症状改善改善情况,本次研究参考SAQ评分(百分制),SAQ评分量表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症状越轻,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结果相关数据使用SPSS 21.0软件包进行处理,结果中诊疗资料中相关以(±s)表示的SAQ评分计量数据用t检验,P值<0.05表示各项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SAQ评分变换情况,具体情况(见表1),实验组患者入组时SAQ评分与对照组入组时SAQ评分经T值验证,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随着护理干预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SAQ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同期SA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3 讨 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具有密切的联系,个体长期大量摄入油脂,体内脂质代谢超出正常水平,脂质与血小板及相关凝血因子聚集、沉降在血管壁上,日积月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该病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为药物治疗[2-3]。近些年相关调查研究显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坚持临床用药的同时调整饮食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不稳定型心绞痛与中医“胸痹”、“心悸”等疾病症状有一定的相似处,中医对“胸痹”、“心悸”等慢性心血管病疾病临床治疗强调“三分治、七分养”,中医护理干预即通过给予患者中医情志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康复干预,从而使患者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保持身心愉悦,同时利用饮食物偏性以改善躯体阴阳盛衰[4-6]。近些年西医研究显示负面心理刺激可影响个体交感神经,继而影响个体免疫力以及躯体代谢能力。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不同时间段SAQ评分变化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不同时间段SAQ评分变化情况(±s)

组别 n 入组时 2w后 1个月 3个月实验组 50 42.52±4.52 62.52±4.62 75.52±4.85 82.62±4.89对照组 50 42.51±4.53 51.24±4.63 62.52±4.82 75.62±4.88 t值 14.452 15.621 16.725 17.826 P值 >0.05 <0.05 <0.05 <0.05

本次研究显示给予中医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患者入院时SAQ评分为,与同期对照组SAQ评分相比,数据不存在明显差异,随着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SAQ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前至护理干预3个月后SAQ评分提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对于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给予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中医护理干预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稳定型心绞痛入院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院教育指南(2021年版)》解读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32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全膝置换术后再入院可以预防吗?
参松养心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慢性失眠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心绞痛
老年冠心病患者警惕卧位性心绞痛
抗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41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