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左心衰抢救中的价值分析

2019-10-22张磊均杨红军

关键词:左心心衰入院

张磊均,杨红军,曲 婷

(运城市第三医院重症监护室(ICU),山西 运城 044000)

急性左心衰的发生是在心源性肺水肿基础上发展而来,心源性肺水肿的发生可促使个体发生低氧血症,若在短时间内未有效扭转低血氧症,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致使肝、肾、肺等重要脏器发生功能衰竭,因此急性左心衰属于急危重症,及时行有效治疗对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1]。本次研究比较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38例未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患者与38例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患者临床抢救结果以及抢救治疗前后相关临床参数变化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76例急性左心衰抢救患者按照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将所有分为对照组(未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与实验组(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实验组38例患者中男(20例)女(18例)比例为10:9,年龄在64岁~85岁,中位年龄为(53.12±1.12)岁,NYHA分级:有22例患者为III级,有16例患者为IV级。对照组38例患者中男(21例)女(17例)比例为21:17,年龄在62岁~83岁,中位年龄为(53.11±1.11)岁,NYHA分级:有21例患者为III级,有17例患者为IV级。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各方面资料数值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不具有可对比性,P>0.05。

1.2 病例选择标准

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入院后医师结合患者症状以及辅助检查结果,均判定患者符合急性左心衰竭临床诊断标准,本次研究在征得患者、患者家属以及医院伦理会同意后实施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排除抢救前或抢救中出现呼吸抑制或呼吸停止患者。(2)排除血流动力学各项数值不稳定的患者。(3)排除合并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心系疾病患者。(4)排除合并肝肾功能不全或肾衰继发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患者均取半坐卧位,给予患者高流量吸氧以及强心、利尿、扩张血管、降血压等对症治疗。

1.3.2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应用无创通气治疗,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检查患者呼吸道是否畅通,清除呼吸道以及口腔异物后为患者戴上无创正压通气面罩,开启无创呼吸机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模式,相关参数如下:呼吸频率为15次/min~20次/min,初起始吸气压力8 cmH2O,呼气压力4 cmH20,而后逐渐提升吸气压力,在30分钟内吸气压力应上升至16 cmH2O~20 cmH2O,呼气压力上升至6 cmH2O~8 cmH2O。初始吸氧浓度为60%,而后医护人员将其逐渐降至40%。

1.4 观察指标

(1)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抢救治疗1 h后、抢救治疗2 h后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O2)以及二氧化碳分压(PCO2)等相关数值变化情况。

(2)观察比较两组女患者抢救治疗2 h后相关数值变化情况,本次研究参考NYHA心功能分级,显效:患者抢救后不适症状均消失,NYHA心功能检测结果显示患者心功能提升2级或2级。有效:患者抢救后不适症状有一定程度的缓解,心功能提升1级。无效:未达有效标准。总有效率等于显效率与有效率的和。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结果相关数据使用SPSS 21.0软件包进行处理,结果中诊疗资料中相关以(±s)表示的患者入院抢救治疗前后相关参数计量数据用t检验,结果中以(%)表示的患者入院抢救单位时间内相关计量数据用x2检验,P值<0.05表示各项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相关呼吸参数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抢救治疗前后相关呼吸参数变化情况,具体情况(见表1),两组患者入院时相关呼吸参数经t值验证,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患者相关呼吸参数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实验组患者抢救治疗1 h、2 h后同期呼吸参数均优于对照组。

2.2 单位时间治疗效果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抢救2h后病情改善情况,具体情况(见表2),实验组患者入院抢救治疗2h后抢救显效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3 讨 论

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急性左心衰伴随我国人口机构的改变,已逐渐发展为临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急性左心衰竭的发生可降低患者心脏排血量,继而影响机体多脏器血液灌注,肺脏血液灌注不足,可增加肺脏毛细血管压力,从而使组织液渗入肺泡,降低肺泡弹性,从而影响肺脏通气-换气功能的正常发挥,促使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症状,继而进一步加重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临床症状。急性左心衰患者入院后及时纠正心肌缺氧症状,改善躯体氧合反应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治疗中主要采用常规吸氧、利尿、强心、扩张血管从而改善患者躯体氧合障碍,传统常规治疗起效慢,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纠正患者低氧血症[2]。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水肿与传统治疗相比,持续给予正压,可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升患者气道内压力以及胸腔内压力,伴随气道内压力以及胸腔内压力的上升,静脉血回流现象可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除此之外,无创通气治疗过程中持续给予正压治疗可降低心脏前负荷与后负荷,从而降低心肌细胞耗氧量,继而改善患者心力衰竭症状,提升个体心功能[3]。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抢救治疗中持续给予无创通气治疗呼气末正压,有利于肺泡内潴留的二氧化碳气体排出患者体外,从而提升肺脏通气-换气功能,避免二氧化碳长期积蓄在患者体内发生酸中毒,增加呼吸肌疲劳。本次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实验组患者入院抢救治疗2h后抢救总有效率(94.74%)高于对照组(78.95%),由此可见,对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有效提升临床抢救成功率。本次研究在既往研究基础上观察两组患者相关呼吸参数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随着抢救时间的推移,两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相关呼吸参数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同期实验组患者SaO2、PO2、PCO2等呼吸功能参数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患者入院抢救治疗前后相关呼吸参数数值变化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入院抢救治疗前后相关呼吸参数数值变化情况(±s)

注:“*”表示实验组患者、对照组患者治疗1 h、2 h后SaO2、PO2、PCO2等相关数值与入院时相关数值经t值验证分别为10.891、10.899、10.816、10.819、13.425、13.625、10.889、10.191、16.625、18.021、13.402、13.062,数据差异明显,P<0.05。

例别 n SaO2(%) PO2(mmHg) PCO2(mmHg)入院时 1h后 2h后 入院时 1h后 2h后 入院时 1h后 2h后实验组 38 84.56±4.1491.93±4.57*95.85±4.67*62.52±4.7581.25±4.62*99.62±4.63*32.62±2.8545.62±3.21*60.62±2.62*对照组 38 84.49±4.1586.73±4.38*91.62±4.56*62.53±4.7665.62±4.63*84.52±4.63*32.63±2.8634.52±3.22*46.95±2.63*t值 10.871 10.841 10.952 16.254 10.815 10.844 10.302 10.345 10.462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单位时间抢救效果[n(%)]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抢救中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左心心衰入院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院教育指南(2021年版)》解读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急诊抢救的护理干预措施
全膝置换术后再入院可以预防吗?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慢性左心衰竭冠心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左心衰竭如何用药治疗
糖代谢异常不同阶段对左心结构及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