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肠管肠内营养在危重症患者中作用及护理

2019-09-12李映红

魅力中国 2019年20期
关键词:置管肠管体位

李映红

(陆军军医大学特色医学中心,重庆 400042)

前言:危重症患者病情严重,死亡率高,患者难以自主进食,营养不良发生率高,对患者抗病能力的提升不利,易阻碍病情好转。给予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可有补充营养,减少并发症,促进病情缓解。但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同样较为重要。本文于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危重症患者中,随机选取56例作为样本,阐述了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的方法,观察了护理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28例)性别:男/女=15/13,年龄(50.21±12.63)岁。对照组(28例)性别:男/女=16/12,年龄(51.74±11.30)岁。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二)方法

1.营养支持方法

两组均给予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1)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头部后靠。(2)采用20ml温水注入管道,插入钢丝,末端与鼻肠管连接头固定。(3)按照插胃管的方式,插入鼻肠管,当进入空肠后,取出引导导丝,使鼻肠管能够随着胃肠道的蠕动,自行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或空肠,该阶段时间一般为8~12h。(4)置管当日,需采用温水200~500ml试餐,随着耐受度的提升,可适当调整营养液用量,减轻病情,预防营养不良。

2.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以置管前准备、置管中配合等为主。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如下:(1)心理干预:置管前,需对患者进行鼓励与安慰,避免患者术中因过于紧张而无法与护理人员配合完成置管。(2)体位护理:当患者进入室内后,护理人员应辅助患者摆放体位。确保体位正确后,护理人员需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如存在不适,应重新调整体位。(3)护理配合:为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期间,护理人员应主动指导患者进行配合,改善置管效果。在此期间,同样应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等各项指标。一旦发现异常,需立即处理。(4)导管护理:为预防导管脱出,应于置入鼻肠管后,留出10~20cm给予固定。为预防堵管,需于营养液应用前后,采用温水30ml冲管。给予粘稠度高的营养液时,需通过冲管的方式预防堵管。另外护理人员还需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增强其自我预防风险的能力,降低意外拔管率。

(三)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情况

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100%、并发症发生率0、意外拔管率3.57%、导管携带时间(6.5±0.8)d,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情况

(二)患者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置管前、置管中及置管后满意度,分别(92.58±6.20)分、(95.71±4.15)分及(96.13±3.07)分,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患者护理满意度

三、讨论

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为营养支持方式的一种。与常规肠外营养支持相比,可有效促进胃肠道蠕动,改善患者的胃功能,且可改善营养吸收效果,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并发症,减轻病情[1]。

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期间的常规护理方法,对护理安全问题缺乏重视,患者满意度较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从心理、体位、护理配合以及导管护理的角度出发,对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舒适度,确保一次置管成功,预防意外拔管,延长导管携带时间,改善护理效果[2]。本文研究发现,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100%、并发症发生率0、意外拔管率3.57%、导管携带时间(6.5±0.8)d、置管前、置管中及置管后满意度,分别(92.58±6.20)分、(95.71±4.15)分及(96.13±3.07)分,与常规护理相比,优势显著(P<0.05)。

综上所述,给予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可促进病情好转,缩短住院时间。在此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则可预防意外拔管,提高患者满意度。

猜你喜欢

置管肠管体位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超声引导下床旁鼻空肠管置入术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研究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初产顺产产妇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法与分娩减痛法的应用价值研究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各级肠管回声增强的临床价值分析
分析个性化护理对老年科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作用效果
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
PICC标准护理对置管患者自护能力和质量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