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各级肠管回声增强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9-06-12郭凤莲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5期
关键词:颈项肠管染色体

郭凤莲

[河南省周口市妇幼保健院(周口市儿童医院) 孕产保健部,河南 周口 466001]

胎儿超声软指标主要指在进行超声检查时发现的非特异性异常结构,其可预示胎儿的染色体异常[1]。胎儿肠管回声增强是较为常见的超声软指标,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其主要指胎儿肠管局部或多个区域出现与骨组织类似的强回声,通常接近或高于周围骨组织,经胎儿超声检查可见于孕期任意一个阶段[2]。多数伴有肠管回声增强的胎儿经随访均无异常,但仍有部分胎儿合并其他结构异常。本研究主要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各级肠管回声增强的临床价值。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4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118例伴胎儿肠管回声增强的孕妇,年龄 21~35岁,平均(27.63±4.72)岁;孕周14~33 周,平均(23.34±4.28)周。所有孕妇均接受产前超声检查。入选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1.2 方法

选用飞利浦IU22、GE E8、GE V73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探头频率设置为3.5~5.0 MHz,孕妇取仰卧位,经腹对胎儿全身及附属结构进行常规扫描,随后于胎儿的腹腔处进行纵、横、斜切扫描,将胎儿肠管充分显示,并于其周围的骨回声强度进行对比,若其回声与骨回声接近或高于骨回声者诊断为胎儿肠管强回声,对胎儿全身其他结构的异常声像改变进行详细记录。2~6周后进行复查,了解妊娠进程中胎儿肠管回声增强变化情况,并于新生儿出生后进行随访,观察是否出现肠道异常引产者,记录尸检结果。

1.3 胎儿肠管回声增强分级

I级:较周围骨回声低;II级:与周围骨回声相等;III级:较周围骨回声高[3]。

1.4 其他超声软标记诊断标准

①颈项透明层增厚:孕妇处于孕11~13+6周时,颈项透明层≥3 mm;②颈项软组织增厚:孕妇处于孕16~18周时,颈项软组织≥5 mm;孕妇处于孕18~24周时,颈项软组织≥6 mm ;③脉络丛囊肿;④侧脑室轻度扩张:侧脑室后角宽度 ≥10 mm,且≤15 mm;⑤小脑延髓池增宽:宽度≥10 mm;⑥肾盂轻度扩张:孕妇处于孕16~28周时,肾盂前后径≥4 mm;孕妇处于孕28~40周时,肾盂前后径≥7 mm;⑦心室点状强回声:胎儿心脏四腔心图像上,心室内游离区域内呈现点状孤立灶性回声,且回声强度与胎儿骨回声类似;⑧股骨短小:股骨长度与其相应孕周相比小2个标准差[4]。

1.5 妊娠结局判定

妊娠结局良好:胎儿出生后排便正常;不良妊娠结局:胎儿肠管异常、合并其他畸形、染色体异常、胎死宫内、新生儿死亡、出生后需经手术治疗等。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级肠管回声增强情况及妊娠结局

118例肠管回声增强的胎儿中,部分孕妇经随访发现其肠管回声增强现象已消失,其中14例孕妇选择终止妊娠,11例胎儿发展为肠管扩张,于出生后行肠管手术治疗。见表1。

表1 118例各级肠管回声增强情况及妊娠结局分析

2.2 各级肠管回声增强合并症

118例肠管回声增强的胎儿中,发生染色体异常核型异常的有2例,包括唐氏综合征与21-三体综合征各1例。见表2。

表2 各级肠管回声增强合并症分析 例

2.3 各级肠管回声增强对比

118例肠管回声增强的胎儿中,I级肠管回声增强中单纯肠管回声增强及出生后排便正常发生率较II级肠管回声增强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6、6.79,P =0.009、0.009);I级肠管回声增强中合并其他异常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II级肠管回声增强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6、6.79,P =0.009、0.009);I级肠管回声增强中单纯肠管回声增强及出生后排便正常发生率较III级肠管回声增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4、7.22,P =0.002、0.001);I级肠管回声增强中合并其他异常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II级肠管回声增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4、7.22,P =0.002、0.001)。见表 3。

表3 各级肠管回声增强对比 例(%)

3 讨论

胎儿肠管回声增强是胎儿超声检查中较为常见的软指标声像,其发生率约占总人群的0.2%~0.7%,最早可发生于孕14周左右,也可于孕中晚期出现[5]。本研究结果显示,118例肠管回声增强胎儿的发生孕周均在26周左右,且其中78.81%(93/118)的胎儿出生后可正常排便,仍有21.19%(25/118)的胎儿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结果表明,胎儿肠管回声增强可在正常胎儿中一过性出现,且不伴有病理性改变[6]。但孕期经超声检测出胎儿肠管回声增强时,还应排除宫内感染、小肠闭锁、出血、纤维囊泡症、粪便性肠梗阻、地中海贫血等其他异常情况。

胎儿肠管回声增强常伴有染色体异常或其他结构异常,本研究结果显示,118例肠管回声增强胎儿中单纯的肠管回声增强胎儿占59.32%(70/118),合并其他结构异常的占16.10%(19/118),合并软标记异常的占15.25%(18/118),充分证明胎儿肠管回声增强作为软标记的可靠性。胎儿肠管回声增强的诱发因素较多,除自身原因外,还可能与探头频率过高、超声仪分辨率过高、孕妇腹壁较薄、胎儿面向探头等因素有关[7]。孙幼屏等[8]研究指出,超声检查时使用5 MHz的探头时,强回声肠管的发生率占3%,而使用8 MHz的探头时,强回声肠管的发生率占31%。因此,在对胎儿进行超声检查时,若疑似肠管回声增强,可选择频率<5 MHz的探头反复、多角度的扫查,避免造成误差。

本研究结果显示,I级肠管回声增强与II级、III级肠管回声增强中的单纯肠管回声增强、合并其他异常、出生后排便正常及不良妊娠结局对比存在明显差异,且II级、III级肠管回声增强中单纯肠管回声增强及出生后排便正常的发生率降低,合并其他异常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增加,这可能与I级肠管回声增强主要由胎粪滞留或产气有关,通常均为生理性或一过性,无需特殊处理;而II级、III级肠管回声增强的发生多与染色体异常及合并症有关,临床上需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9]。本研究中还发现肠管回声增强合并染色体异常的占1.69%(2/118),均属于II级及以上,且均合并其他结构异常及软标记异常,均与高凤云等[10]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肠管回声增强具有较高临床价值,检查中发现肠管回声增强者,应及时进行准确分级,并综合评估各级情况,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猜你喜欢

颈项肠管染色体
马属动物腹股沟阴囊疝的辨证施治
董宣何以被称为“强项令”
超声引导下床旁鼻空肠管置入术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多一条X染色体,寿命会更长
为什么男性要有一条X染色体?
按按脚底护颈椎
真假三体的遗传题题型探析
能忍的人寿命长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