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的口语表达训练浅尝

2019-09-10陈红

高考·上 2019年5期
关键词:口语表达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陈红

摘 要:口语表达是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中学生学习语文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新课标对口语作了专门的表述:“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平时的教学中也试着从多方面进行着训练:课前话题交流,让学生爱说;课堂专题交流,让学生想说;开展多种实践活动,让学生敢说。

关键词:口语表达;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一、口语表达与语文新课标

语文,即语言与文字,先有语言,后有文字。对于母语学习,首先是满足生活的需要,其次才是体验凝练的生活——文学。文是书面语言,固然是重点,应多花一点力气;但是我们用口语来交际,口语在我们生活中还是主要的,口语表达应该也是初中生学习语文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所以语文教学应该语跟文都要教,两者缺一不可。

新课标规定:语文课程要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1]同时在7-9年级学段对口语交际做了明确的6点要求,可概括为:能注意对象和场合;能耐心专注倾听;能清楚连贯表达;能注意表情语气;能即席演讲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能有针对性地发表观点。为此教材安排了独立的口语交际专题、口语实践练习来加以落实。从最基本的复述与转述到应对到即席讲话,再到讨论等由浅入深,稳步推进。

二、口语表达与语文教学现状

口语表达的一个重要方面即是口语交际。口语交际由两个关键词构成:“口语”和“交际”,它隐含三方面的信息:一是“口语”是表达手段;二是“交际”是“有表达目的”的交流;三是“交际”还意味着说话人是“面对面”地交流,都在现场,需要即时反应。因此口语交际教学应跟生活相连,如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等,通过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有关口语交际的知识和能力。

然而,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大家往往重读写,轻听说;重文字,轻语言;重分数,轻素质。教师常常注重文字与文学,而忽视了口语与表达,可我们培养的学生中又有多少是未来的文学家呢?如果我们一直把对汉语的学习神圣化,阳春白雪化,而未能带领学生领略汉语丰富而高效的生活味道,那我们是在向他们展示语文的美,还是在堵塞他們自我追寻的路呢?由此可见,我们应该在语文教学中解放学生的语言天性,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的能力,切实提升学生的知识的运用,思维的发展,审美鉴赏能力等,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虽然,口语表达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口语表达训练常常被“放空”与“放松”。但是,只要我们有方向,有目标,有行动,在日常教学之中小步子,不停走,口语表达一定会成为语文课程中的一份力量。

纵观整个初中的语文教学的环节,笔者大致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口语表达的训练,并注重营造环境加强口语实践,以期能够逐渐地多角度、多循环、分层次地提升着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口语表达与教学实施

(一)课前话题交流。

课前,在时间上不是指上课铃响之前,而是指老师正式进行教学任务之前,把宝贵的3分钟时间让给学生,由学生来温热课堂。例如,针对学生假期里的生活情况,笔者根据大家都熟悉的话题“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主题,让学生把假期中所读的书,所玩的景来一起分享。每天一位学生讲述自己的经历,或有趣,或新鲜,或难忘,让他们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流利地表达出来。

一期完毕,再以“捕捉身边的美好”为话题,大家畅所欲言,轮流讲讲自己的小确幸,细数生活的美好,感受身边的幸福。这既引导了学生关注生活,寻找生活中的亮点,又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让他们爱上口语表达,乐于去说。

读书交流活动是个很好的锻炼口语表达的平台。因为多读的书的内容,一旦进行转述,就难免不会加入自己的观点,自己的复述,自己的思考。例如,笔者以“我喜欢的一本书”、“我喜欢的一位作家”、我喜欢的一个人物形象”、“我喜欢的一个情节”、“我喜欢的一句话”等为主题,每节课前让一位同学进行3-4分钟的读书经验和阅读感受交流,先由一少部分喜欢名著阅读的同学分享自己的读书经验,慢慢地把全体同学的阅读热情带动起来了。以说促读,让孩子们悄然爱上经典。传承文化,提高审美情趣,提升核心素养在口语表达间悄然生发。

(二)课堂纵深交流

1、挖掘教材,适时训练。

从课堂问题的设计上,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同身受,知其言,并知其所以言,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文中人物的心情。

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中通过琢磨话外音来体会人物心情,感知人物形象。从父亲那句永不变更的话中读到什么?从父母在船上慌乱的对话中捕捉到什么?从小小的若瑟夫的话语中有看到作者怎样的意图?言为心声,话中有话,心情复杂。由此联系到我们现实的情境,调动生活体验,去感悟曾经所见闻的类似的场景。如此种种,像范进中举后的疯言疯语,细脚圆规杨二嫂的冷言假语,以及中年闰土的片言只语等等,都值得我们在课堂上带着学生好好咂摸、体味,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文本中的语言魅力,做一个读懂别人内心的善解人意之人。

2、组织课堂,长期训练。

从课堂组织来看,传统的语文课,老师一言堂,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现在我们更多的是主张在课堂上让学生互助讨论。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了课文以后,必然产生一种要发表看法,要互相交流意见的欲望,这就要适时地组织他们开展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要给予比较充分的时间,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见解。这种讨论,人人发表意见,个个得到锻炼,可以活跃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

有效的课堂组织,教师不把自己预设的答案强加给学生,而是巧妙地点拨探讨的方向,给予学生最大的鼓励,而学生也和老师积极的互动,对伙伴的意见各抒己见,师生共同沉醉于课堂时空。由此可见,解决学生因害怕教师不敢说,害怕错误不愿意说,害怕嘲笑不想说的问题,可以从日常课堂教学目标实施的路径上去琢磨,去设计更多学生能够发挥潜能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说话的积极性,激活他们的思维,从而使他们尽情地说,痛快地说。

四、课后活动展秀

开展综合性活动是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特别是提升口语能力的重要契机。

例如:一年一度的校园辩论会,很好的对学生的听说能力进行了有效的训练,培养了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辩论本身是一种方法,是一种课程,还是一种交流的方式,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借用辩论的形式,拆分语言表达程序,可以将口语交际练习设计为四个说的环节——有目的的说,有依据的说,有针对性的说,有总结的说,并在说的过程中贯穿了听和思的训练,可以有机融合听、说、思、学。在学了科技说明文后,笔者及时组织辩论大会,“科技的发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2]针对科技这把双刃剑,究竟是美好了生活还是污染了生活,大家引经据典,唇枪舌战,高潮迭出。通过辩论会,大家学会了多角度看问题,学会了倾听,训练了思考,实践了表达。会听、会想、会说,这样的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潜滋暗长。

除此之外,适时的主题演讲,让学生有准备地说,也使表达能力增强;《皇帝的新装》课本剧的演练,让学生华丽地说;《屈原》戏剧的朗读,让学生表演着说;新生入校,小记者导游团带领同学参观校园、介绍校园,不也是很接地气的一种口语表达吗?凡是总总,各种综合性实践活动、单元整体教学的开展,对改变当下学生表达困难、语言贫乏的症结大有裨益。

诚然,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现代传声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再也不受时空限制的口语,它是交际过程中最重要的方式和手段。好的口才就是生存的需要,也即是生活的需要。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我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才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才会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

[2]摘自辩论赛:《科技的发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猜你喜欢

口语表达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课前热身五分钟精彩语文大不同
农村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