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和培养人文精神的路径

2019-09-10孔祥华

高考·上 2019年5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渗透高中语文

摘 要:作为文化载体的语文学科,本身具有文化韵味的特点。在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应该发挥其传播人文精神的载体和桥梁优势,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传播与渗透,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品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得到高效持久性提升。然而现阶段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人文精神的渗透存在诸多阻力,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以核心素养为目标,转变以往的教学思维,采取多种尝试举措践行学科教学与人文精神培育的融合,以完成语文学科的任务和使命。本文从人文精神的内涵谈起,分析了人文精神渗透现状以及重要意义,最后就如何有效渗透和培养人文精神的路径提出了个人的见解,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渗透;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教师需要有意识提供人文教育的氛围,搭建学生感兴趣的实践活动平台,结合课程的实际内容,专注开发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教学改革策略,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正能量影响,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奠定基础。

一、高中语文课程中人文精神的内涵

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思想深处的指导使人进步,语文学科中蕴含着其他学科无与伦比的人文教育资源和元素。通过在教学中的有机渗透,能够让学生得到人文主义关怀的同时,感触到为人处世的道德准绳,进而正确理解学习的目标以及实质意义。今后人才需求除了要求具备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之外,综合品质以及人文素养的考核也是主要指标。试想一个不懂得感恩,或者不具备道德挂念的高中生,即使考上了名牌大学,也不利于其长远的成长和发展。为此人文精神的内涵在于从思想深处把握学生的脉搏,进而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明晰个体的存在机制以及动力方向,进而督促和鞭策自我向前进目标自主地努力奋斗。

高中阶段是每一位求学者的重要关口,人生处于未知状态。而且学生精力旺盛,具有了独立的意识和想法,对未来充满期待和憧憬。在人生即将面临选择的特殊时期,不仅仅要教会其知识和理论,更需要让其明确奋斗的方向,形成坚定的信念,这样才会提升抗压能力,确保后续学习无忧。语文学科中人文精神包括辩证思维、道德情操、审美情趣,通过有效的教学渗透,能够激发学生思考与探索的热情,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及习惯。其次,高中语文教学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敢于面对挫折和挑战,提高学生道德情操和意志品质,这是未来社会主义接班人需要具备的必备本领之一。

二、高中语文教学与人文精神交融的现状分析

目前高中语文教学对人文精神的培养存在缺失,很多语文教师对渗透人文精神的内涵特别不重视,没有清醒的认知和作为,而且学生也只关注知识点的背诵和习题的演练。很多学生对语文学科出现了厌倦的情绪,甚至十分反感。尴尬的教学模式导致汉语的独特魅力无法释放,语文学科的存在感极低。当然这与高考制度的曲解有很大关联,造成与核心素养理念出现脱节。如果继续延续传统的教育模式,语文学科只會成为考试的傀儡和牺牲品,人文精神中态度、情感、习惯将会沦失。这种现象发人深省,教育改革不能局限于口号。此外,很多语文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仍以知识点讲解为主,并构建了系统的提分模式和框架导图,语文教学人文性严重不足。尤其是现有的评价标准也并不科学,人文精神的培养得不到体现,为此师生交流受困于考试成绩的束缚,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完全剥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整体上处于搁置状态。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和培养人文精神的路径

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高中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敢于在教学操作中进行尝试和创新,遵循和践行新课改的要求,关心学生成长健全其人格的培养。在与人文精神有机结合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理解词句的内涵,明晰作者表达的意蕴,熏陶学生的人文精神。教师作为传授者和指引者,语文教学模式的制定要与时俱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情特征,摒弃以往重视分数和套化追分的机制,积极关心学生成长,陶冶学生生活情操,使其形成正面的、积极的三观。

2.构建人文渗透环境

作为教书育人的语文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设备的形式,组织辩论赛、演讲比赛、故事表演、电影配音等活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尝试构建合作小组,呈现出“乐教乐学”的环境,达到人文精神的有效渗透。此外不断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塑造学生的品德修养,提升学生的思维辩解能力,让学生敞开心扉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在多元化人文渗透环境的促动下,学生学习兴趣的积极性可以得到有效的调动,在感悟人物作品时也会更加深刻和透彻,进而生成自己的个性化思想和求学欲望。

3.挖掘教材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培养

老师应该提升自身的思想情感,设计合理的教学方策,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内涵以及人文精神价值。在了解文中重点知识的基础上,创新语文教学方式,改变单一的语文教学方式,通过相关文章感受伟大的父母之爱、爱国情怀,使学生感悟人物性格及品格的特点,发挥学科人文精神主要载体的优势作用。此外树立人文精神渗透作为关键教学内容的地位,将课外知识有效延伸到课堂当中,通过大量的阅读活动和分享阅读的积累,促进情感培养以及心灵的启迪。

总之,高中语文学科渗透人文教育的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社会、学校和教师以及学生协心合力、互相配合,摒弃以往过于重视成绩和分数的做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教学,有效提炼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素材,循序渐进地渗透人文精神。在此基础上,发挥语文学科的文化载体优势,继承和发扬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美德,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充分满足新课改的要求,有效发挥教材的人文魅力,在教学中营造学生易于接受的人文环境,最终促进学生自身品格与综合素养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颜冬梅.探究基于新课程理念的中学语文教育如何渗透人文教育[J].语文学刊,2016(7).

[2]吴南.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语文学刊,2016(11).

作者简介:孔祥华,女,出生:辽宁盘锦,籍贯:黑龙江哈尔滨,职称:中学一级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高中语文。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渗透高中语文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背负十字架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