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前探究性学习作业设计浅谈

2019-08-30陈明赋

读写算 2019年13期
关键词:学习动力探究性学习学习兴趣

陈明赋

摘 要 课前的“探究性学习作业”,增加了探究学习时间,缩小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提高了学困生学习动力,解决了课堂教学时间资源不足的矛盾,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究能力,使课堂上的交流活动更有效,提高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 探究性学习;学习动力;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3-0166-01

在日常的教学中很多教师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虽然仔细了解教材的前后衔接,但由于没有关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将教学起点设置过高或过低,因而造成了课上不是老师教得满头大汗,说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以,就是课上得很顺利,从头到尾“一条龙”式教学,而没有了教学探究的深度。

基于以上认识,我不但要关注课堂,更要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前基础调查作业的设计”的研究,关注课前基础“探究性学习作业”设计。

一、课前的“探究性学习作业”,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究能力

自主探究放在课前进行,学生有了充分探究、感悟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独立探究能力,探究发现更加有效。

例如:教学《比例尺》的有关知识前,就可以运用一些生活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比例尺的学习。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资料,设计一个厨房,让学生自由组合学习小组,成立设计公司,为客户设计。

要求:⑴用合适的比例尺将效果图画在设计纸上,并附上设计所需要的数据和计算过程。⑵设计合理,经济实用。合作设计后,让学生交流。让学生学会在众多的条件、信息中选出需要来解决的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知识。

二、课前的“探究性学习作业”,使课堂上的交流活动更有效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过去课堂上虽然也有数三角形的角的探究活动,但由于时间所限,总是在学生得出了各类角的个数后,就急于根据角的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由于没有深入观察和探究,学生课后往往要花很多功夫去记忆:“钝角三角形只有一个钝角”“直角三角形只有一个直角”,他们不能理解:为什么“锐角三角形就有三个锐角”?采用课前探究性的方法,在课前布置了探究性作业。由于学生进行了充分的独立思考和探究,学生的发现比课堂上的探究深入、丰富多了,有的发现了:锐角最多;有的发现了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三个锐角,而最少也有两个锐角;还有的发现了: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有一个钝角;还有的发现了:一个三角形中不可能三种角同时存在……在这样的探究基础上再组织教学“三角形的分类”,学生掌握得非常轻松,过去要讲很多遍,要学生机械记忆的许多概念和判断,现在学生都能轻松掌握。

三、课前的“探究性學习作业”,增强学困生学习动力

学困生有充分的时间探究领悟,赶上同学的节奏。当老师提出交流分享的要求时,他们不必再担心自己没有做完,他们早已完成,虽然他们的发现可能不如别人深入,但他们有他们的发现。在后进生独立完成探究任务有困难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在课前给后进生以辅导。实践证明,课前的辅导防患未然,消除学困生的成因,比课后学困已经形成了再去补课要好得多。

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练习课,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之后,教材中安排了一组练习,其中,正多边形的对称轴是个难点。于是,练习课前,设计了这样的探究性作业。按照教参,课前对教学的预设是:引导学生发现,正几边形就有几条对称轴。但在课前,教师浏览学生的探究作业时看到,学生独立探究后的发现是多种多样的,他们不仅有对正多边形“对称轴”条数的规律发现,还有的发现了对称轴相交于一点,即图形的中心点;还有的发现了边数是奇数的正多边形,对称轴的画法是:角的顶点连接对边的中心点,而边数是偶数的正多边形,对称轴的画法是:角的顶点连接对角的顶点或边的中心点连接对边的中心点。这样的发现不仅丰富,而且精彩,于是教师立即调整了教学预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正多边形对称轴的特点有更多的认识,并以此为基础,提高学生寻找对称轴、准确画出对称轴的能力。

四、课前的“探究性学习作业”,提高了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

每一次独立探究都有收获,每一次课堂分享都有收获,在收获的喜悦中,在成功的激励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明显提高,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明显提高。

例如:教学《分一分》前,让学生回家以后,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对课上将要学到的方法,尝试给它们分一分类,看一看有几种分法,并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

又如:教学《认识位置》一课前,布置学生回家和邻居的小朋友一起做左手、右手的游戏;《认识物体》一课前,让学生做一个认识物体的游戏:把一个同学的眼睛蒙起来,让他们用手摸桌上的东西,说出是什么东西,并说出是根据什么性质辨认出来的。这样的作业学生非常乐意去完成。

五、课前的“探究性学习作业”,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例如:教学《统计》知识前,让学生自主组成学习调查小组,开展“天门大道和九华路交叉路口通过车辆的情况”调查活动。调查小组中有的专门负责数汽车、卡车、自行车数量,有的专门把车辆分类记录,有的用表格记录数据,有的单纯的记录数据,有的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最后小组成员一起分析各组记录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提出合理化建议,并且写出分析报告,从中发现汽车的行驶对马鞍山市道路、空气污染情况以及改进的发展情况。这些作业,涉及阅读、收集整理、手工制作等多项训练,且富有一定层次性。让具有不同水平、不同方法、不同个性的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学生可自主选择内容,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展示自己、发展个性。

总之,小学数学课前基础调查的作业设计研究中“课前探究性学习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前提与补充,教师要以发挥学生自主潜能为出发点精心设计作业,变机械重复为灵活多变,变单一的知识巩固为知、能、创的综合训练,变为完成任务而不得不为之的负担为在探索与创新中品尝成功的喜悦。给学生一片崭新的辽阔的发展空间,放飞学生的潜能,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themecolor:text1'>,2013.

猜你喜欢

学习动力探究性学习学习兴趣
激发国防生学员学习动力的思考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激发和提高高中生数学学习动力的技巧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
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