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赛珍珠在中国生活过的地方

2019-08-30裘伟廷

寻根 2019年4期
关键词:宿州赛珍珠镇江

裘伟廷

美国著名女作家赛珍珠(1892-1973),著译过107部关于中国社会的著作,凭小说《大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被誉为中西文化沟通的桥梁。她在几个月大时就随传教士父母来到中国,从孩童一直到长大成人、结婚生子,生命中有40年时光在中国度过。赛珍珠热爱中国和中国人民,她与中国许多地方有着紧密联系。

赛珍珠的父母——赛兆祥和凯丽夫妇早年在中国一个小城镇清江浦(今江苏淮安市区)传教期间,先后养育过4个子女,其中3个不幸因感染“热病”而夭折。经友人劝说,他们回到美国老家休养。1892年6月26日,赛珍珠出生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赫尔斯堡,取名珀尔·康福特·赛登斯特里克(Pearl Comfort Sydenstricker)。当年10月,满怀传教热情的夫妇,带着襁褓中的女儿乘船跨越大洋,重返清江浦。从那时起,赛珍珠在中国一待就是几十年。

为入乡随俗,父亲给女儿取名赛珍珠。赛珍珠的童年,最初就是在清江浦即淮安度过的。淮安是赛珍珠在中国停留的人生第一站,也是她接受人生启蒙的起点。虽然赛珍珠在淮安生活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年,但淮安文化对赛珍珠的影响不知不觉融入了她的血液中。

赛珍珠一家初来清江浦,住在老坝口鸡笼巷6号,一座建于1893年的二层西式小楼——原是一座小小的福音堂。1887年,来到淮安的美国传教士,曾在清江浦修建了两座教堂。而今老坝口小学(前身为赛珍珠父亲创办的爱德女子学校)及娃娃井一带,便是她小时活动的主要场所。这一座位于鸡笼巷6号的两层西式楼房,在2000年因老坝口小学扩建操场被拆除。

1896年,赛家搬到江苏镇江。来到镇江之初,赛珍珠和父母居住在镇江山上的一座矮矮的砖木结构的平房里,居舍十分简陋。现在,位于镇江登云山的赛珍珠故居,已是一幢非常漂亮的小洋楼,那应该是她父亲任南京神学院函授学院院长后购置的房产。据称它建于1914年,是一座东印度建筑风格的两层楼房。

赛珍珠在镇江的童年是温暖欢乐的:保姆王妈常牵着她在街头游逛,买路边的烤山芋、纸包着的花生米解馋,带她去寺庙烧香拜佛;下午时光,王妈带她坐在当地小戏院的硬板凳上度过。她还过各种中国传统节日、结交中国小朋友、逛热闹的集市……赛珍珠从王妈及一起玩耍的中国孩子那里,学会了方言;姓孔的家庭教师则教她文言文和儒家经书,灌输儒家的伦理思想,引导她阅读中国传统文学,熟悉中国历史文化。

1910年,赛珍珠回到美国,考入伦道夫·梅肯女子学院攻读心理学。1914年毕业后,由于母亲病重,赛珍珠为照顾母亲又回到镇江。直到1917年,赛珍珠因结婚离开了留下18年生活足迹的镇江。在美国伦道夫·梅肯女子学院毕业生的档案中,可看到头戴硕士帽的赛珍珠,照片下面赫然将籍贯写为中国镇江。无论从国籍(美国)、祖居地(荷兰),还是从出生地(美国西弗吉尼亚州)来说,她的籍贯都与中国沾不上边。但赛珍珠依然这么填写了,说明镇江在她心目中的“重量”。

目前,赛珍珠故居建筑保存较好,外部建筑修旧如旧,内部家具和装修也进行了复原。故居内收存、陈列了赛珍珠的许多著作、资料、生活用品以及中美友好交往的纪念品等。赛珍珠故居已经和周围的赛珍珠纪念馆、博爱广场、博爱亭等建筑,组成了一个赛珍珠文化园。

在1900年义和团运动时期,母亲和王妈带着孩子们暂时到上海去避难,当时赛珍珠9岁,只待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但是每一天都备感煎熬,多年后只在记忆中留下一些支离破碎的残片。那么,在上海避难时他们住在哪里?据说,他们在静安寺路附近一个教会大院中住了几个月。

15岁时,赛珍珠开始接受正规的西方文化教育,她先后在几个学校读书,时间最长的,是1909年在上海朱厄尔女校,这是位于租界的面向美国、英国侨民子女的学校。这座学校死板的教育,给赛珍珠留下了十分恶劣的印象。由于赛珍珠对其他宗教信仰采取宽容态度,比如把圣母玛丽亚看作是观音娘娘的妹妹,从而被老师和同学视作异端。作为惩罚,校长朱厄尔小姐命令她接受额外的《圣经》教育,并叫她到收容中国女仆和白人妓女的地方去劳动。

她在朱厄尔女校是住校生。一开始她和另外两个传教士的女儿住在一起,但却形同路人。那两个女孩来自正统的传教士家庭,在教会大院里长大,从不与中国人来往,不但瞧不起赛珍珠常给中国朋友写信,而且常向校长告发,说赛珍珠是异教徒。于是,校长干脆让赛珍珠搬出原来住的地方,独自住到一间小屋里。

赛珍珠的母亲凯丽认为,这个学校环境不适合赛珍珠继续学习,于是,让她退学回家。1910年,她随探亲的父母回到美国。这一年,赛珍珠18岁,就在美国接受大学教育。她回忆自己在朱厄尔女校的求学经历时,曾说:“这时候,我已经不再认为自己是个外国人了;真的,我已经有了中国人的思想意识。”

长江中下游的夏季酷热难耐,于是庐山这片清凉世界就成为避暑胜地。赛兆祥于1897年在庐山牯岭买下一块地,盖了一幢别墅,供暑期度假。此后,每到夏季,赛家便迁居庐山,至少住两个月。赛珍珠爱极了那份只属于庐山的清凉,她曾这样回忆:穿过松树和竹林的时候,路上野花随处可见;周围布满了细细的藤蔓,把一串串星星似的小花牵到樹上;走到半山腰时,幽幽渺渺的山风扑面而来,清爽宜人;从山顶处流下的溪流,在这里化作清澈见底的池塘。

1916年的庐山之行,对于赛珍珠的生活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那年她24岁,在牯岭邂逅了日后成为她第一任丈夫、来自美国的青年农艺师约翰·布克。两人很快坠入爱河,1917年他们在赛家的花园里举行了婚礼。

在庐山牯岭,门牌号是中四路310号的房子是一幢小巧而朴素的别墅,房子较低,院子也小。这个赛珍珠居住过的别墅,依山而建,欧式风格,花岗石垒起的厚实石墙牢牢地扎在山坡,涂上红漆的马口铁屋顶优雅地倾斜,木制的百叶窗已被风雨浸染发黑,石阶和石墙上爬满了绿苔。拾阶而上,一道回廊,围以石栏。院中高大的树木浓荫蔽地,雾中的小屋更显得晦暗。只是屋里明亮的灯光令人产生错觉,似乎赛珍珠和她的父母亲围炉而坐,笑语声声,忽隐忽现。

1921年秋,母亲去世后,全家迁往南京,但赛珍珠在夏季仍然不时来到庐山,一则陪伴父亲避暑,二则进行创作。庐山的奇峰秀水给赛珍珠注入了不竭的创作灵感……就在1922年夏,在庐山那座别墅里,她创作了第一部作品《也说中国》。后来,她曾多次在著作中写道:“我忘不了庐山那片神奇的土地。”1931年夏天,父亲在庐山逝世,此后,赛珍珠将庐山的别墅卖掉,告别了这个让她无限依恋又十分伤心的老屋。

1918年,受雇于长老会传教团的青年农艺师布克,被派往洪涝频发的安徽宿州(宿县)进行改良农作物品种的试验。婚后的赛珍珠随着布克,也搬到宿州农村,开始了新生活。虽然赛珍珠在宿州仅生活了约两年半,但这段弥足珍贵的生活经历,为她以后的生活和创作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在成名作《大地》获奖后曾声称,宿州给她提供了创作素材,提供了使《大地》广为流传的人物和他们活动的背景。

赛珍珠在宿州一所教会学校教书,但常随丈夫走村串户,她一边充当翻译,一边协助进行农业调研。她到的地方越来越多,结识的朋友也越来越多。她深入了解中国农民的過去与现在,感受他们生活中的苦与乐。赛珍珠已与宿州的土地、宿州的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缘。当赛珍珠已习惯并热爱宿州的生活时,布克在南京金陵大学谋到了新职。赛珍珠因在镇江的母亲病重,于1921年,与丈夫一起离开宿州。

她喜欢在宿州结交勤劳朴实的农民,农村的风土人情深深吸引着她。她曾饱含深情地说:“住的时间越长,我就越了解那里农村的贫苦农民,而不是那些富人。穷人们承受着生活的重压,钱赚得最少,活却干得最多。走访最接近土地的农家,是寻找农村真实生活的途径。在农民当中,我找到了人类最纯真的感情。”

赛珍珠在宿州生活过的故居共有4处:一在大河南街福音堂院内,二在福音堂西约百米处路北,三在今宿州市市委党校院内,四在宿州市立医院院内。福音堂是天主教堂,院落内有大教堂、小教堂、教学楼、牧师院等,为近代宗教式典型建筑群,也是4处故居中保存最好的一处。赛珍珠在这里传教、讲学、居住。福音堂西约百米处路北,今为商场,当年赛珍珠居所已不存在。市委党校院内树木葱茏,绿荫遮天,但赛珍珠故居也不复存在。市立医院内的赛珍珠故居,今为赛珍珠纪念馆,西式建筑,两层小洋楼,楼前有两株苍松。

1921年布克应聘到金陵大学农学系任系主任一职,赛珍珠即随丈夫迁居南京,在金陵大学、东南大学、中央大学教授英语。他们住在由金陵大学提供的位于鼓楼平仓巷(今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北园西墙根下)的一幢青砖楼房里,开始了新的生活。这是一座西式小洋楼,坐西朝东,砖混结构,高两层,坡屋顶,屋顶建有老虎窗;另建有地下室。大门口有雨篷,以4根西方古典风格的圆形立柱支撑。这座小洋楼已经有将近百年的历史了,它现在被称为“赛珍珠故居”。赛珍珠于1921年下半年迁居于此,直至1934年离开中国。

1922年,由于对宿州接触到的农民依然记忆犹新,因此赛珍珠就在南京其寓所的小阁楼里,花了3个月左右的时间,创作出举世闻名的长篇小说《大地》。《大地》编织了一幅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农村广阔的民俗长卷,并向西方读者传达了当时真实的中国农民的生活情景。1931年,《大地》在纽约出版,赛珍珠一夜成名。她在南京写作、授课之余,花了4年的时间将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译成《四海之内皆兄弟》,1933年出版。

赛珍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代表作《大地》《异邦客》《战斗的天使》等几乎都是在今天的南京大学赛珍珠故居馆里创作完成。赛珍珠后来深情回忆了在南京生活的日子:“在这里,我生活的一部分是在金陵大学、东南大学和后来的南京大学教书,教授英国文学……我住在南京的一所旧砖瓦房子里,房子四周是我喜欢的大花园。在那里,种树栽花,我丈夫培植蔬菜。我们在花园里,夏天在这里进餐,朋友们带着孩子同我们一起在这里游憩。”赛珍珠在南京已构筑起一个温馨的家,1921年母亲病逝后,她就把父亲接来南京一起居住(父亲在1931年去世)。不过,她与布克的婚姻在维持了18年后的1934年,也是在南京走到了尽头。1935年赛珍珠回到美国定居,但仍然思念着南京。她后来回忆说,南京的许多地方都让她有家的感觉,而在美国她只有离家的感觉。

2000年5月,“赛珍珠故居”正式挂牌。南京大学又于2011年重修赛珍珠在金陵大学的故居,重修后,故居成为赛珍珠纪念馆,已于2012年5月20日正式对外开放。

1935年,赛珍珠43岁,自从与布克离婚后,赛珍珠的朋友兼出版商理查德·威尔士多次以书信方式向她表达爱意,并专程从美国跑到南京寓所向她求婚,令她感动且欢喜。但一想到与中国的别离,赛珍珠便有诸多不舍,她隐约预感到,在美国她其实是一个没有归属感的人,中国已成了她剪不断的“故园”。

此后的漫长时光,赛珍珠依然梦想有朝一日重返她挚爱的中国大地,回到她生活过的镇江、庐山、宿州、南京……“追寻自己童年和青年时代的梦踪”,看望那些中国朋友,看望长眠在中国土地上的父母、姐姐和哥哥的坟茔。但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她只能通过写作让自己重温旧梦,忆念往事,以一种根的情结伴随她进入暮年。1973年5月6日,赛珍珠在郁郁中去世,再也没有机会回到她视为故园的那片遥远的中国大地。

猜你喜欢

宿州赛珍珠镇江
宿州市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赛珍珠与徐志摩的“生死缠绵”
风车山麓
镇江香醋
镇江阁
宿州诗群小记
狮子山
国控企业污染源的监控与监测研究
爱心大使
宿州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趋势及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