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构建初中语文阅读高效课堂

2019-08-30刘文书

读写算 2019年13期
关键词:有效性初中语文探究

刘文书

摘 要 随着初中阶段语文课程中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要求逐步提高,语文课堂中的教育理念不断改善,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与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有很大不同,教师开始从各个模块的学习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成为了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能否做到有效性阅读教学,将影响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同时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策;有效性;探究

中图分类号:[D03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3-0101-01

阅读部分的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丰富知识,开拓视野,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及写作能力,并使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加深对语文学科的理解和认识。阅读教学作为现阶段语文教学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不仅是教师们所需探究的重点方向,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以阅读为核心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一)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准确把握语文教学的这两个教学重点,树立良好的教学理念,将培养学生兴趣和习惯列为重点研究方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单从兴趣教学这方面来说,教师要能在课堂中利用各种有趣的阅读材料,使学生意识到语文阅读的乐趣所在,并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引入阅读教学中去。

(二)通过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不仅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倘若从培养学生习惯的角度来看,教师的教学方式就应基于兴趣教学有所改变,同时也要保持着与兴趣教学的共通之处。

(三)从而达到有效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目的。另外,教师可以尝试在教室的角落放置书架并添置一些对学生阅读能力有帮助的课外书籍,并时常提醒学生去读一读。通过这种内外结合的教学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四)在课堂上加强学生的阅读频率、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不仅有利于提高他们阅读能力、文学素养,同时也能有效地改变传统阅读教学中沉闷的课堂氛围,避免教师课堂上繁琐的阅读分析打消學生的阅读兴趣。

(五)教师也要注意适时地引导、纠正学生的阅读方向。倘若学生将大量精力投入在一些网络文学、快餐小说中,这不仅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任何提高作用,同时还有可能影响到学生的学习,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更新阅读观念

(一)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使教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让学生成为阅读课堂的中心、主角,教师要帮助学生改变死记硬背的模式和习惯,并对学生在阅读思考的过程中进行指导,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多阅读、多思考,形成积极的思维模式,并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的疑问进行指导、释义,也要对学生提出的想法和观点多加肯定、鼓励,而非教师直接将自己的阅读习惯和解题思路强制教学,削弱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在“少教多学”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不仅要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要由加多学生阅读知识向增强阅读分析能力深化。

(三)教师应拓展学生的阅读渠道,使学生的阅读时间不再限制于课堂,而要将阅读的内容和时间进行拓展,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及视野。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一定量的课外阅读,并妥善为学生安排好拓展阅读的内容和时间,既不给学生造成压力,也能对学生的语文知识的积累,阅读习惯及思考习惯的养成起到积极作用。

(四)初中语文教师还需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善于归纳总结阅读知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

三、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正确的阅读方法

(一)朗读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学生想要做到熟练掌握朗读技巧却需要大量地阅读训练。它不仅仅是科学、有效的阅读方式,同时也是帮助学生理解、感悟阅读内容的好方法。在传统教学中,课堂都是由教师主导,对于文章的朗读也大多是是由教师独自为学生朗读或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做复述性朗读。

(二)初中阅读教学的朗读要求学生语句精准、流利的同时饱含情感,这就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阅读素材,同时也要能深入理解阅读材料中素蕴涵的情感。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于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由于初中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都需要学生朗读。

(三)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学生要通过适当的训练才能渐渐地熟练掌握默读的精髓。虽然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材没有对学生默读课文这一方面提出要求,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默读对于学生阅读的帮助是不可忽视的,教师也应多加关注,同时学生的很多语文教材预习、课文理解都是依靠默读完成的。

(四)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不能很好地意识到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并且课堂中冗长的教材解析过程也占用了学生过多的于都时间,这不仅降低了阅读教学的效率,同时还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真正的语文阅读教学是课堂上教师、学生、文章之间相互交融、升华的过程,而确保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主体性正是确保这一过程完美进行的最重要前提。

(五)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也要意识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阅读教学在生活中实践、探索的机会是很多的,但是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很少有教师能够将课堂阅读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起来,这不仅局限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同时也无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还可以尽量多举办阅读总结交流的相关活动,让学生对自己阅读的内容进行自主概括,自主思考,并在与其他同学的交流活动中进行思维碰撞,以实现发散学生思维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殿清.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少教多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6(21):76.

猜你喜欢

有效性初中语文探究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设问引导探究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