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2019-08-30张晓丽

读写算 2019年13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语文素养教学质量

张晓丽

摘 要 语文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内容,了解作家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情感,对不了解的生词提前做出标记,以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习质量,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在整理和分析大量的参考资料的基础上,从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意义和培养小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措施两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教学质量;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3-0087-01

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然而一些老师对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措施没有清晰的教学方案。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教师应该采取措施吸引小学生去主动接触语文学习,对语文学习有更强烈的兴趣。课前完成预习工作能达到使学生主动学习语文、探索语文的目的。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培养小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意义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课前预习是指在教师没有讲解课文之前,学生自主地阅读课文,对不了解不明白的地方通过阅读备注、查阅相关资料的方式解开疑问,对课文中的生词和难字有第一遍印象。这样的过程是在没有老师的指导过程之下完成的,学生在对文章和字词的第一次接触中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在查询备注和相关资料的过程中同样是完全自主地来筛选和过滤信息和内容,对有疑问的地方做出标记,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预习过程,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和同学们之间通过对预习之后的学习内容的交流和探讨,加深了学习内容的印象,是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学生的预习习惯的形成不是学生独自的探索,而是在教师的不断指导和家庭工作的积极配合下逐渐形成的。学生第一次阅读课文的注意事项如查阅字词表、查阅字典和如何去了解一位作家的背景等都需要语文教师进行相关引导。另外,学生在对课文的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感情等以及课文中出现的难度词汇进行网络搜索时,教师要教导学生主动抵制不良信息,远离网络暴力,充分利用网络去学习,对搜索内容的记录简单扼要,并要学会将知识与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分享。这些指导学生预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需要语文教师细心分析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每一个细节,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验。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措施

(一)布置具体的预习任务

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不高,对预习内容的目标不够明确,故盲目预习可能会造成学生关注内容偏离课本内容、对重点字词关注度不够等后果。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布置预习任务,对预习作业范围和重点内容作出提前规划,让学生在预习任务的基础上自由预习,从而使预习工作能真正地为课堂服务、达到使课堂学习更顺利的目的。

例如,在课文《少年闰土》的预习时,教师可以布置预习任务为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介绍,简单了解文章中特定年代的服装穿戴特征,了解课文的段落分布,将文章根据作者的情感变化分为三个部分,阅读课后习题并思考等。这样的预习任务明确地引導了学生的预习方向,让学生对预习过程有具体而清晰的了解。同时,教师的预习任务使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断增加,加强了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在课堂上,教师适当地对预习任务作出对应的检查措施,也能促进学生预习任务的完成程度。

(二)与家长及时沟通合作

学生预习工作大多是在家中进行,预习过程中可能需要在手机或者电脑上进行互联网搜索,因此家长需要积极配合教师的预习任务,陪同学生一起完成预习任务,在学生搜索网络信息时、记录相应的内容时可以适当提供一些协助,从而提高学生完成预习任务的高效性,保证预习任务能够以认真的态度去完成。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可以建立在手机微信等通讯方式或者校园家庭沟通的APP的基础之上,例如建立家长和老师的沟通微信群等等,让家长及时了解到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和学习内容的进度。

例如,在进行《七律·长征》的预习时,教师可以与家长提前进行沟通,通知预习工作,在网络上寻找视频资源和图片资源陪伴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给学生灌输正确的历史观念和立场,为学生讲解家中相关的历史事迹等等,这样的安排能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家长与学生进行如此有情感共鸣的预习工作时,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使家长对学生的发展有更加直接的参与和影响,体现了预习工作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和语文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贡献。

三、结语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前预习对语文课堂的推动作用,把预习工作作为小学生主动接触书本上和书本外的语文世界的桥梁,使小学生在预习工作中对重点字词的把握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对语文的历史和发展的兴趣不断提升。同时,教师也应该不断探索和创新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途径,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田凤娟.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精神的培养[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6(3):95-96.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语文素养教学质量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做好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