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政治课堂中的情感教育

2019-08-30江红欢

读写算 2019年13期
关键词:政治课堂高中政治情感教育

江红欢

摘 要 我们都知道高中政治课堂本身就是比较严肃的,再加上政治学习的内容需要进行大量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学生难免在政治课堂中感受到压力和枯燥,思维得不到放松和开拓,更不要说情感目标的达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教师要以新课标为依据,重视学生的情感,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思维意识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充分发挥情感教育在政治教学实践中的作用和价值。

关键词 高中政治;政治课堂;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3-0077-01

一直以来,情感教育作为高中政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已经融入了各个年级的政治课堂之上。而且随着教育环境的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正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以人为本的情感教育、素质教育。实践表明,情感教育在陶冶情操、密切师生关系、健全学生个性和因材施教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实施高中政治课堂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功能,发挥高中政治课堂的情感教育作用,我们应该要落实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 课堂教学语言要含情、感慨激昂

一堂课上得好不好,教师的课堂用语往往成为关键,要想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自己首先要进入角色。如讲“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时,我们要先以悲愤的语调历数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疯狂掠夺,愤怒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屠杀南京30万同胞的暴行:“侵略者展开杀人比赛,尸横街巷,血流成河。血泊中的婴儿哭声伴着刽子手的狂笑……”随着老师声音的颤抖和拳头的挥动,学生个个绷紧嘴巴,眼闪泪花。在点明了“落后会挨打,贫穷就受辱”的道理后,老师话锋一转:“沉睡的雄狮苏醒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屹立在东方!”我们慷慨激昂地讲述了鲁迅笔下的“中国的脊梁”,毛泽东“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诗句,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顺利对接的情景……接着,以饱含激情的语调发问:“同学们,鲁迅所说的‘中国的脊梁体现了什么精神?中华民族为什么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深受感染的学生无不明白了民族精神永不泯灭,伟大的民族精神形成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也熔炼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

  • 注重科学性,坚持以理服人

在“透”字下功夫。虽然高中是常识课,但在教学中不停留在教条条、背条条上,而是着重从教材的逻辑结构上,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上。从不同年级学生的层次水平上考虑,尽可能把道理的来龙去脉讲透。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同時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增加了知识的可信度,使学生不仅口服,而且心服,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感情上把政治课真正当成一门科学而严肃的学科认真对待。在这种情况下,教与学的对立就容易得到统一。

  • 在教学方法上,寓教于乐

发挥主体作用,在“乐”字上动脑筋,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不断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思想政治课由于理论性强,和社会现实生活及时事政策联系紧密,学生要学好并不容易。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采用灵活多变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和愉快合作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愉快、活泼的气氛中学习,受到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

  • 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在“用”字上做文章,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理论联系实际本来就是思想政治课的根本指导方针,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指导方针却未能得到实质性的贯彻落实。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着抽象的讲解过多,从概念到原理、空泛而枯燥,而对现实问题不是熟视无睹、漠不关心,就是避重就轻、轻描淡写的现象,无法真正满足学生的需要。任何人的学习都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功利性,“无用不学”无可厚非。这正如一杯水摆在口渴人的面前,会给他带来愉快,那是因为他需要;同样,一杯水摆在口不渴的人面前,他会无动于衷,如果强迫他喝就会造成不愉快,甚至敌对。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就必须把握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学”和“用”上做文章,引导学生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课广泛的用途与实效性,而其广泛的应用和实效性又极大地强化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内驱力,从“为用而学”到“越学越有用”,再到“越有用越要学”,从而形成了“学——用——学”的良性循环。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特别注重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力求用现实问题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用理论知识的学习去解决现实问题,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同时,通过对现实问题的观察、思考和理论的学习,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在学与用的结合中,既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真正实现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目的。

总之,落实新课程标准,就必然要实现情感价值目标,这是不言自而喻的。但如何实现情感价值目标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这只是我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来的一些粗浅的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敏敏.思想政治课呼唤“情感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2(07):45-47.

[2]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政治课堂高中政治情感教育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如何让高中政治课堂“活”起来
在政治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创设情境,激活政治课堂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错题管理”研究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有效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