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科学课堂的有效对话

2019-08-30苏俊焰

读写算 2019年13期
关键词:平等对话

苏俊焰

摘 要 如今,如何实现课堂有效对话已是每位教师关注点。科学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敢说、乐说、勇答、能答;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交流;引导学生与文本“理性化”的对话;引导学生对话生活化;最后,教师还要考虑建立一套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 平等;对话;互动有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2-7661(2019)13-0070-01

科学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中对话是主要的课堂教学方式,也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手段。现在科学课堂还普遍存在对话知识机械化、过程形式化等弊端,使科学课堂教学很难在以学为中心中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体现其应有的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对对话教学进行预设,课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实验中学应。因此,建立一个因生施话的课堂对改善课堂上师生、生生、生本间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让学生发出内心的声音并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因此,在科学中开展“有效课堂对话”的实践探究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一、对话教学中深度师生关系构建的必要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摒弃“教师中心论”,认为教师应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师生间地位应该是平等的。教师应和谐地融入学生课堂学习的各种活动中。在沟通的过程中,师生的对话是平等的,但教师应该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因为,初中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认识难免有错失,教师首先应包容、尊重学生,在表扬和鼓励中增强学生对话的自信心。同时抓住机会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帮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言语对话达到的共勉。民主与平等的共同建设的对话氛围是实现师生双方共同对话的前提条件,实现真正意义上平等,不存在片面的权威和对真理的独占,融洽师生关系的建构是教会学生如何与人沟通的过程,是真正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喜欢老师,喜欢科学课,使教学效率得到提高。例如,2015学年我刚接手的初三学生,与我比较疏远,怕上科学课,后来我与学生构建了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后,学生成绩得到显著提高。

二、课堂教学中生生对话交流的有效性

“有效对话”也离不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这是因为学生之间相处时间长,认知发展水平相近,交往起来比较轻松。而且在交流讨论中碰撞,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应精心设计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学习中培养合作精神,学会沟通。例如:在科学课教学中,我对班级进行分组讨论学习。每小组确定科学成绩优越的学生为组长,由组长对每人分工,在每次讨论中都有事可做。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学会帮助他人,同时也能够把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呈现给组员。成绩优越的学生要把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解惑时,自己语言组织和文化水平也得到提升。同学交流合作,共同进步。

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是相互促进、相互学习。例如:上《力的存在》一课时,我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现象能说明力的存在?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小组A说:“树在摇晃的时,说明有力的存在”,小组B说:“我用左手按压右手的手背,右手背变形了,说明有力的存在”还有的小组说:“我们从力的作用效果中,可以感知力的存在”。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学会互相倾听,在互相帮助中共同进步。此外,由于学生生活经验、认知水平等存在差异。他们时常会对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产生不同看法,就会引发学生争论,对话能力、创造思维都得到发展。如在上《牛顿第一定律》一课时,学生对影响惯性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提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与速度有关”、“与速度无关”。针对这种情况,我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设计实验进行说明。学生通过自由、深入的讨论,实验进行验证:最后,在争论与实验中,大家达成共识:“惯性的大小与速度无关,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在争论过程中产生火花,引导学生学会专心倾听别人的发言,小组达到共识、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学习目标制定及激励性评价促进对话的延续

为了确保和促进对话的有效性,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将对话集中于学习目标,学生才有真正的学习发生。教师首先要以学定教、以生为本提出清晰的课堂学习目标,实现有效的对话。教师在确定好学习目标之后,要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学任务提供给所有学生平等的参与机会来实现这些目标。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信任他们。教师对学生多表扬鼓励,尤其是对学习有难困的“后进生”给以更多的关心、鼓励和指引性评价,都会让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和获得继续对话的强烈愿望。所以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对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只有以生为本,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有效对话,才能构建起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课堂中洋溢着生命的色彩,科学素养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洁民,郭玉英.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张红霞.科学究竟是什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2).

[3]张增田.对话教学的课堂设计:理念与原则[J].课程.教材.教法,2008.

[4]张焕荣,韩庆奎.论新课程背景下的对话式化学教学[J].基础教学研究,2006.

猜你喜欢

平等对话
平等的悖谬
小学教育中转化差生之我见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