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奇迹 在这里发生

2019-07-03刘永华

中国医学人文 2019年5期
关键词:曹县病房康复训练

文/刘永华

摄影/初向阳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在我如烟的过往生活中,曾耳闻目睹了大大小小令我感动的事情。譬如拾金不昧、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等。但在我心里,曹县人民医院广大医护人员特别是神经内三科孙主任,那种对待患者如亲人、永不放弃的工作精神,着实感动了我。

二零一五年春节刚刚过去,我已步入百岁高龄的老父亲,因煤气中毒紧急送曹县人民医院进行抢救治疗。我父亲一九四二年参加革命工作,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曹县人民医院院领导高度关注及有关医护人员的努力下,一场不放弃、生与死的较量,拉开序幕……

入院时父亲在记忆、吞咽、行走等方面的功能基本丧失,接诊医生说这种迟发型脑病再加上老年脑萎缩的影响,身体综合健康状况会越来越差,要我们病人家属有一个心理、思想准备。

百忙之中,院领导到病房探望。特别是孙主任对我父亲的病情进行详细的检查了解。她对我们兄妹说:“老人的病情确实比较严重,本身又是身体各种器官功能逐渐衰退的高危年龄,治疗起来相对困难。但你们把老人托付给我们医院治疗,是对我们医务人员的最大信任。请放心,我们会尽最大努力,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决不放弃。”最后,孙主任望着脸色沉重的我们,微笑着嘱咐:“心中要有希望,一定要坚定信心,让我们一起努力、加油!”

孙主任的一席话,就像冬天里的一颗火种,燃起了我们心中的希望之火!

由于我父亲吞咽困难,为保障他身体的基本营养需求,无奈之下插了鼻饲管,每两个小时打一次流食,每一到两个小时翻一次身。看到父亲那无奈痛苦的表情,孙主任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每天,她第一时间赶到病房,在我父亲病床前查看询问。诸如夜里的睡眠、饮食情况,有什么新的问题等。并嘱咐我们病人家属在护理时应该注意的方方面面。虽然我父亲反应迟钝,孙主任仍耐心地试着和他沟通:老革命您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年纪?认识我吗?吃的啥?哪里有不舒服等。听诊心肺、触诊肚子、观口腔、看面色、挠脚丫心等检查,细心查看我父亲的各种生化指标、用药情况,根据病情走势调整药物,对症下药。

治病如救火。同时,孙主任亲自指导安排我父亲进行康复训练方面的治疗方案。她说,“现在人们以及大多数患者对康复医学还不了解,其实它是一门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的医学学科。”从此,我父亲在病房的日常“工作”被孙主任安排得满满当当。在逐渐减少药物治疗的同时,逐渐加强康复训练方面的内容。

强将手下无弱兵。康复科的技师们认真负责,不管苦和累,一心只想让患者尽快康复。进口脉冲、脚蹬车、练习走步车、肢体肌张力、语言引导等方面交替训练治疗。我印象较深的是邵医生,她温文尔雅,在病房里就像春天的使者。尤其在康复训练方面的技术特别的棒,有时过了下班时间,她也不着急,康复训练的流程一点也不会少。常听她谈到“助力运动、平衡运动、步行训练、认识训练”等康复方面的专业术语。尤其可贵的是,工作时她总是微笑着耐心和我父亲用语言交流,并用眼神、肢体引导影响康复训练中的每一个动作。她说,“和患者互动康复训练,效果是最好的。”

各种营养大脑、补充身体营养的药物,点点滴滴输入我濒临生命边沿的父亲的身体,滋润着他身上每一个干涸的细胞;同步伴随着严谨科学的康复训练治疗,使父亲原先僵直的身体逐渐变得灵活。现在,我的父亲可以自己慢慢地动手吃饭、品尝美味;可以搀扶行走,努力延伸着他脚下的路。有时,当我们护理不到位或者不小心弄疼了他,他会突然骂出一句完整的话来。对于我们兄妹来说,这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是世界上最动听的音乐!

我的老父亲,就像一部陈旧生锈的机器,经过维修保养、擦洗润滑,渐渐发动起来,有了温度,有了活力。虽然没有原来那么热烈、那么铿锵有力!

孙主任每次查房见到我父亲,总是给他希望,提出更高的康复目标:老八路,老革命,您很棒,太棒了,咱俩拉钩,一起努力!父亲笑了,笑的灿烂如花。

“服务他人,快乐自己”,这是孙主任在她自己微信中的个性签名。

医护人员办公室的墙面上,挂满了诸如“医德精湛、待患如亲”等内容的锦旗。这一面面赤红的锦旗,就像早晨的太阳,温暖着他们,激励着他们。每当患者康复出院,向孙主任及神经内三科全体医护人员挥手致意表示感谢的时候,那是她们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刻。我的父亲在曹县人民医院医生和护士的精心护理下获得了转生,奇迹在一个百岁老人身上出现。

猜你喜欢

曹县病房康复训练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曹县凭啥这么火?
“北上广曹”,曹县凭什么这么火
曹县“出圈”的秘密
读懂“宇宙中心曹县”热梗背后的期待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