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培训方法在警察心肺复苏培训中的成效研究

2019-06-19陶秀萍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分组流程教学法

陶秀萍

开展急救技能公众化培训是院前急救(急救中心)工作职责之一。提高公民反应能力,培养急救现场第一目击者参与急救是急救技能公众化培训的目标和任务。公安、交警、消防、武警、保安、乘警等是公众场所发生突发意外伤害的第一目击者、秩序维护者与施救者。该群体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水平直接影响院前急救的成功率。因此加强该群体急救培训的意义深远。心肺复苏技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抢救生命最基本、最关键的技术和方法,也是急救技能公众化培训最重要内容之一。研究显示不同的培训方法会得出不同的培训效果[1]。2015-12 江苏省昆山市急救中心培训科面向昆山市防暴警察开展了4 场CPR培训。针对警察这一特殊培训群体,培训科认真研究并决定将4 种培训方式运用到不同培训场次中,针对无任何急救培训经历的培训群体,研究分析其培训效果。旨在探索适宜培训方法,为急救技能公众化培训提供依据和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昆山市公安局部分防暴警察102 名,均为男性,年龄20~35 岁,平均(26.83±3.79)岁;学历:中专30 名(29.41%),大专66 名(64.71%),本科6 名(5.88%);工作年限1~8 年;均无急救培训经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即情景模拟组(n=25)、理论授课组(n=25)、操作演示组(n=27)和数字密码组(n=25)。

1.2 方法

1.2.1 教学方法 四组均由培训科2 名专职带教老师统一授课。教学模具统一使用急救心肺复苏模拟人,模拟人与学员比例为1 ∶10。(1)情景模拟组采用设定院前急救场景,由学员现场开展急救,实施CPR抢救,结束后老师点评,学员讨论,再由老师正式讲课并进行完整的CPR 操作演示,之后分组在模拟人上练习,练习期间学员和老师互动纠偏和指导,时间为2.5 h。其步骤为情景设定—学员急救—老师点评—正式上课—演示—分组练习(纠偏)—考核。(2)理论授课组采用先上课讲授急救理论知识点,再进行完整的CPR 操作演示,之后分组在模拟人上练习,练习期间学员和老师互动纠偏和指导,时间为2.5 h。其步骤为急救理论知识点授课—操作流程演示—分组练习(纠偏)—考核。(3)操作演示组采用以CPR 操作流程为顺序进行授课,一步一步讲解急救知识点和分解动作,再进行完整的CPR 操作演示,之后分组在模拟人上练习,练习期间学员和老师互动纠偏和指导,时间为2.5 h。其步骤为操作流程演示—分组练习(纠偏)—考核。(4)数字密码组采用以CPR 操作流程为顺序进行授课,用特定数字记忆法强化急救知识点和操作流程,再进行完整的CPR 操作演示,之后分组在模拟人上练习,练习期间学员和老师互动纠偏和指导,时间为2.5 h。其步骤为数字记忆法操作流程授课—演示—分组练习(纠偏)—考核,见表1。

表1 数字密码教学六步骤

1.2.2 评价方法 培训前、后分别进行有关心肺复苏技术相关理论知识考试,因为全部学员没有培训经历,无法完成培训前操作测评,故只收集培训后考核成绩作为分析培训方法有效与否的依据。评价方法根据《临床护理教程》中CPR 急救流程及评分标准(百分制)[2]结合卫生部紧急救援中心与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共同启动的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专业培训要求制定评分表[3]。理论及格分值为80 分(总分为100 分),操作及格分值为90 分(总分为100)。由2 位授课老师担任考核。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4.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 χ2检验,当有单元格理论频数小于5 时,采用Fisher 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采用±s 表示,两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以双侧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 四组警察在年龄、性别、学历、培训经历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2。

2.2 培训前后理论成绩及多组间比较 四组警察培训后理论成绩均高于培训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四组间多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986,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操作演示组的理论成绩均低于其他三组,而其它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

表2 四组警察一般资料比较(±s)

表2 四组警察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 人数(人) 年龄(岁) 性别 学历 培训经历男女 大专及以上 中专 有 否 情景模拟 25 26.68±3.96 25 0 20 5 0 25 理论授课 25 27.12±3.77 25 0 19 6 0 25 操作演示 27 26.55±3.88 27 0 15 12 0 27 数字密码 25 26.92±3.77 25 0 18 7 0 25 F/χ 2 值 11.330 3.513 1.237 2.579 P 值 >0.05 >0.05 >0.05 >0.05

表3 培训前后4 组警察理论成绩对比及前后差别多重比较(±s,分)

表3 培训前后4 组警察理论成绩对比及前后差别多重比较(±s,分)

注:与操作演示组比较,①P<0.05

分组 人数 培训前理论成绩培训后理论成绩 t 值 P 值 情景模拟 25 9.01±1.00 97.00±4.08① 38.75 <0.01 理论授课 25 13.80±9.71 96.60±4.50① 42.72 <0.01 操作演示 27 32.50±28.57 96.48±2.70 11.46 <0.01 数字密码 25 12.20±11.00 98.40±3.14① 36.95 <0.01

2.3 培训后操作成绩和12 项操作流程失误率比较 所有学员均未接受过CPR 培训,所以未进行培训前操作考核,培训后操作成绩不理想,存在不及格现象,给予补考后总成绩全部合格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25,P=0.271);四组警察的12 项操作流程失误率见表4。

3 讨 论

3.1 防暴警察培训的特点

3.1.1 培训的重要性 警察特殊的岗位和职责承担着保卫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神圣使命。在危难生死关头冲锋在最前沿,掌握基本救命技术是危急时刻完成自救、互救的重要保障。学员对掌握CPR技术有很高的培训意愿,要求培训老师有高水平的教学能力和丰富的经验,针对没有任何急救常识的学员提供有吸引力、便于记忆、便于操作的培训方式,从而保证培训效果。

3.1.2 培训时间不定 警察执行军事化管理,24 h 执勤,全天候备警,每天要完成规定量的体能训练和换岗执勤工作。放射性分片区执勤,安排集中的机会较少。因此培训组安排培训时间为2.5~3.0 h,此次第一场培训中就接到了紧急出警任务,培训中断5 h。针对特殊群体既要保证完整培训又要不影响其正常执勤,培训活动就要适应其特殊性质和需要,及时中断培训等待出警任务结束再行培训。要求授课老师有耐心和高度责任感,确保培训收到实效。

3.1.3 培训内容精 对于没有急救培训经历的警察,要重点培训救命技术,其中包括CPR 和创伤四项救护技术。时间短、内容多且要求全体掌握的培训效果是此次培训最大的困难和挑战。

3.2 不同培训方法效果分析

3.2.1 情景模拟教学法 该方法被广泛用于市场营销、小学生文化课等等多行业培训,笔者曾用于急救技能公众化培训[4],取得较好成绩。此种方法从知识、技能、情感目标施教,设定急救场景,让学员感知急救、认识急救、参与急救,极大地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此方法与其他方法在培训前后理论成绩差对比中进行多重比较得出,情景模拟教学法优于操作演示教学法。在操作考核成绩中与其他方法比较没有差异,在12 项操作流程中失误项目有7 项,失误率为0.63%,补考率为20%。学员反映参与在急救现场接受培训,丰富了处理急救伤情的经验并能灵活运用急救知识果断进行急救,尤其是在CPR 操作中会注重判断伤者的病情,不盲目按压,零失误完成5 个循环操作后及时进行复苏成效的评估,以确定是否再进行CPR 操作或采取其他抢救措施,做到了科学急救而非盲目急救。培训方式新颖,记忆深刻,提升了科学急救的理念。

3.2.2 理论授课教学法 该方法注重急救基础知识学习,如CPR 操作原理胸泵、心泵机制、按压与通气的操作要点等,再辅以操作演示,能让学员很好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本研究结果显示此方法优于操作演示教学法,在12 项操作流程失误率中失误项目有8 项,失误率为0.73%,补考率32%。学员反映理论知识点能够快速理解,但是对操作没有很好地帮助,操作时会忘记操作步骤,短时间接受大量医学信息,重点难以掌握,需要一定时间理解和记忆。

3.2.3 操作演示教学法 该方法以CPR 操作流程为主,将流程分解为12 项目,讲解操作要领并示范,比如按压时的定位方法、按压的手法和深度及通气方法等重要环节进行重点阐述和指导。本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较其他方法培训效果较差。在12 项操作流程中失误项目有8 项,失误率为0.69%。补考率30%。学员反映按照老师演示的操作进行培训很快就能掌握,但是不能保证长时间记忆,因为操作项目比较繁琐,需要不断操作培训才能长久记忆。注重操作演示,理论知识点讲解不够详细,对整体提升CPR 掌握水平效果较差。

表4 培训后四组警察12 项操作流程失误率比较[n(%)]

3.2.4 数字密码教学法 该方法是以一组数字为授课重点[5],讲解数字代表的意义。简单的一组数字完全包含了CPR 操作流程和要点,6 组数字容易记忆且意义深刻,成为现场开展CPR 操作最便捷的记忆链。该方法优于操作演示教学法。在12 项操作流程中失误项目有5 项,在“环境评估、病情评估、启动急救系统、按压部位、通气比例、总时间、程序颠倒”七项零失误,这些项目都是2015 版CPR 操作的重点,也是培训重点和提高CPR 全民实施所表现出的技能水平。学员反映只要记住6 组数字就能从容地开展CPR 操作,培训方法精致且简单,把复杂的操作变得简单流畅。

2000—2015 年指南一直强调CPR 培训的重要性[6,7]。2010 和2015 指南推荐观看录像和(或)电脑模块自学CPR 并动手练习,可在培训中使用CPR 反馈装置和高仿真模型,尤其强调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的培训[8]。有专家指出国际CPR 指南只是用于培训,指南的争议之处仍是研究热点,针对国内的CPR 实际情况和人种差异展开针对性的研究[9,10]。有研究显示全球院外心搏骤停出院存活率差异大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社会公众对CPR 的认识、培训和实施的差异[11]。重要的是依靠全民的参与[12]。强调CPR 培训过程进行评估和反馈以便于持续改进CPR 质量是一项重要工作[13]。如何再进一步优化并简化指南以便于CPR 培训和普及是大家重点关注的问题[14]。本文针对警察特殊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是第一次尝试。4 种培训方式都取得了较满意的培训效果。在12 项操作项目失误率分析发现数字密码教学失误率最低。操作失误率是评价培训效果最重要的指标[15]。针对警察特殊职业、高标准培训要求的群体若有一种简单、便于记忆的方法,尤其是便于掌握CPR操作要领和顺序的操作口诀不失为培训方法的亮点。

猜你喜欢

分组流程教学法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分组
析OGSA-DAI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