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集束化护理干预预防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观察

2019-06-10梁培银范子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0期
关键词:双下肢治疗仪神经外科

梁培银 范子英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与其他科室患者相比, 卧床时间相对长, 且脱水用药使用量相对较多, 故患者出现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几率相对较高, 并且该疾病可能引起肺栓塞, 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临床上应尽可能以预防为主[1]。集束化护理综合了各类护理方法, 可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但仍显不足, 在此基础上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 可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 改善局部血流状态, 预防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本研究对52 例患者给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集束化护理干预,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2 月~2018 年2 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4 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2 例。观察组患者中, 男33 例, 女19 例;年龄43~78 岁, 平均年龄(57.6±7.2)岁。对照组患者中, 男31 例, 女21 例;年龄41~77 岁, 平均年龄(57.1± 7.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 2. 1 纳入标准 术后卧床时间≥2 周的患者。

1. 2. 2 排除标准 颅内活动性出血;6 h 内入院并溶栓治疗;肢体存在骨折、手术、创面;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心律不齐、丹毒、深部血栓性静脉炎、肺水肿、急性静脉血栓、不稳定型高血压;安装有人工心脏起搏器者;治疗局部有金属异物。

1. 3 方法

1. 3. 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即统一培训护理人员, 护理人员必须谨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方法、必要的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 需要定期考核, 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在患者入院后, 护理人员可同家属进行交流, 有计划地开展健康教育, 耐心为家属解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原因、预防方法, 使家属积极配合预防工作。为患者定制合理、科学的饮食方案, 必须禁烟、酒, 密切观察其术中切口恢复情况及生命体征, 每隔2 h 协助患者翻身1 次, 确保患者肢体放置的舒适性及安全性, 避免下肢受压, 阻碍静脉回流, 可将患者的下肢抬高, 有利于静脉血液的流动。护理人员可协助及指导患者家属按摩患者的腿部肌肉, 进行踝泵锻炼及膝关节屈曲运动等。术后纠正水电解质平衡, 尽量避免对下肢进行输液, 必须避免反复性的静脉穿刺, 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1. 3. 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使用仪器前检查性能是否良好, 患者取平卧位, 下肢穿好一次性的隔离裤, 可避免交叉感染, 并套上压力套筒, 根据病情选择适合的压力, 当患者感觉不适时及时调整, 30 min/次, 2 次/d。若患者存在心功能不全, 则在初次应用时, 选择最低压力及频率, 若有不适症状应停止治疗[2]。

1. 4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及下肢肿胀发生情况。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22.13±1.01)d, 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7.63±1.25)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80, P=0.000<0.05)。

2. 2 两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及下肢肿胀发生情况比 较 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及下肢肿胀发生率分别为1.92%、1.92%,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31%、17.31%,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081、7.081, P=0.008、0.008<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及下肢肿胀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深静脉血栓可由多种原因引发, 神经外科手术则是其危险因素之一, 由于深静脉血栓可能导致肺栓塞, 为防止患者死亡, 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处理肺栓塞是神经外科手术围术期的重要护理环节[3]。集束化护理是一系列优秀护理措施的集合, 并具有循证基础, 旨在提高护理质量, 尽可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4], 在神经外科围术期应用十分广泛, 并且其中多项护理举措对术后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为全面的预防作用, 但仅靠集束化护理仍然难以令人满意, 因此仍然需探讨更为有效的预防方法[5-7]。

本研究中采用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利用气压袋对肢体从四肢末端至躯干中心反复地压迫和松弛, 产生如同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作用, 从而深度按摩肌肉组织, 促进静脉血液与淋巴液的回流, 改善周围血液循环, 以帮助缓解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下肢麻木、肿胀, 症状缓解效果显著, 并且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操作简单, 治疗程序安全, 是无创干预方法[8]。本研究结果中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22.13±1.01)d, 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7.63±1.25)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80, P=0.000<0.05)。结果说明, 联合空气波治疗仪和集束化护理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另外, 结果还显示, 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及下肢肿胀发生率分别为1.92%、1.92%,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31%、17.31%,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081、7.081, P=0.008、0.008<0.05)。上述结果证实,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整个围术期起到了显著的静脉血栓预防作用, 并且属于非药物治疗手段, 安全性可保证, 是一种优秀的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 深静脉血栓是神经外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预后较为危险, 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双下肢深静脉血栓有明显的效果, 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

猜你喜欢

双下肢治疗仪神经外科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侧俯卧位摆放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护理
骨痛灵酊联合TDP治疗仪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股骨颈截骨时保留残端的长度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影响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湿热烧伤膏对神经外科正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