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干顸在妇科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

2019-06-10何桂芬谭燕萍刘海燕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0期
关键词:妇科满意度差异

何桂芬 谭燕萍 刘海燕

本文重点探讨和分析心理干预在妇科恶性肿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以此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提供最佳护理方法, 减少患者痛苦程度的同时,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改善患者身体状况, 避免护患纠纷, 同时也为住院妇科恶性肿瘤疾病患者找到最为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 提高护理质量。选择本院妇科2017 年1 月~2018 年11 月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200 例, 采用平均性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比较两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以及接受护理前后抑郁和焦虑评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妇科2017 年1 月~2018 年11 月收治的200 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确诊为妇科恶性肿瘤疾病, 采用平均性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100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41~80 岁、平均年龄(61.1±6.7)岁, 宫颈癌患者30 例、卵巢癌患者38 例、子宫内膜癌患者27 例、输卵管癌患者3 例、阴道残端癌患者2 例;观察组患者年龄41~80 岁、平均年龄(61.1±6.9)岁, 宫颈癌患者24 例、卵巢癌患者43 例、子宫内膜癌患者31 例、外阴癌患者2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方法, 在患者入院后, 指定的护理人员带领患者接受常规检查, 对患者入院后需要配合治疗的内容告知患者及家属, 同时每日检查患者的饮食和睡眠情况等。

1. 2. 2 观察组 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的护理方法, 为患者选择固定的护理人员, 使二者之间建立亲密的关系, 在患者入院后, 就是该护理人员陪同检查身体, 选择病房, 并且全程通过聊天等形式清楚的了解患者疾病情况。同时在与患者聊天过程中需要耐心倾听患者所讲述的心理压力等内容, 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在以往的教育方式中, 患者及家属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境地, 缺乏主动教育, 教育效果不理想, 应用赋能教育方式, 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1]使其能够对疾病的治疗树立信心。同时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过程中, 很容易造成其生活质量低下现象, 引发患者出现焦虑和抑郁的情绪[2], 所以护理人员需要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 给予不同的干预措施, 对于心理接受能力较差的患者, 需要采取适当隐瞒病情的保护性护理方法, 热情、耐心的和患者解除, 减少其知情的几乎, 同时开展妇科恶性肿瘤同伴支持活动, 由医务人员精心挑选康复期的患者与其会谈, 交流心得, 分享活动经验[3], 介绍成功案例, 树立治疗信心。对于心理接受能力较强的患者, 如实告知病情, 并且介绍治疗成功的方法, 保证患者能够按照这一方法顺利的接受治疗, 达到提高其情绪和信心的护理效果。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以及接受护理前后抑郁和焦虑评分(采用SDS 量表及SAS 量表进行评定, 评分越高, 抑郁和焦虑情况越重)。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护理前, 两组患者的SAS、SDS 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的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s, 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 P<0.05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SAS SDS SAS SDS对照组 100 53.4±8.3 56.8±8.1 52.1±8.2 55.6±8.4观察组 100 53.2±8.7 56.9±7.8 41.6±7.5a 47.1±7.2a

2. 2 两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8.00%, 对照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78.00%, 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n, %)

2. 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出现不良反应3 例(0.03%), 对照组患者护理后出现不良反应12 例(0.12%),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n, %)

3 讨论

妇科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疾病, 近年来发病率上升, 且患者呈现年轻化趋势。而妇科中恶性肿瘤一般包括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 相关学者针对这些肿瘤患者进行分析后看出, 患者的生活质量远比生存的几率和病死级率能更好的反映患者接受治疗的效果。

针对妇科肿瘤疾病患者在接受诊断和治疗工作的过程中, 其所承担的心理上的压力、情感和社会中的压力都比较大, 再加上患者本身角色的变化, 以及社交能力、躯体能力等方面的下降, 患者的自身存在问题在不断增加, 这也属于治疗中产生的一种心理上的障碍, 这一点对于患者身心都会有着严重的影响[4], 所以本文重点探讨和分析心理干预在妇科恶性肿瘤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 以此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提供最佳护理方法, 减少患者痛苦程度的同时,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改善患者身体状况, 避免护患纠纷[5-7]。

本研究结果显示, 护理前, 两组患者的SAS、SDS 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的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00%高于对照组的78.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出现不良反应3 例(0.03%), 对照组患者护理后出现不良反应12 例(0.12%),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后给予其心理干预的护理方式, 能够有效减少其心理问题, 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明显提高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妇科满意度差异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乙肝病毒感染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Effects of Fuke Qianjin Formula on hormones and their receptors and metabonomics study in uterine fibroids model rats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