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护理措施对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患儿的影响分析

2019-06-10孙晶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0期
关键词:呼吸衰竭有效率护理人员

孙晶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儿科疾病, 该 疾病的发生可使患儿在较短时间内出现呼吸功能障碍, 临床典型症状为发绀、呼吸困难, 若未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可危及患儿生命, 患儿耐受能力差[1]。本研究分析不同护理措施对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患儿的影响, 特选取本院2017 年6 月~ 2018 年6 月收治的74 例急性呼吸衰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 年6 月~2018 年6 月收治的74 例急性呼吸衰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会同意。按照护理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37 例。实验组患儿中男17 例, 女20 例;年龄最小6 个月, 最大11 岁, 中位年龄(5.12±1.96)岁;平均病程(2.14±0.12)d。对照组患儿中男16 例, 女21 例;年龄最小6 个月, 最大11 岁, 中位年龄(5.11±1.97)岁;平均病程(2.12±0.14)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患儿给予常规护理, 患儿入院后护理人员将患儿送至重症监护室, 24 h 密切监测患儿各项生命体征, 采用肢体抚摸以及语言鼓励等方式安抚患儿情绪, 定时熄灯, 保障患儿睡眠, 循医师医嘱实施临床护理操作。

1. 2. 2 实验组 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 具体方法为:①呼吸道护理:护理人员应协助患儿取仰卧位, 同时头部向一侧倾斜, 避免患儿呼吸道分泌物阻塞气道, 除此之外, 每隔2 h 帮助患儿翻身、叩背1 次, 并检查患儿呼吸道分泌物分泌情况, 及时帮助患儿清除咽喉部、口腔内异常分泌物, 对于痰液排出困难的患儿应给予雾化吸入治疗。②用药护理:护理人员遵循医嘱给药过程中应注意给药种类, 合理控制静脉给药速度, 给药后护理人员应观察并记录患儿各项生命体征, 防止患儿给药后发生不良反应。③给氧护理:护理人员结合患儿病情合理选择给氧方式, 对于采用面罩给氧的患儿, 护理人员应将给氧流量控制在2~4 L/min, 氧浓度在50%左右, 若患儿治疗过程中出现缺氧症状应立即给予100%纯氧吸入。④饮食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患儿入院检查以及年龄发育对营养的需求, 为患儿提供营养丰富、高蛋白、高热量饮食, 以提升身体免疫力与抵抗力。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儿护理72 h 效果、患儿家长护理1、12、24、72 h 护理满意度评分。疗效判定标 准:显效:患儿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均消失, 血气指征以及其他检测指标均恢复正常水平;有效:患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血气指征以及其他检测指标均接近正常水平;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2]。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护理满意度评分总分为100 分, 得分越高表示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度越高。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护理效果比较 护理72 h后, 实验组患儿显效20 例(54.05%), 有效15 例(40.54%), 无效2 例(5.41%), 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患儿显效17 例(45.95%), 有效12 例(32.43%), 无效8 例(21.62%), 总有效率为78.38%。实验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3, P<0.05)。

2. 2 两组患儿家长不同时间段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实验组患儿家长护理1、12、24、72 h 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71.25±1.25)、(82.52±1.24)、(85.62±1.62)、(91.25±1.68)分,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5±1.26)、(73.62±1.25)、(81.52± 1.28)、(85.62±1.29)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家长不同时间段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s, 分)

表1 两组患儿家长不同时间段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 P<0.05

组别 例数 护理1 h 护理12 h 护理24 h 护理72 h实验组 37 71.25±1.25a 82.52±1.24a 85.62±1.62a 91.25±1.68a对照组 37 65.25±1.26 73.62±1.25 81.52±1.28 85.62±1.29 t 20.563 30.747 12.079 16.168 P<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婴幼儿呼吸系统生理调节机制与成年人相比较差, 这主要是由于婴幼儿呼吸系统功能尚未发育完全, 婴幼儿自主语言表达能力较低, 耐受能力较低, 但患儿发生呼吸系统疾病后, 若患儿家长自身疏忽, 原呼吸系统疾病未得到有效治疗, 呼吸系统疾病可进一步发展影响患儿呼吸功能, 致使患儿发生呼吸衰竭[3]。小儿急性呼吸衰竭多伴有其他疾病, 患儿典型临床症状为通气障碍, 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显得十分重要。

临床诊疗护理工作的实施一方面依赖于护理人员, 护理人员严格遵循卫生部(现卫健委)相关规章制度, 是临床诊疗护理工作实施的基础。入院诊疗患儿对临床护理依从性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治疗效果。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患儿入院后在躯体不适的基础上可出现哭闹、烦躁等症状, 综合性护理与常规护理相比在监测患儿病情的基础上给予患儿用药指导、呼吸道护理以及饮食护理, 可有效提升患儿住院治疗过程中治疗效果, 增进患儿家长对临床护理措施理解, 从而降低医患矛盾发生率, 提升患儿家长对临床护理满意度[4-8]。

本研究结果显示, 护理72 h 后, 实验组患儿显效20 例(54.05%), 有效15 例(40.54%), 无效2 例(5.41%), 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患儿显效17 例(45.95%), 有效12 例(32.43%), 无效8 例(21.62%), 总有效率为78.38%。实验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3, P<0.05)。实验组患儿家长护理1、12、24、72 h 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71.25±1.25)、(82.52±1.24)、(85.62±1.62)、(91.25±1.68) 分,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5±1.26)、(73.62±1.25)、(81.52± 1.28)、(85.62±1.29)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急性呼吸衰竭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临床效果, 提高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 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呼吸衰竭有效率护理人员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延续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出院后应用探讨
支气管镜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阻肺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很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