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及应对措施的临床研究

2019-06-10许月影金映雪梁健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0期
关键词:血塞通注射剂注射用

许月影 金映雪 梁健平

中药注射剂指的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 应用科学技术、通过提取等操作, 将有效成分制成的无菌制剂[1]。与口服中药相比, 具有起效快、疗效好等特点, 在临床广泛应用[2]。近年来, 随着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不断增加, 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输注部位不适、胃肠道反应、过敏性休克等, 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关注[3]。为减少不良反应, 应做好认真防范及临床研究。本文研究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原因, 并提出应对措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 年1 月~2018 年10 月本院12188 例使用中药注射剂的住院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男6448 例, 女5740 例;年龄0.1~103.0 岁, 平均年龄(35.3± 22.6)岁。排除标准:患有严重躯体性疾病影响评估内容者;认知功能障碍者;资料不全者。

1. 2 研究方法 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 包括患者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用药情况、临床表现及不合理用药情况。

2 结果

2. 1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2188例中发生不良反应71 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8%(71/12188), 其中男41 例(41/6448, 0.64%), 女30 例(30/5740, 0.52%);年龄<10 岁3 例(4.23%), 11~20 岁3 例(4.23%), 21~30 岁3 例(4.23%), 31~40 岁 3 例(4.23%), 41~50 岁4 例(5.63%), 51~60 岁12 例(16.90%), >60 岁43 例(60.56%)。其中年龄>60 岁患者占比最高。

2. 2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用药情况 丹参注射液23 例(32.39%)、注射用血塞通12 例(16.90%)、疏血通注射液8 例 (11.27%)、生脉注射液8 例(11.27%)、痰热清注射液4 例(5.63%)、参芪扶正注射液4 例(5.63%)、参麦注射液4 例(5.63%)、热毒宁注射液3 例(4.23%)、舒血宁注射液2 例(2.82%)、艾迪注射液1 例(1.41%)、醒脑静注射液1 例(1.41%)、清开灵注射液1 例(1.41%)。发生率占前四位分别为丹参注射液、注射用血塞通、疏血通注射液、生脉注射液。

2. 3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临床表现 轻度不良反应43 例, 中度不良反应20 例, 重度不良反应8 例。临床表现为寒战、高热26 例(36.62%), 皮疹、瘙痒16 例(22.54%), 头晕、心悸10 例(14.08%), 恶心、呕吐4 例(5.63%), 胸闷4 例(5.63%), 呼吸困难3 例(4.23%), 输注部位不适4 例(5.63%), 畏寒2 例(2.82%), 肌束颤动1 例(1.41%), 过敏性休克1 例(1.41%), 经停药、对症处理均恢复正常。

2. 4 中药注射剂不合理用药情况 71 例患者中不合理用药32 例(45.07%), 其中未辨证施治2 例, 溶媒不当18 例, 联合用药不合理8 例, 用药浓度不适当4 例。见表1。

表1 32 例患者中药注射剂不合理用药情况(n, %)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本院12188 例使用中药注射剂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发现,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8%(71/12188)。在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中, 男患者居多, 年龄>60 岁患者占比最高。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用药情况发生率占前四位分别为丹参注射液、注射用血塞通、疏血通注射液、生脉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多为轻中度反应, 临床表现为寒战、高热、恶心呕吐、皮疹等, 经停药、对症处理均恢复正常。不合理用药是发生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之一, 包括未辨证施治、溶媒不当、联合用药不合理、用药浓度不适当等。临床应进行科学、合规、严格把关, 对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安全性进行综合分析, 正确认识不良反应, 采取积极有效防范措施, 科学应对, 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4-6]。

通过强化学习中医理论、辨证施治、立法用药, 加强中药注射剂的合理用药, 组织全院业务学习, 并由年资高的中医专家深入各科室就医院现有中药注射剂组成、功效、治疗范围、适应证严格掌握进行学习,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临床用药过程中, 充分发挥中药师的监察作用, 辨证用药、分析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严格按照中药注射剂适应证规范用药;加强高危因素用药患者的用药监控, 减少不良反应 发生[7-9]。例如老年患者因其对药物代谢能力降低, 药物应谨慎选用;过敏史患者在使用中药注射剂前应详细询问过敏史, 注意患者性别、年龄等个体化差异, 合理规范用药[10-12]。在用中药注射剂的同时, 护理人员加强巡逻、巡视病区, 观察患者用药状态, 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处理, 并培训所有医护人员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后的应急处理能力。

总之,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为轻中度不良反应, 临床应综合评价安全性、正确认识、合理用药、规范使用。

猜你喜欢

血塞通注射剂注射用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中药师干预对医院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的效果分析
乐坦®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使用注意事项探讨
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与注射用美洛西林钠在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对比
儿童为何接连被禁用中药注射剂
我院近年来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与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浅析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银杏达莫和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对比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塞通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