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服复合中药制剂对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9-06-10李莉何振峰华明邓晓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0期
关键词:药制剂牙周袋龈沟

李莉 何振峰 华明 邓晓峰

慢性牙周炎是口腔常见疾病, 多由牙菌斑中的病原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所致, 临床主要表现为牙龈肿痛、出血、牙周袋、牙齿活动甚至松脱等, 严重时会直接影响患者正常咀嚼功能, 对饮食、睡眠等产生严重影响[1,2]。临床治疗以抗感染、止痛等对症治疗为主, 起效快, 但是容易复发且易产生细菌耐药性。复合中药制剂的应用在临床治疗中逐渐增多, 且具有安全性高、疗效稳定的优势。本次研究旨在观察评价口服复合中药制剂对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 现将结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 年1 月~2018 年6 月收治的74 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慢性牙周炎诊断标准者;②知晓并同意参与本次临床研究者; ③治疗配合度高者;④临床资料完整者;⑤能顺利完成随访者。排除标准:①近2 个月接受中医治疗者;②治疗不耐受体虚者;③合并慢性基础疾病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④合并肝、肾、肺等严重器质性损害者。其中, 男44 例, 女30 例;年龄49~74 岁, 平均年龄(58.91±5.72)岁;病程1~9 年, 平均病程(4.39±1.58)年。所有患者根据就诊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7 例。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给予患者常规牙周基础治疗, 予以龈上洁治、龈下刮治, 牙周袋给予3%过氧化氢及0.9%氯化钠溶液依次冲洗, 干燥后放置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 1 次/周, 连续给药4 周。

1. 2. 2 观察组 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合中药制剂口服治疗, 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黄芩15 g、金银花25 g、苦参10 g、黄柏10 g、薄荷20 g、蛇床子20 g、熟地黄30 g、山药15 g, 加入300 ml 左右的清水煎至100 ml, 分早晚2 次顿服, 连续给药4 周。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 3. 1 治疗效果 根据患者治疗前后慢性牙周炎症状改善情况、牙周袋深度进行疗效评定,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治疗后, 患者慢性牙周炎相关临床症状如牙龈肿痛等显著改善或基本消失, 牙周袋降低深度>3 mm;②有效:治疗后, 患者慢性牙周炎相关症状如牙龈肿痛等有所改善, 牙周袋降低深度2~3 mm;③无效:患者慢性牙周炎相关临床症状如牙龈肿痛等未见改善, 牙周袋降低深度<2 mm[3]。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3. 2 龈沟液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于治疗前后采集两组患者龈沟液,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IL-6及hs-CRP 水平[4]。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3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5, P=0.025<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龈沟液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IL-6 及hs-CRP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IL-6 及hs-CRP 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患者的IL-6 及hs-CRP 水平分别为(0.95±0.21)ng/ml、(4.79±0.61)mg/L,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8±0.37)ng/ml、(7.62±0.89)mg/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龈沟液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龈沟液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b P<0.05

组别 例数 IL-6(ng/ml) hs-CRP(m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7 4.46±0.52 0.95±0.21ab 11.74±1.28 4.79±0.61ab对照组 37 4.51±0.49 1.88±0.37a 11.81±1.34 7.62±0.89a t 0.426 13.297 0.230 15.954 P>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慢性牙周炎是临床诊疗中最为常见的牙周疾病, 易导致牙龈出血、肿痛甚至溢脓。严重时累及牙齿功能, 影响患者的正常咀嚼, 同时慢性牙周炎也是现今高发的牙列缺失的主要诱因, 因而在临床诊疗中以改善临床症状、提高预后效果、降低复发率为主要治疗原则。常规治疗以止痛止血、消炎抗感染为主, 能够在短时间内解除临床症状, 但无法完全根治疾病, 复发率较高。

随着研究的深入, 研究者们发现, 中医在治疗慢性牙周炎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5]。中医认为肾主骨, 齿为骨之余, 足阳明胃经经鼻外入上齿龈, 手阳明大肠经经颈部至面颊入下齿龈。说明牙齿与骨一样由肾气充养, 牙龈则与胃肠功能密切相关[6]。中医临床实践中总结认为, 此病为肝脾先伤, 肝失疏泄, 脾失健运, 肝脾日虚, 病延及肾, 肾火虚衰, 不但无力助脾阳, 蒸化水湿, 且阳伤及阴, 则肝肾之阴亏虚, 故后期以虚为主[7]。本方中黄芩泻火解毒, 金银花清热解毒共为君药;苦参消炎止痛共为臣药;黄柏助黄芩清热燥湿、薄荷助苦参利咽止痛共为佐药;蛇床子温肾壮阳、熟地黄生津止渴、山药健脾养胃共为使药。诸药合用, 共奏泻火解毒、消炎止痛、温肾壮阳的功效, 以达到抑菌杀菌、抗炎解毒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3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5, P=0.025<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IL-6 及 hs-CRP 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患者的IL-6 及hs-CRP 水平分别为(0.95±0.21)ng/ml、(4.79±0.61)mg/L,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8±0.37)ng/ml、(7.62±0.89)mg/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口服复合中药制剂治疗慢性牙周炎患者, 在改善口腔炎性状态、提高临床疗效方面均具有显著效果, 同时中药制剂均采用天然中草药, 不会造成机体的负担, 不易产生耐药性, 安全性较高, 故临床价值较高, 在后期的临床诊疗中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药制剂牙周袋龈沟
传统中药制剂丸、散、汤剂的研究现状
细辛碎补汤联合米诺环素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指标及龈沟液炎症因子的影响
根面平整在牙骨质撕裂治疗中的临床分析
4种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适用性试验
Er:YAG激光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及对牙周指标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slCAM-1含量的研究
106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及原因探讨
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中药制剂研究开发平台
——南方医科大学广东省中药制剂重点实验室团队介绍
牙周炎80例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IL—17和TGF—β1对慢性牙周炎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