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蒲地蓝口服液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价值

2019-06-10成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0期
关键词:口服液西药有效率

成岗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季节性多发急性炎症性疾病, 主要发病原因为气温或环境变化造成的病毒侵袭, 儿童的抵抗力较差, 因此发病率较高[1]。治疗主要以药物控制加临床护理为主, 西药治疗可有效缓解病毒, 但是长期使用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中医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有自己的见解, 中药蒲地蓝口服液以缓解症状, 益气解毒为主, 能够更好的缓解症状, 且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2]。为了验证蒲地蓝口服液的积极作用, 作者将本院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研究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取作者所在医院2015 年8 月~2016 年8 月收治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80 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90 例。两组患儿均经过本院专业医生检查, 确诊为上呼吸道感染, 并且检查结果符合《实用内科学》中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排除法定传染病患儿, 包括先天性心肾疾病患儿, 先天性精神疾病患儿, 过敏体质患儿。其中, 对照组患儿中, 男46 例, 女44 例;年龄最小6 个月, 最大11 岁, 平均年龄(6.36±1.90)岁。治疗组患儿中, 男43 例, 女47 例;年龄最小6 个月, 最大12 岁, 平均年龄(6.52±2.10)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和对症护理, 其中, 对照组患儿治疗药物为利巴韦林、氨酚黄那敏颗粒, 治疗组患儿增加蒲地蓝口服液治疗, 蒲地蓝口服液口服使用量为, 6~12 个月5 ml/次, >1 岁10 ml/次, 3 次/d, 连用使用5 d。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退热时间、止涕时间、治愈时间。

1. 4 疗效判定标准 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3 种。其中, 显效:症状基本好转, 无流鼻涕, 红肿发炎症状, 患儿情绪稳定;有效:症状大部分好转, 无流鼻涕症状, 呼吸道感染症状基本消失, 症状体征恢复时间<7 d;无效:治疗症状无好转。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的疗效比较 对照组患儿显效32 例(35.56%), 有效42 例(46.67%), 无效16 例(17.78%), 总有效率为82.22%; 治疗组患儿显效47 例(52.22%), 有效40 例(44.44%), 无效3 例 (3.33%), 总有效率为96.67%。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944,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疗效比较[n(%)]

2. 2 两组患儿退热时间、止涕时间、治愈时间比较 治疗组患儿退热时间为(1.74±0.58)d、止涕时间为(2.48±1.25)d、 治愈时间为(5.15±1.36)d;对照组患儿退热时间为(2.76± 0.85)d、止涕时间为(3.03±1.83)d、治愈时间为(5.83±1.73)。治疗组患儿退热时间、止涕时间、治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9.404、2.354、2.932, P<0.05)。

3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致病因素是病毒, 多发于老年人和儿童, 儿童在患病后可出现高热不退, 咳嗽, 咽喉痛等症状[3]。发热时体温可达39℃以上, 发病时间快, 患儿的抵抗力低且易哭闹, 需要及时治疗。一般在发病48 h 内可由于持续的发热出现惊厥, 针对该病的治疗目前尚无非常好的方法, 西药抗感染是主要治疗方法, 辅以常规支持, 对症治疗[4]。

西医多采用对症治疗, 以镇痛和抗病毒为主, 可以在1周 左右治愈, 但是反复感冒长期使用西药对患儿的身体造成一定影响, 副作用大。在医学发展过程中, 西药不断受到质疑, 其副作用也在短时间内表现出来。医学临床对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机理进行研究, 认为清热解毒是治疗该病的根本, 并尝试在西药治疗的同时使用西药。提倡在上呼吸道感染中不使用抗生素, 将其定义为自限性疾病, 尤其是不能通过输液的方式注射抗生素[5]。而中药蒲地蓝口服液作为一种清热解毒的中药, 开始成为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使用的药物。中医认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属风热感冒, 主要是由于小儿脏腑娇嫩, 毒热炽盛, 热扰肝经, 而出现的一时性惊厥。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目前为临床治疗感冒常用药, 可有效缓解扁桃体发炎, 咽喉肿痛等, 方中的蒲公英、苦地丁、板蓝根、黄芩等中药均对症下药, 可有效缓解病毒, 达到清热解毒的目的。蒲公英与板蓝根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联合效果好, 且副作用小。联合使用西药和常规治疗, 患儿的治疗时间缩短, 退热快[6,7]。

本研究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氨酚黄那敏颗粒等进行治疗, 治疗组采用的是利巴韦林、氨酚黄那敏颗粒等联合蒲地蓝口服液口服治疗。结果显示, 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2.2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944, P<0.05)。 治疗组患儿退热时间为(1.74±0.58)d、止涕时间为(2.48± 1.25)d、治愈时间为(5.15±1.36)d;对照组患儿退热时间为(2.76±0.85)d、止涕时间为(3.03±1.83)d、治愈时间为(5.83± 1.73)。治疗组患儿退热时间、止涕时间、治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9.404、2.354、2.932, P<0.05)。

综上所述, 蒲地蓝口服液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具有积极效果, 可以减少治疗流程, 提高治疗效率。应在临床治疗中使用或根据需要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 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西药治疗。

猜你喜欢

口服液西药有效率
是不是中药的不良反应比西药少?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含金属离子的中药与西药联用注意事项
观察当归四逆汤联合西药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Systematic Evaluation (Meta-analysis) of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udilan Xiaoyan Oral Liquid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in the Treatment of Suppurutive Tonsillitis in Children
听话的小瓶
口服液最好温着喝
很有效率
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体外抗病毒作用研究
My Fa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