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鲑降钙素、骨肽、超声药物透入治疗骨质疏松的 临床效果

2019-06-10郝仕强黄睿豪刘海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0期
关键词:阿仑降钙素原发性

郝仕强 黄睿豪 刘海霞

骨质疏松是临床常见骨科疾病, 可导致患者的骨脆性增加, 对其的骨微结构造成损伤, 若未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患者极易并发骨折, 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超声透入中药提取物和给予其钙尔奇D 和阿仑膦酸钠等常规药物进行治疗, 虽可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症状, 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因而如何强化骨质疏松疗效, 选用科学合理治疗方案成为临床研究重要课题。鲑降钙素、骨肽是近年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骨质疏松治疗新型药物, 本文现将这两种药物用于骨质疏松治疗中, 对其单纯应用、联合应用的临床疗效与常规疗法进行对比分析, 具体内容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6 年1 月~2018 年10 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68 例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A 组、B 组、C 组、D 组, 每组17 例。A 组中男8 例, 女9 例;年龄49~73 岁, 平均年龄(62.54±4.38)岁; 继发性6 例, 原发性11 例。B 组中男7 例, 女10 例;年龄49~74 岁, 平均年龄(62.56±4.40)岁;继发性5 例, 原发性12 例。C 组中男6 例, 女11 例;年龄50~73 岁, 平均年龄(62.59±4.42)岁;继发性7 例, 原发性10 例。D 组中男8 例, 女9 例;年龄50~74 岁, 平均年龄(62.55±4.39)岁;继发性6 例, 原发性11 例。四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A 组 给予超声药物透入治疗和常规药物进行治疗, 透入药物主要为中药提取物, 运用超声电导仪(北京四海华辰科技有限公司, 型号:UCM-I001)进行透入, 将凝胶贴片分别置于患者椎间两侧后启动电导仪透入, 1 次/d;常规药物给予钙尔奇D(惠氏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0950030, 规格:每片含钙300 mg/维生素D360 U)和阿仑膦酸钠(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0980109, 规格:10 mg/片) 口服治疗, 前者 1 次/d, 2 片/次;后者 1 次/d, 10 mg/次。

1. 2. 2 B 组 在A 组基础上给予鲑降钙素(Novartis Pharma Stein AG, 注册证号H20150152, 规格:1 ml∶50 IU/支)进行治疗, 采用皮下或肌内注射方式, 1 次/d, 50~100 IU/次。

1. 2. 3 C 组 在A 组基础上给予骨肽(哈尔滨三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1237, 规格:25 mg/瓶)进行治疗, 采用肌内注射的方式, 1 次/d, 0.1 g/次。

1. 2. 4 D 组 在A 组基础上给予鲑降钙素联合骨肽治疗, 前者剂量调整为1 次/d, 50 IU/次, 后者剂量调整为1 次/d, 0.1 g/次。

1. 3 观察指标 比较四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AP 和BMD, BAP 应用竞争性酶免分析法进行测定, BMD 应用单光子吸收测定法进行测定。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 四组患者的BAP 和BMD 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B、C、D 组患者的BAP 水平均低于A 组, BMD 水平均高于A 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D 组患者的BAP 水平低于B、C 组, BMD 水平高于B、C 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B 组与C 组患者的BAP和BMD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AP 和BMD 水平比较( ±s)

表1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AP 和BMD 水平比较( ±s)

注:与A 组比较, a P<0.05;与B 组比较, b P<0.05;与C 组相比, c P<0.05

组别 例数 BAP(U/L) BMD(g/cm2)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A 组 17 234.61±2.31 194.31±1.98 0.84±0.02 0.97±0.02 B 组 17 234.58±2.30 178.31±2.10a 0.84±0.02 1.09±0.03a C 组 17 233.98±2.32 177.24±2.01a 0.83±0.03 1.10±0.03a D 组 17 234.64±2.29 162.31±2.06abc 0.83±0.20 1.18±0.02abc

3 讨论

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群骨折的主要因素之一, 临床症状主要有疼痛、驼背、身长缩短等, 依据其发病因素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临床较为常见原发性。目前临床主要通过给予超声药物导入和给予钙尔奇D 和阿仑膦酸钠等常规药物进行治疗, 超声药物导入主要将中药提取物直接送至患者病灶, 使得药物在病灶处高浓度的聚集, 对其病灶进行治疗, 使得患者临床症状快速得到缓解[1]。钙尔奇D 是临床上常用于骨质疏松防治药物, 具有补钙和维生素D 的作用, 阿仑膦酸钠具有提高骨强度的作用, 具有降低骨质疏松患者骨折风险的作用[2]。

从本次研究结果观察发现, 应用常规疗法的A 治疗后的BAP 下降, BMD 升高, 但其治疗后的BAP 和BMD 水平与B 组 和C 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B 组是在A 组基础上给予其鲑鱼降钙素进行治疗, 该药物具有对钙代谢调节的作用, 可有效减少患者的骨钙丢失, 并对破骨细胞活性进行抑制, 对骨细胞形成过程刺激促进, 从而使得患者骨质得到增强, 且其还具有较优的止痛效果, 可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患者的疼痛[3]。C 组是在A 组的基础上给予骨肽进行治疗, 该药物具有对骨代谢进行调节的作用, 可对患者成骨细胞增殖过程进行刺激, 对其新股形成促进, 且其同时具有对磷代谢和钙代谢进行调节的作用, 可使得患者的骨钙沉积量增加, 对其的骨质疏松病情发展进行抑制, 降低其骨折的风险[4,5]。这两种药物分别与常规疗法联用, 均可增强临床疗效, 但研究结果显示, 两种药物在常规疗法基础上联合应用的效果更优, 联合应用的D 组治疗后的BAP 和BMD 水平显著优于B组和C 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造成这一差异主要是两种药物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 通过不同的药物机制对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 在加上常规治疗对患者的疗效, 可使得其临床疗效最佳化[6,7]。

综上所述, 鲑降钙素、骨肽、超声药物透入三者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优, 可有效促进患者钙质吸收, 增强其骨密度, 预防骨质疏松恶化或并发骨折, 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阿仑降钙素原发性
正常血清降钙素和大肿块甲状腺髓样癌的研究进展
抗骨质疏松药 服用讲究多
AFP、CA19-9、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降钙素原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指导使用抗生素的效果分析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骨质疏松症采用阿仑膦酸钠联合注射用骨肽治疗的效果
枯骨逢春饮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阿仑膦酸钠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在原发性甲亢外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外伤导致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与血巨核细胞体外扩散的相关性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