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苗勒氏管激素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泡发育的 影响

2019-06-10程清军陈吉艳吴雪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0期
关键词:激素水平卵泡卵巢

程清军 陈吉艳 吴雪苗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PCOS)是一种表现为月经稀发或闭经、高雄激素血症或高雄激素症状、卵巢呈多囊样改变等的妇科内分泌与代谢异常的疾病, 发病率为5%~10%[1], 在19~45 岁的中国妇女中患病率约为5.6%, 占无排卵性不孕的70%, 且有逐年增高的趋势[2,3]。其以高雄激素血症、胰岛素抵抗为主要病理生理基础上出现月经紊乱、内分泌代谢异常、不孕等临床症状。病因不明, 临床表现呈异质性, 很难用一种学说包括多基因遗传、胰岛素代谢异常、雄激素代谢异常等来解释全部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也是对症处理, 近期调整月经周期、促排卵、治疗不孕等, 远期预防子宫内膜癌、心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等, 无临床治 愈, 因此成为生殖内分泌领域的研究热点, 尤其在的病因和治疗方面。因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有各种临床表型, 能否用一种标志物能够表明不同病理生理情况, 从而对疾病进行分类判断以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 这些是本领域学者共同追求的目标[4]。本研究检测120 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在二甲双胍治疗前后的抗苗勒氏管激素水平, 研究抗苗勒氏管激素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泡发育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和松岗人民医院2017 年1 月~ 2018 年6 月妇科门诊就诊的120 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作为试验组, 另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和因输卵管因素或男方因素所致不孕的卵巢形态、功能正常者30 例作为对照组。其中, 试验组肥胖39 例, 非肥胖81 例;年龄26~35 岁, 平均年龄(28.9±2.2)岁;婚史1~12 年, 平均婚史(5.3±2.3)年。对照组肥胖6 例, 非肥胖14 例;年龄25~36 岁, 平均年龄(29.3± 2.4)岁;婚史0.8~13 年, 平均婚史(5.5±2.6)年。两组研究对象的肥胖情况、年龄、婚史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试验组经专家确诊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②对照组月经规律;③近3 个月未使用过激素类药物的患者。排除标准:①其他内分泌疾病患者;②高血压患者;③糖尿病患者;④高雄激素血症患者;⑤高泌乳素血症患者;⑥对本次研究不同意者。

1. 3 方法 于月经第3~5 天(闭经患者在任意一天阴道超声未发现卵巢内直径>10 mm 卵泡)抽取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及对照组研究对象的空腹静脉血, 静置2~4 h 后, 3000 r/min 离心取血清, -20℃冰箱冻存, 待标本收集完善统一测抗苗勒氏管激素水平。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药物治疗3 个月, 在治疗结束后抽取空腹静脉血。统一测定样品的抗苗勒氏管激素水平。

1. 4 判定标准 抗苗勒氏管激素釆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仪及配套试剂盒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ELISA结果的判读:绘制标准曲线, 在EXCEL 工作表格中, 以标准品浓度做横坐标, 对应值做纵坐标, 绘制出标准品线性回归曲线, 按曲线方程计算各样本浓度值。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 试验组患者的抗苗勒氏管激素水平为(52.1± 6.4)pmol/L, 高于对照组的(16.8±7.2)pmol/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试验组患者的抗苗勒氏管激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抗苗勒氏管激素水平比较 (±s, pmol/L)

表1 两组抗苗勒氏管激素水平比较 (±s, pmol/L)

注:与对照组比较, a P<0.05, b 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抗苗勒氏管激素对照组 30 16.8±7.2试验组 120 治疗前 52.1±6.4a治疗后 18.5±4.9b

3 讨论

抗苗勒氏管激素又称苗勒管抑制物, 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是由二硫键连接的糖蛋白二聚体, 相对分子质量为14000, 其编码基因位于19 号染色体的短臂上, 即P13.2~P13.3, 具有5 个外显子[5]。抗苗勒氏管激素在人体内的平均半衰期为(27.6±0.8)h, 体内完全清除大约需要8 d[6]。抗苗勒氏管激素在性腺发育及性别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抗苗勒氏管激素主要由窦前卵泡(初级、次级卵泡)和小窦卵泡的颗粒细胞分泌, 与窦卵泡数量有良好的相关性, 因此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水平能够很好地反映卵泡池的大小即卵泡数量。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水平具有相对稳定性, 且随着年龄增长出现变化时间最早, 因此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作为反映卵泡储备功能的指标比卵泡刺激素(FSH)等其他激素指标更有优势[7-9]。近年来, 随着对抗苗勒氏管激素在生殖系统作用中的研究日益增多, 发现抗苗勒氏管激素与女性生殖系统相关疾病关系密切, 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实验表明, 治疗前, 试验组患者的抗苗勒氏管激素水平为(52.1±6.4)pmol/L, 高于对照组的(16.8±7.2)pmol/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试验组患者的抗苗勒氏管激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通过二甲双胍的药物治疗后, 抗苗勒氏管素激素明显下降。进一步说明抗苗勒氏管激素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卵泡发育有关。

猜你喜欢

激素水平卵泡卵巢
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
盐酸胺碘酮辅助治疗对小儿心律失常的疗效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保养卵巢吃这些
卵巢多囊表现不一定是疾病
针药结合改善肾虚痰湿型PCOS激素水平的90例患者的临床观察
促排卵会加速 卵巢衰老吗?
PRSS35在鸡卵泡膜细胞中的表达与卵泡液雌激素含量的关系
促排卵会把卵子提前排空吗
卵巢按摩保养效果没想得那么大
三种肉牛品种血液中部分激素水平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