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应用硝普钠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的效果评价

2019-06-10刘东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0期
关键词:后叶素硝普钠垂体

刘东明

支气管扩张是指患者的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出现慢性化脓性炎症和纤维化, 使支气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组织遭受破坏, 以致弹性下降, 从而出现支气管变形及持久扩张的一种疾病[1]。患者经常会出现咳嗽、痰多等病症, 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咯血症状, 这主要是由于患者的支气管受到炎性因子的影响, 出现感染的症状, 致使支气管受到阻塞和牵拉, 也有部分患者是由于患有先天性遗传疾病所致[2], 患者若不能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措施, 会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因此, 本文就硝普钠联合垂体后叶素对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1 月~2018 年11 月本院收治的66 例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排除有严重心脏、肾脏器质性病变的患者, 严重高血压或糖尿病的患者, 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的患者[3]。所有患者对本研究知晓, 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33 例。实验组患者中, 男18 例, 女15 例;年龄46~80 岁, 平均年龄(58.23±8.12)岁;日出血量最少239 ml, 最多846 ml, 平均日出血量(559.28±96.81)ml。对照组患者中, 男19 例, 女14 例;年龄45~79 岁, 平均年龄(57.88±7.45)岁;日出血量最少247 ml, 最多829 ml, 平均日出血量(560.43±95.52)ml。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出血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垂体后叶素进行治疗, 将12 U 的垂体后叶素与50 ml 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混合, 通过0.1 U/(kg·h)的速度不间断静脉泵注给药[4]。实验组患者采用垂体后叶素与硝普钠联合治疗, 即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将30 ml 硝普钠溶于50 ml 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 然后通过10 μg/min 的速度不间断静脉泵注给药[5]。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5 d 的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的好转程度决定治疗时长, 并在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控患者的血压、脉搏、心率、呼吸、咯血次数和咯血量等。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2 d 后, 患者咯血情况消失, 临床咳嗽、痰多和咯血等表现全部消失, 肺动脉压恢复正常;有效:治疗5 d 后, 患者咯血情况缓解, 临床咳嗽、痰多和咯血等表现基本消失, 肺动脉压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治疗5 d 后, 患者咯血情况未发生变化, 临床咳嗽、痰多和咯血等表现未缓解甚至加剧, 肺动脉压持续异常[6]。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5 d 后, 实验组患者治疗显效18 例, 有效14 例, 无效1 例, 总有效率为96.97%;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9 例, 有效15 例, 无效9 例, 总有效率为72.73%。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43, P=0.006<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

3 讨论

支气管扩张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的毛细血管弹性纤维受到损伤, 导致其出现动脉曲张的现象, 影响肺循环功能及体循环系统, 对患者的机体产生严重危害, 从而引发咯血现象的出现。

采用垂体后叶素对患者进行治疗, 能够利用其药效对患者的血管平滑肌产生刺激, 对肺小动脉产生影响, 使肺小动脉及毛细血管不断收缩, 对患者肺部血液的正常循环功能产生影响, 加速血小板的聚集, 使破裂的血管快速凝结, 以达到有效止血的目的。但是在采用垂体后叶素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经常会对患者的冠状动脉产生影响, 导致其冠状动脉出现收缩现象。垂体后叶素在与患者的肾脏集合管加压素受体充分结合后, 能帮助肾脏集合管吸收水分, 以充分对患者的胃肠平滑肌产生影响, 导致其血压不断升高, 容易出现头部剧烈疼痛、头晕、腹部疼痛等病症, 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7]。将垂体后叶素与硝普钠联合使用后, 能够对患者的动脉血管平滑肌产生平衡作用, 对其静脉进行均衡的扩张, 所以其在与巯基反应的过程中, 会形成S-亚硝酸巯化合物, 以此更好地提升患者血管平滑肌功能, 对改善体内的微循环系统具有积极作用, 还有利于降低患者的动脉压。且硝普钠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对患者的肾小动脉产生扩张, 提升肾脏集合管的滤出功能, 并进行重复吸收, 提升患者的尿液量, 减少患者外周血管的压力, 以此减少患者出血症状的发生, 提高其治疗效果[8]。将硝普钠与垂体后叶素联合使用, 不仅会减少垂体后叶素使用过程中对患者产生的副作用, 还能够有效扩张患者的小静脉平滑肌, 治疗效果显著。

本研究结果显示, 经治疗5 d 后, 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9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43, P=0.006<0.05)。由此可见, 采用硝普钠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有利于改善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的临床症状, 及时停止咯血, 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使用垂体后叶素。

综上所述, 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应用硝普钠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的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后叶素硝普钠垂体
垂体MRI诊断小儿矮小症的价值观察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临床诊治进展
冠状动脉内应用依替巴肽联合硝普钠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慢血流中的疗效观察
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应用垂体后叶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临床分析
注射用奥美拉唑钠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
原发性肉芽肿性垂体炎误诊为垂体腺瘤1例
垂体后叶素对咯血患者血钠水平的影响及相关不良反应的分析
垂体后叶素对咯血患者内分泌影响的临床分析
硝普钠抢救高血压并急性左心衰竭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