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效果与 安全性比较分析

2019-06-10杨敏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0期
关键词:乙肝患者肝功能研究组

杨敏英

我国是乙肝高发地区, 其已严重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乙肝的发生与乙肝病毒感染有关, 临床表现以肝功能受损为主, 伴随病情发展, 可诱发多种并发症, 例如肝硬化、肝癌。目前临床治疗以调节免疫、降酶、抗纤维化和抗病毒为主, 其中抗病毒最为重要[1]。临床常用抗病毒药物包括ADV、ETV、替比夫定(LDT)等, 而有关药物选取和使用一直是重点热议话题[2]。本文选取本院2016 年1 月~2018 年1 月所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80 例作为研究对象, 以评估ADV、 ETV 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 年1 月~2018 年1 月所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80 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40 例。研究组患者中男17 例, 女23 例;平均年龄(40.25±5.17)岁;平均病程(3.37±1.09)年。对照组患者中男18 例, 女22 例;平均年龄(40.17±5.22)岁;平均病程(3.41±1.12)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 2. 1 纳入标准[3]①均符合2015 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诊断标准;②签署知情同意书。

1. 2. 2 排除标准 ①合并其他肝胆系统疾病者;②合并严重认知障碍者;③近期服用过相关药物或药物过敏者;④无法配合研究者。

1. 3 方法

1. 3. 1 对照组患者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予以ADV 治疗, ADV 10 mg/次, 1 次/d。均持续用药48 周。

1. 3. 2 研究组患者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予以ETV 治疗, ETV 0.5 mg/次, 1 次/d。均持续用药48 周。

1. 4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肝功能指标包括ALT、PT、ALB、TBIL。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ALT、PT、ALB、TBIL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ALT、PT、ALB、TBIL 水平均优于治疗前, 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ALT、PT、ALB、TBIL水平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b P<0.05

组别 例数 ALT(U/L) PT(s) ALB(g/L) TBIL(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40 127.7±27.6 38.1±12.8ab 20.1±3.2 15.1±1.2ab 30.6±2.5 37.6±2.8ab 47.1±15.6 23.9±4.6ab对照组 40 126.3±30.1 45.2±13.3a 20.3±3.1 17.3±1.5a 30.7±2.4 33.2±2.1a 46.9±15.1 30.7±5.9a t 0.217 2.433 0.284 7.243 0.182 7.951 0.058 5.749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 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耐受性均较好, 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未出现因药物不良反应中途停药 患者。

3 讨论

相关报道指出[4], 15%~25%乙肝患者最终死于肝硬化、肝癌等并发症, 因此, 应积极寻找合理有效治疗方案, 以改善患者预后质量。在临床上, 积极抗病毒治疗是重中之重, 通过清除或长久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 从而降低病毒致病性和传染性[5]。在临床常用药物中, ADV 主要成分为磷酸腺苷核苷酸类似物, 可通过抑制逆转录酶和脱氧核糖核酸(DNA)聚合酶活性, 并阻断其与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结合, 从而终止链末端的合成[6]。而ETV 则是一种鸟嘌呤核苷类似物, 对HBV 多聚酶具有抑制作用, 可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 降低血清肝功能各项指标[7]。相关研究指出[8], ETV 在降低患者HBV-DNA 载量方面优于ADV。

本研究通过比较两种药物临床治疗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ALT、PT、ALB、TBIL 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ALT、PT、ALB、TBIL 水平均优于治疗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ALT(38.1±12.8)U/L、PT(15.1±1.2)s、ALB(37.6±2.8)g/L、TBIL(23.9±4.6)μmol/L均优于对照组的(45.2±13.3)U/L、(17.3±1.5)s、(33.2±2.1)g/L、 (30.7±5.9)μmol/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433、7.243、7.951、5.749, P<0.05)。提示ETV 可更好改善肝功能, 临床疗效更好。另一组数据显示, 两组患者耐受性均较好, 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未出现因药物不良反应中途停药患者, 提示两种药物均具有良好用药安全性。

综上所述, ETV 可有效改善慢性乙肝患者肝功能指标, 临床疗效更好, 且用药安全性与ADV 相当, 安全可靠,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乙肝患者肝功能研究组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辛永宁:慢性乙肝患者随访复查的那些事儿
乙肝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获益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新冠患者合并肝功能损害较普遍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心理护理对乙肝病患者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