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效果评价

2019-06-10于福翔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0期
关键词:颈部出血量直径

于福翔

甲状腺瘤是发生于颈部的常见疾病, 大多数甲状腺瘤均属于良性肿瘤, 手术是治疗甲状腺瘤的常用方式[1]。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改良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疗效, 以期为甲状腺瘤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实践指导参考依据, 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2018 年10 月本院收治的98 例甲状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甲状腺瘤的诊断标准;②均需行手术治疗;③手术前2 周均未进行药物治疗;④均无手术禁忌证及其他甲状腺疾病;⑤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面协议书。排除标准:①患有血液性疾病及感染性疾病者;②无法进行手术者。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9 例。观察组患者中, 男22 例, 女27 例;年龄25~ 70 岁, 平均年龄(45.53±8.26)岁;肿瘤直径1~6 cm, 平均肿瘤直径(3.51±0.84)cm。对照组患者中, 男21 例, 女28 例;年龄25~70 岁, 平均年龄(45.49±8.24)岁;肿瘤直径1~6 cm, 平均肿瘤直径(3.52±0.83)cm。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直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患者取平卧位, 对颈部局部实施麻醉, 对颈部局部消毒后作一横向切口, 长约2 cm, 根据肿瘤的大小确定是否将切口继续扩大, 切开过程中注意避免对神经及血管造成损伤, 将瘤体切除后放置硅胶引流管, 缝合好后注射抗生素类药物, 防止术后感染的发生。

1. 2. 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予以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患者取平卧位, 对颈部局部实施麻醉, 于锁骨侧作一长约2 cm 的切口, 将两边锁骨交汇处作为手术切口的中心, 双侧结节切口约为6 cm, 单侧结节切口约为4 cm。然后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及肾上腺素进行注射, 预防皮下出血的发生。然后将患者的皮肤及皮下组织进行分离, 分离过程中建立保持肌群的完整性。然后将颈白线切开, 充分裸露甲状腺瘤, 使用圈针进行缝合, 使用止血钳进行止血, 将肿瘤灶及肿瘤周围部分正常组织切除, 防止肿瘤的再次复发, 若高度怀疑恶性肿瘤, 应及时作病理切片处理, 然后采用皮内缝合术处理伤口, 无需放置引流管。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切口大小及术中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切口大小为(5.08±0.65)cm, 明显小于对照组的(8.28± 1.14)cm, 术中出血量为(251.42±8.58)ml, 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13.49±12.94)m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0694、27.9845,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切口大小及术中出血量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切口大小及术中出血量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 P<0.05

组别 例数 切口大小(cm) 术中出血量(ml)观察组 49 5.08±0.65a 251.42±8.58a对照组 49 8.28±1.14 313.49±12.94 t 17.0694 27.9845 P 0.0000 0.0000

2. 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 例,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4%(1/49);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声音嘶哑5 例, 切口感染3 例, 呼吸困难2 例,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40%(10/49)。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947, P=0.0040<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甲状腺是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体, 甲状腺的作用是调节机体代谢、合成甲状腺激素。近些年, 甲状腺瘤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女性为其高发人群, 当前关于甲状腺瘤的发病因素尚未完全明确, 遗传因素、血清促甲状腺激素的过度刺激、射线照射等均有可能诱发甲状腺的发生[2]。根据肿瘤的性质可将甲状腺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早发现、早治疗是改善甲状腺瘤的关键。若甲状腺瘤病灶直径较小, 无需进行特殊的处理;若甲状腺病灶直径较大, 极易诱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因此需及时行手术治疗, 手术是当前临床治疗甲状腺的常用治疗手段[3]。甲状腺解剖结构复杂, 位于甲状软骨第3、4 软骨环节前面, 主要包括峡部和侧叶。甲状腺局部周围血管丰富, 且周围分布有多条神经, 因此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传统的甲状腺切除术在手术操作过程中需将患者的颈阔肌和颈前肌进行完全的切断处理, 极易造成甲状腺与颈前肌及颈阔肌等颈部肌肉群及颈部皮肤发生粘连, 从而诱发颈部肌肉功能障碍, 导致患者颈部肌肉无法自如活动[4]。若粘连比较严重, 还可诱发吞咽障碍、发声功能障碍等, 对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此外, 传统的甲状腺切除术对患者颈部的创伤比较大, 会影响其美观, 患者的接受度更低。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属于一种微创手术, 手术切口小是该术式的主要优势, 该术式无需切断颈部肌肉群, 因此不会影响颈部肌肉的正常功能。此外, 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无需放置引流管, 不会影响术后患者的正常生活[5]。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切口大小为(5.08± 0.65)cm, 明显小于对照组的(8.28±1.14)cm, 术中出血量为(251.42±8.58)ml, 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13.49±12.94)m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4%(1/49),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40%(10/4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不会切断患者的颈部肌肉群, 大大减少了手术对患者吞咽功能、呼吸功能、声带功能等的影响。此外, 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无需结扎颈部静脉, 可保证切口上部皮瓣具有良好的血液循环, 因而不会影响机体的正常血液循环, 可避免由于血液循环受阻所致的局部组织肿胀, 能有效促进切口的愈合[6]。此外, 手术切口小、术后不会留下明显的瘢痕, 具有更好的美观度, 患者的接受度更高。作者认为, 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要求术者需要娴熟的技术, 在手术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分离, 缩小创面面积。同时, 手术过程中应充分止血, 缝合切口后应进行加压包扎, 从而促进伤口的愈合。从术后并发症看, 传统甲状腺切除术组发生声音嘶哑、切口感染、呼吸困难等的原因主要在于手术切口较大、局部暴露组织面积大, 增加了组织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及发生感染的风险, 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的发生与喉返神经损伤、颈前肌群粘连等有关。而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组仅出现1 例切口感染, 可能是由于操作不注意所致。

综上所述, 采用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 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等优点, 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颈部出血量直径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改良颈部重要外敷方法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张露作品
各显神通测直径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山水(直径40cm)
爱虚张声势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