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螺内酯联合治疗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疗效及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2019-05-24白姗灵

中外医疗 2019年8期
关键词:螺内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白姗灵

[摘要] 目的 分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螺内酯联合应用对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心肺功能的提高作用,并对两种药物联用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进行对比。 方法 方便选择该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该院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66例,根据患者治療方法不同分为联用组和对照组,各83例,联用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对照组仅通过基础治疗方法治疗,对比两组心肺功能、治疗效果、用药安全性对比。 结果 联用组治疗总有效率96.38%,不良反应发病率2.4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8.31%,不良反应发病率6.02%, 联用组心、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肺功能差,螺内酯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用药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心肺功能恢复效果更好,且安全性强未见用药不良反应显著提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螺内酯;COPD;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9)03(b)-013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combined with spironolactone on cardiopulmonary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and COPD, and to compa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safety of two drugs. Methods A total of 166 patients with COPD and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June 2018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enrolle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a combination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83 cases each. On the basis of basic treatment, spironolactone combined with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was added,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only by basic treatment. The cardiopulmonary function, therapeutic effect and medication safet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combination group was 96.38%,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2.41%,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78.31%,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6.02%. The heart and lung function indexes of the combined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with COPD have poor cardiopulmonary function, and spironolactone combined with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hav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patients with better recovery of cardiopulmonary function, and high safety, and no adverse reaction, which i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Spironolactone; COPD;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即肺心病,患者发病多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晚期阶段,造成心脏功能受损,产生肺心病。发病后患者的症状表现为气促,且症状反复发作,无法正常生活出现住院[1]。患者治疗期间出现气道痉挛,且感染发病率也随之提高。为减少患者由于疾病产生的症状,减少患者心肺功能受影响情况,临床多在利尿、改善血管供血效果等情况下,帮助患者利用药物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促进患者的预后与生存质量[2]。但由于患者病情影响下对药物的耐受程度较差,因此需要为患者使用安全性强的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螺内酯均为临床常用的治疗心肺功能异常的药物[3]。该文对所选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166例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治疗资料开展对比,总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螺内酯联合治疗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6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联用组与对照组,各83例。联用组男40例,女43例,年龄68~86岁,平均年龄(74.53±11.47)岁,肺心病病程1~7年,平均病程(4.14±2.86)年,心功能分級:Ⅲ级40例,Ⅳ级43例,COPD分级,Ⅲ级50例,Ⅳ级33例;对照组男42例,女41例,年龄67~85岁,平均年龄(75.26±10.74)岁,肺心病病程2~8年,平均病程(5.27±2.73)年,心功能分级:Ⅲ级41例,Ⅳ级42例,COPD分级,Ⅲ级48例,Ⅳ级35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均在该院通过《COPD诊治指南》与《内科学》确诊为COPD合并肺心病[4];②均自愿参与实验;③均能够配合治疗无精神疾病。

排除标准:①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肝肾功能不全;②实验用药过敏;③中途转院、死亡、脱离实验。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通过控制感染、平喘、强心、氧疗等方法治疗,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呼吸效果,并帮助患者尽量减少由于COPD与肺心病导致的生存质量下降问题。药物包括贝那普利(H20030514),剂量2.5~5.00 mg/次,qd,联用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螺内酯联合用药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H20064807),剂量50 mg/d,qd,螺内酯则选择螺内酯片(H32021121),剂量20 mg/次,qd,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并在1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包括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咳喘消失,肺部啰音减少且心功能分级提高2级;有效:患者咳痰、喘息症状消失,肺部啰音减少,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患者症状未见改善,心功能与肺部功能未见好转,甚至产生加重症状;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100%。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肺部脑病、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水电解质紊乱。发病率=发生例数/总数×100.00%。对比两组心肺功能改善效果,利用心动图指标、BNP与6 min步行距离作为心功能恢复效果,心动图指标包括LVEDD、CO以及LVEF。利用FVC%、FEV1%、FEV1/FVC指标评价患者的肺功能恢复效果。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均由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数据资料,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n(%)]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联用组治疗总有效率96.38%,不良反应发病率2.4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8.31%,不良反应发病率6.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心功能情况对比

联用组心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肺功能情况对比

联用组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即患者在COPD晚期同时存在肺心病,患者在发病后,由于酸中毒、缺氧等症状,导致肺血管产生痉挛,并造成肺动脉高压,血容量增加等症状,长期处于肺动脉高压与血容量增加的患者,其心脏受累程度严重,并最终造成患者肺心病发作。临床传统治疗COPD合并肺心病的药物,包括血管扩张药物、利尿剂以及ACEI等,种类相对较多[5]。其中以ACEI的临床应用相对频繁,ACEI属于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系统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其作用是减少患者心脏受累,并减少水钠的潴留效果,减少患者肺动脉压过高、心肾血流减少等问题,利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后,患者的心率失常得到有效改善[6]。此外,醛固酮受体拮抗药物,也是治疗COPD合并肺心病的主要用药类型[7]。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能够对心力衰竭患者提供多神经内分泌因子,并参与予到心室重塑的治疗当中,并减少患者机体中水钠潴留症状,尤其在同时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患者,能够减少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患者心脏结构与功能的用药不良反应,两种药物联合使用的安全性更强[8]。

醛固酮在人体内的主要来源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心血管组织中的生成系统[9]。当患者由于疾病影响导致肺心病时,患者的心脏功能受到严重的影响,心室醛固酮生成活化、增加,且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跃度增加,此时患者体内的醛固酮合成与释放都随之增加,通过对患者体内醛固酮的检验,能够明确观察到患者心功能损伤程度,且能够造成患者反射性心动过缓的反应减半,造成患者迷走神经的活性下降,并最终导致心肌纤维化产生[10]。

临床研究显示,为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开展ACEI、醛固酮抑制剂联合用药,能够明确改善患者心功能与肺功能,阻断醛固酮效应,且较单纯利用ACEI相比的安全性更强[11]。该文对所选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的临床用药治疗方法进行对比后发现,患者的心功能、肺功能均得到有效改善,联用组治疗总有效率96.38%,不良反应发病率2.4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8.31%,不良反应发病率6.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郑国雄等[12]研究结果中,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不良反应发生率5.22%,对比组治疗总有效率85.41%,不良反应发生率12.44%,结果相似,可见两种药物联用的临床应用价值高,安全性强。

综上所述,对COPD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利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螺内酯用药治疗的效果更加明显,患者治疗效果、安全性强,且心肺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锦忠,谌宁,王丹,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英文)[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8,39(4):306-316.

[2] 谷兰平,徐新娟,张荣秀.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I/D多态性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降压疗效的关系[J].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2017,5(4):225-229.

[3] 高建步,李玉东,杨守忠,等.中西部城市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院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应用及影响因素[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9(11):1145-1166.

[4] 龙林竞,曹国丽,李玉婷,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治疗与消化系统肿瘤关系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7,17(9):1051-1059.

[5] 赵连友,王文,孙宁玲,等.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单片复方制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建议[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6,36(7):560-566.

[6] 林海龍,王旭开,王其梗,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治疗高血压:有无优劣之分? 如何选择?[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7,25(9):811-817.

[7] 刘莉,叶鹏,Chang CH,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氯沙坦对肺炎住院和相关死亡风险影响的比较[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5, 23(4):310.

[8] 骆始华,李林,陈洪涛,等.中医辨证用药或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高血压左室肥厚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5(6):1410-1416.

[9] 黄玉玲,陈幸谊,梁伟杰,等.心力衰竭疾病管理对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使用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14):89-90.

[10] 霍西茜,刘佳敏,吴学坤,等.2001年~2011年间中国中部农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及影响因素——China PEACE回顾性急性心肌梗死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16, 31(11):1045-1050.

[11] 梁坚林,黄青,黄波水,等.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伴心房颤动患者血清结缔组织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6,30(5):417-420.

[12] 郑国雄,郑咏仪.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与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治疗重度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疗效对照研究[J].河北医学,2015,21(2):258-261.

(收稿日期:2018-12-15)

猜你喜欢

螺内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螺内酯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联合ARB治疗难治性高血压醛固酮逃逸现象(附1例报告)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观察
硝普钠微量泵注射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衰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卡维地洛联合螺内酯治疗高血压临床效果分析
螺内酯与美托洛尔对冠心病患者心室重构及QT离散度的影响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