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DE-GC-MS法重现性及普洱茶发酵香气变化研究

2019-05-14王利妍郭天杰石兴云焦文文王旭东

西南农业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芳樟醇醇类甲氧基

王利妍,郭天杰,石兴云,蒋 宾,念 波,焦文文,王旭东,赵 明,马 燕

(云南农业大学龙润普洱茶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研究意义】普洱茶(Pu-erh tea)是以云南大叶种茶树晒青毛茶为原料,经固态发酵(后发酵)等工序加工而成的茶叶产品[1]。陈香显著是普洱茶的重要品质特征,也是决定其价格的重要条件[2]。基于对品质的重要影响以及独特的香气类型,普洱茶香气物质分析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前人研究进展】已有学者分别对普洱茶香气物质组成[3]和微生物[4]对普洱茶香气成分影响等进行了研究。发现普洱茶香气重要特征在于发酵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1,2,3-三甲氧基苯、1,2-二甲氧基苯等显陈香的甲氧基苯化合物[5]。已有研究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imultaneous-dist extraction,SDE)、顶空固相微萃取 (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 、减压蒸馏萃取 (Vaccum distillation extract,VDE)和超声波辅助萃取分散液液微萃取 (Ultrasound-assisted extraction-Dispersive liquid-liquid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UAE-DLLME)等方法提取普洱茶香气物质。【本研究切入点】可能由于分析成本较高,吕才有[3]、曹艳妮[1,6]、赵苗苗[7]、Xu X[8]、Gong Z[9]等应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imultaneous-dist extraction,SDE)只进行一次提取分析;李建勋[10]、陈保[11]、张灵枝[12]等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也只进行了一次提取分析;仅发现叶静[4]、徐咏全[13]、张文杰[14]和Lv H[15]等人进行了重复提取,其他研究只进行了1次分析或未明确标示,较少关注重现性(Reproducibility )。重现性是评判一个试验数据可信度的重要参数。由于在密闭系统以较高温度萃取时次生反应剧烈[3],同时蒸馏萃取法(Simultaneous-dist extraction,SDE)的重现性尤其值得关注。然而已有应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imultaneous-dist extraction,SD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普洱茶香气物质的研究,未进行重复实验,因此有必要从重现性的角度考察评价该方法的准确性。【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应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imultaneous-dist extraction,SD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检测了2次普洱茶发酵的原料(晒青毛茶)和出堆样的香气物质组成,并从物质鉴定重复率(定性)及峰面积精密度(定量)考察该方法的重现性,同时利用电子鼻分析香气变化并进行感官审评,以期为准确认识普洱茶香气形成提供科学知识。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试验材料 某茶厂2次普洱茶发酵的原料样品(R1、R2)和出堆样品(P1、P2)。

1.1.2 试验设备及试剂 美国Agilent 7890A-5975C GC-MS 气质联用仪;电子鼻(PEN3) ,北京盈盛恒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SDE同时蒸馏萃取设备;瑞士BUCHI R-3旋转蒸发仪。二氯甲烷、无水硫酸钠,均为国产分析纯试剂。

1.2 试验方法

1.2.1 同时蒸馏萃取法 准确称取茶样100.0 g,将供试茶样置于同时蒸馏萃取设备内,用二氯甲烷50 mL提取5 h。萃取液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萃取液用旋转蒸发仪挥干溶剂,挥发油进行称量。用二氯甲烷将挥发油溶解至1.00 mL,用GC-MS进行检测,每个样品提取检测重复3次。

1.2.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 色谱条件为色谱柱:HP7890A-5975C(30 m×0.25 mm,0.25 μm);升温程序:100 ℃保持2 min,以4 ℃/min升温至250 ℃,保持20 min;载体:氦气(He),进样量为2 μl;采分流比为25∶1。

质谱条件为电子能量70 ev;气质接口温度为280 ℃;离子源温度为230 ℃;电离方程:EI,倍增器电压为1894 v。

根据GC-MS分析得到的各色谱峰,通过检索谱库(NIST11.L),结合相对保留时间,查阅有关文献数据进行香气物质鉴定,根据香气物质的峰面积值相对定量。

1.2.3 电子鼻与感官审评 电子鼻测定香气方法依照使用说明进行,仪器设置测定时间60 s,取响应信号区间48~51 s进行数据分析。感官审评根据国家标准GB/T23776-2009中茶叶审评方法及对茶样进行感官审评。

1.3 数据处理

应用http://bioinformatics.psb.ugent.be/webtools/Venn/构建VN图,比较物质鉴定重复率,重复率为3次均鉴定的化合物数量/至少1次鉴定到的化合物数量。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及Winmuster软件进行主成分(PCA)分析,HemI软件进行热图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重现性分析

在某茶厂收集了2次普洱茶发酵的原料样品与出堆样品,通过SDE-GC-MS法分别提取检测3次。GC-MS共鉴定出210个化合物,R1、P1、R2、P2的物质鉴定重复率在50.78 %~71.30 %。以R1为例,一共鉴定到的化合物有122个,3次重复都鉴定到的化合物有65个,鉴定到2次的化合物有24个,33个化合物仅鉴定到1次(图1)。以3次都鉴定到的化合物峰面积计算RSD,R1、P1、R2、P2的RSD分别为0.85~52.08 %、1.76 %~70.91 %、1.5 %~67.04 %和0.76 %~7 0.01 %。RSD在0~5 %的化合物有4~14个,在5 %~10 %的化合物有8~22个(图2)。

2.2 样品香气物质组成特征与变化

以4个样品3次重复均检测到的化合物峰面积为指标进行PCA分析,得到累积变量为92.31 %的三维PCA图(图3)。为了验证GC-MS结果,进一步进行电子鼻测定,提取传感器响应信号进行PCA分析,得到累积变量为99.83 %的PCA图(图4)。2次PCA分析,各样品的分布相符。都是R1和R2相聚较近成为1簇,P1和P2聚成不同的簇。说明经过发酵香气物质组成发生显著变化,且该厂2次发酵出堆样品的香气存在差异。

图1 重复鉴定化合物的VN图比较Fig.1 VN diagrams of compounds identified in replicated tests

图2 重复鉴定化合物的峰面积RSD分布Fig.2 RSD of peak areas of compounds identified in replicated tests

本研究一共鉴定到210个化合物,其中3次重复均检测到的有118个,后续以此118个化合物进行分析。从化合物类别看,主要包括醇类、酮类、酯类、醛类等(图5)。原料样以醇类化合物为主,R1、R2相对含量分别为53.3 %和50.0 %,主要包括芳樟醇及其氧化产物、植物醇及α-松油醇等物质;其次是酯类化合物,R1、R2的相对含量分别为14.8 %和12.2 %,主要有二氢猕猴桃内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等物质。出堆样品以杂氧化合物为主,P1、P2相对含量分别为44.0 %和41.5 %,包括1,2,3-甲氧基苯、3,4,5-三甲氧基甲苯及1,2,4-三甲氧基甲苯等;其次是醇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分别为24.7 %(P1)和25.7 %(P2),主要包括芳樟醇氧化物(反式吡喃型)反式芳樟醇氧化物(呋喃) 顺式芳樟醇氧化物(呋喃)等物质。

图3 基于峰面积的PCA分析Fig.3 PCA analysis of peak area

图4 基于电子鼻提取数据的PCA分析Fig.4 PCA analysis of data of electronic nose

对118个化合物峰面积进行热图分析(图6),发酵前后芳樟醇、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等68个物质含量降低,1,2,3-三甲氧基苯及1,2,3,4-四甲氧基苯等50个物质含量增加。其中仅在原料中鉴定到香叶醇、2,6-二甲基环己醇、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二十六烷等32个物质,仅在出堆样品中鉴定到2,6-二甲氧基苯酚、亚油酸、1,2,3,4-四甲氧基苯、庚烯醛等25个化合物。

2.3 感官审评

发酵原料与出堆样品感官审评如表1所示,R1汤色黄明亮,滋味醇正回甘,R2汤色橙黄,滋味浓醇回甘,香气均清香持久;经过发酵,出堆样品汤色转变为红褐(图7),滋味变为醇和或平和,香气以陈香为主。发酵原料与出堆样品差异显著。该结果与GC-MS和电子鼻分析相符,都表明经过发酵,茶叶内含物质成分及含量发生剧烈变化,从而导致原料与出堆样品在色、香、味等方面的显著差异。

图5 香气物质类别的相对含量Fig.5 Relative content of classification of aroma substances

图6 鉴定物质峰面积的热图Fig.6 Heat map of peak area of identified compounds

表1 茶样感官审评结果

图7 茶样审评图Fig.7 Photography of sensory evaluation of tea leaves

3 讨 论

3.1 SDE-GC-MS重现性

经测定分析,4组样品的物质鉴定重复率为50.78 %~71.30 %,RSD在0.85 %~70.91 %。徐咏全[13]和张文杰[14]利用HS-SPME鉴定化合物的RSD 均小于10 %,谷勋刚[16]应用SDE重复6次RSD 均小于12 %。本文章峰面积的RSD与已有结果差距较大,推测SDE提取中次生反应剧烈,香气成分发生变化。李艳清[17]等研究发现SDE存在长时间高温致物质转化,提取效率低且不能按比例提取,因此该方法得到的精油与实际香气有一定的差距。李建勋[18]研究表明,HS-SPME优于SDE方法用于普洱茶香气物质提取。这些结论与本文章基本一致,表明SDE-GC-MS分析茶叶香气物质时需要增加重复或改进提取方法。但是吕世懂等人[19]发现,不同香气提取方法均存在一定缺陷,今后有待开发灵敏度更高、次生反应更小的方法,研究茶叶香气物质。

3.2 发酵前后香气物质组成与变化

经分析发现,原料样品以醇类和酯类化合物等为主,出堆样品以杂氧和醇类化合物等为主。曹艳妮[6]研究表明,熟茶主要的香气化合物为芳樟醇吡喃氧化物及α-松油醇等物质。赵苗苗[7]发现,晒青毛茶香气物质以醇类及烯烃类物质为主。本文章结果与吕海鹏[20]及等研究的普洱茶香气以甲氧基苯类化合物,醛酮类和醇类为主基本一致。

通过热图分析,经过发酵芳樟醇等68个物质含量降低,1,2,3-三甲氧基苯等50个物质含量增加。张灵枝[12]发现在发酵过程中,醇类和碳氢化合物剧烈减少,酯类和杂氧类化合物成分显著增加。曹艳妮[6]结果表明,α-松油醇、香叶醇及芳樟醇等经过发酵显著下降。其中仅在原料样品中鉴定到香叶醇等32个物质,仅在出堆样品中鉴定到1,2,3,4-四甲氧基苯等25个化合物。与曹艳妮[6]等发现熟茶中独有的1,2,3,4-四甲氧基苯的结论相似。Xu[8]与Gong[9]等发现在发酵过程中,醇类和碳氢化合物剧烈减少,酯类和杂氧类化合物成分显著增加。这些变化规律与以上研究结果近似,即普洱茶发酵过程,醇酯类物质显著减少,甲氧基苯等杂环化合物显著增加。推测这些化合物在发酵过程中或提取过程中发生了降解、转化或新生成,可能与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剧烈的氧化有关。

4 结 论

本文章研究发现SDE-GC-MS法测定茶叶香气物质的重现性较低,建议增加重复实验次数,或改换提取方法。本文章共检测到118个化合物,从香气物质类别来看,普洱茶发酵原料以醇类为主,发酵后样品甲氧基苯等杂氧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峰面积比较发现,发酵中芳樟醇、植物醇及香叶醇等68个物质含量降低,1,2,3-三甲氧基苯、1,2,4-三甲氧基苯及1,2,3,4-四甲氧基苯等50个物质含量增加。总之,发酵中醇类物质减少,甲氧基苯等杂氧化合物含量增加,进而形成了普洱茶陈香显著的特征。

猜你喜欢

芳樟醇醇类甲氧基
取代甲苯催化氧化合成取代苯甲醛
醇类香料单体应用于滤棒加香的转移行为研究
HP-β-CD水相中4-甲氧基苯甲硫醚的选择性氧化
盐酸罂粟碱的合成路线图解
微生物菌剂对芳樟枝精油主成分芳樟醇的影响
微生物菌肥对芳樟叶精油主成分芳樟醇的影响
连云港市化工园区VOCs排放情况调查研究
1-[(2-甲氧基-4-乙氧基)-苯基]-3-(3-(4-氧香豆素基)苯基)硫脲的合成
芫荽籽精油成分解析及其对秀丽隐杆线虫寿命和运动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与选修之间进阶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