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知识点的生活化教学分析

2019-04-23杨文兵

考试周刊 2019年40期
关键词:生活化阶段知识点

摘 要:在新形势新时代条件下,教育部门以及教育工作人员不断革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意在全部学生能够接受老师教授的方法,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在我国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地理学科知识渗透到生活中的教学模式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本篇文章主要分析高中地理学科的发展现状,通过对现状的分析、评析高中地理学科带入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优化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效果的具体实施途径。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地理知识点;生活化教学分析

一、 引言

在高中教育阶段的教师授课过程中,地理作为一门比较重要的学科,在逐渐提高学生地理常识的基础上,加强高中阶段的所有学生进行多元化教学。高中阶段的地理学科主要包括两大层面,首先是自然地理,其次是人文地理。这两大层面基本都和生活密切相关。

二、 探究高中阶段地理学科生活化的形态

(一) 高中地理学科传统的教学理念和现代教学模式之间的矛盾

我国高中阶段地理教学由于受到传统理念的深刻影响,在推动先进教学观念的步伐上也会受到抑制作用。我国在不同的地区由于受到不同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其教育水平也是参差不齐,使得我国的教育的整体发展步伐出现不一致的现象,这几个层面在高中阶段地理学科有着显著的体现。诸如一些城里的学生由于见多识广、教学的设备先进再加上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的手段是十分先进的,通过将地理学科融入生活这种教学模式,相比于农村的学生是比较容易接纳的。而农村地区由于设施的落后和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水平大大落后。

(二) 高中阶段师资力量匹配不合理

由于教育事业遍布于全国各地,师资力量明显出现匹配不合理的问题,最终产生的结果就是新型的教学模式受到严重的阻碍,应用起来的地区并不是很广泛,其出现的教学效果也是不尽相同。比如,我国有很多地区都处于经济发展比较稳定的地区,但是其中也不乏很多发展落后的农村或者偏远山区,导致一些教师并不愿意深入到大山中,教师和教育资源出现了明显的差别。另外,由于落后地区环境的影响,同一阶段的学生对于同一个知识点理解能力并不一样的,显而易见,地理教学生活化实施起来很困难。

(三) 推广高中地理知识生活化的手段较差

要想达到迅速推行高中阶段的地理生活化的态势,不仅仅在于教资力量方面,其不仅局限于教学效果的优劣,其推行的手段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但是,从目前的整体态势来看,将高中阶段地理生活化的教学架构的推进、分析以及整合都存在较多的问题。在推广过程中,并没有完善的教学理念作为根基指导,而且教学手段也缺少合理性,以至于在推进过程中会受到严重的阻碍,要想达到理想效果很难。

三、 高中阶段进行生活化地理教学的重要程度

(一) 高中阶段地理教学生活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教师一味地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讲授地理知识,仅仅通过念读课本,勾画重点,直接强行灌输给学生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在课堂中难以提高自我的学习兴趣,老师灌输式的教育,课堂将老师作为主体,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是很明显。比如,老师在课堂出的一道地理题目,“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地球在离太阳很近的第三条轨道上运行”,以此来回答,资料中涉及的天体系统层次有几个?大部分老师在讲授天体运动层次时,主要靠学生死记硬背,在回答问题时也是模棱两可,假设学校组织学生到天文馆去参观,或者利用天文望远镜直接观测,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天体运行的系统层次。

(二) 将地理教学融入生活中,可以拉近师生感情,符合教学目标

高中阶段地理教学的目标实际上是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实质上地理是对自然界不断探索、挖掘信息的一个过程。如果我们要研究特定区域的地理环境,就务必要走进大自然、走入生活,才能更好地利用生活经验了解地理知识。比如,探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结果”,这道题目其实和我们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因为我们所处的环境有不断变暖的趋势,这种环境下,细菌滋生、各种病毒的出现导致人们各种犯病率的增长,长远来看,海平面增高,冰川融化等都会跟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诸多影响。地理课堂上,教师将传统的教学手段转为现代生活化教学有助于学生协调发展,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流。另外,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将学生们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引导学生爱生活、爱社会、爱国家,契合教学目标的要求。

四、 优化地理学科生活化的具体途径

(一) 进行地理学科教学时要从生活出发

地理学科实质上就是在描写生活,提供了一個探讨自然环境的课堂。高中地理教师在授课阶段,从生活层面出发,将课本中的知识点巧妙和生活常识、自然环境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快速理解这门学科,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比如,在讲授我国的气候特征时,如果老师单纯讲解中国的气候类型,很有可能在分析具体地区的气候时,学生还是摸不到头脑。首先,教学以生活为出发点,先让学生观察所在学校的地区的气候特点,总结下来,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各个地区的气候特征,东北地区、大西北地区等,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就基本将各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很全面地记在心中,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 合理创建生活化教学环境

要想达到完全生活化的教学,老师在设计、规划地理课堂教学流程时,要注重设计的环节必须生活化,比如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老师如果直接讲授,学生理解起来肯定会很难,教师可以从南北方的四季变化来观察,比如北方的学生可以以南方的四季变化为主要观察目标,对比分析四季的时间以及四季的交替,或者根据学生在不同季节的起床时间,进行循循诱导,最后渗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问题。另外,在进行工业区分布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入到工业区,观察工业区的地区特点,让学生主动思考,总结出工业区分布区域特征。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地理学科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提高地理学科的课程趣味性,教师务必要将地理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以此来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訾振凤.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知识点的生活化教学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25):61.

[2]杨文.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知识点的生活化教学[J].高考,2017(21):159.

作者简介:

杨文兵,甘肃省武威市,武威第十八中学。

猜你喜欢

生活化阶段知识点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