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语用思维的引入策略分析

2019-04-23黄雪仙

考试周刊 2019年40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摘 要:语用作为一种语文教学内容,在日常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切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实际,尤其是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以及学生的思维特点等进行结合。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里,更应结合学生形象认知的特点,帮助学生建构起语用的信心与基础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用;形象认知

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对语用这种教学内容的运用,要结合学生形象思维相对较强的特点,结合动画与图画等进行教学,才能帮助学生掌握特定的语言技巧,逐步学会用文字进行思考和表达。

一、 创设情境,引入语用

在认知与学习的过程中,一年级学生不可能完全以抽象思维去掌握特定的语言技巧,因此在运用语用这种技巧时应该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进一步地理解这些语言在特定的场景中所发挥的特点,从而建立起他们运用语言的语感与信心。比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教学中,语文教师就可以采取动画与朗读以及角色扮演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接触语用这种独特的语言技巧,应该结合动画等更加鲜明与活泼的教学材料,让学生在这种材料的学习与接触中,逐渐感受语言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上可以包括以下方面: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观看动画,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对课文中所涉及的乌鸦啄着小石子去填补水瓶等动作,让学生通过观看后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其次,让小学生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课文,结合刚才所观看的动画,可以有更加直接的形象,从而对语言与场景之间的相同点,逐渐建构起自己的认知;最后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运用课文当中的语言,结合自己的一些语言,把乌鸦喝水的场景表演出来,教师再对学生所演绎的这个场景和语言进行点评,让学生进行讨论。如下面对话:

师:刚才有同学在表演乌鸦的时候,很形象地诠释了课文中的一句话,“把它们一块一块地投到水瓶里。随着石子的增多,水瓶里的水也一点儿一点儿地慢慢向上升”。那为什么他要重复用“一快一块”“一点儿一点儿”这样的词语呢?

生1:因為乌鸦并不是一下子就把水喝到的,他要一点一点地把这些石头放进去。

生2:因为石头非常多,乌鸦要飞来飞去,叼着石头放进去,才能够喝到水。

师:在表达我们工作的过程非常繁忙时,我们也可以用叠词的方式去表达,这样人们就能够理解我们做某一项工作,并不是一下子就完成的。

在这里可以看到借助语言场景以及表演的方式,尤其是动画与表演,更加直观地将语言转化成为学生可以理解的场景,教师再结合这些场景揭示其语用的特点,以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和形式,将语言技巧潜移默化地带入学生群体中,起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 循序渐进,运用语用

在语用教学里,一年级学生其实学习能力非常强,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要坚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模式,在教学时应该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针对性地逐渐引导学生掌握这些语言技巧。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教学时,由于文章所涉及的句子比较长,小学生理解文章需要用一定的时间,而且也涉及一些具体历史背景,这些都是在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学生在学习这一篇课文时,往往很难去把这篇课文所运用的一些表达方式进一步掌握,这是因为语言的理解与运用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在教学时,教师不能仅看重学生对课文的熟练程度,而是应该结合语用这一基本的技巧,帮助学生剖析语言材料的运用特点,并且延伸到一些新的语用点上,让学生逐渐掌握新的表达方式。为此,教师可以做以下引导:

师:刚才同学们都朗读了这一篇课文,那么这篇课文里讲到“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这里面的“时刻”是什么意思呢?有没有同学能回答上来?

生1:“时刻”就是每一个具体的时间里面都想念毛主席。

师:其实我们在表达每个时间里面都怎么样的时候,也会从“时刻”这个词推出一个词汇,叫“时时刻刻”,即每一个时刻都要做这么一个事情。你们有知道什么职业是可以用“时时刻刻”来形容吗?

生2:警察叔叔时时刻刻都在抓坏人。

生3:保洁员阿姨时时刻刻都在打扫卫生。

……

在叠词的这种引入教学里,一年级的学生其实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经历,如果不延伸教学,有些学生对这些词语的掌握与运用就会相对比较迟滞。教师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渐了解语言,帮助他们以归纳的思维积累其语用的技巧。

三、 选择训练,一课一得

在语用教学中,小学一年级学生在积累语言技巧的过程中,如果没有采取一课一得的方式进行教学,可能有些学生在学习完新课之后,对以前学习过所涉及的一些语用内容,很容易忘记。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遗忘规律,在教学的时候适当地选择性训练,帮助学生逐渐掌握这些语言技巧的运用。比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小壁虎借尾巴》,教师应该进行语言训练,课堂上让学生通过互动方式掌握语言技巧。如下面对话:

师:课文中有这么一句话“燕子摆着尾巴,在空中飞来飞去”,同学们细细地感受这个句子,你们觉得为什么作者不写“燕子在飞”,而是燕子“飞来飞去”?

生1:因为这个句子讲的是燕子在飞的时候的样子。

生2:因为燕子不是停歇在一个地方的,它很勤劳,不断地飞。

师:那同学们可以尝试用“X来X去”这样的方式去形容一下你们的家里人吗?或者是你看到的一些熟悉的东西?

生3:我妈妈在厨房里常常忙来忙去。

生4:我们学校的旗帜在操场飘来飘去。

在这一个对话引入的过程里面,让学生进行训练是语用技巧里面的一个重难点,教师要善于发现课文中对语言技能培养有帮助的部分内容,让学生当堂进行语言的知识迁移,这样能够让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新课的时候,也能扎实地掌握课程里面所涉及的语言技巧。

综上所述,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对语用教学的深入应该侧重于对学生认知规律以及课文设置特点的分析,教师要对学生掌握特定语言技巧的一些细节和特点进行留意,创设语用的场景,让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能够掌握更多的技巧,从而为学生学好语文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斯浩.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提升识字能力的策略[J].读与写(教师),2018(1).

[2]宋法秀.语文识字类微课资源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8(6).

[3]任长海.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15).

作者简介:

黄雪仙,福建省福安市,福建省福安市城阳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