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语言能力培养中语用策略的运用

2019-04-23曾秀桢

考试周刊 2019年40期
关键词:能力培养小学语文

摘 要:在小学语文的语言能力培养过程中,强化语用策略的运用,将有效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并对这种语言技能进行迁移作用。但是在教学时应该紧扣引入与类比等技巧,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技巧的内在实质,从而为学生运用和迁移语言技巧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能力培养;语用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课文具体内容的理解,更需要帮助小学生积累语言材料。从语用策略的角度上看,小学语文的教学应该围绕语言材料的辨识、积累、理解以及运用,抓住小学生在语言认知等方面的一些基本特点,突出重点,引导小学生掌握语言表达的能力。小学二年级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发现,一部分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的小学生在认知和掌握一些具体语言技巧的时候,容易出现对过去的语言知识和技巧的遗忘。因此,语文教师应该紧紧扣住温故而知新的方式,帮助小学二年级阶段的学生在语用策略上逐渐健全基础的语言表达方式。

一、 善于引入,理解语言技巧

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教学中,教师不妨关注学生对课文所涉及的语言技巧和词汇的掌握程度,帮助小学生全面理解某些特定语言技巧在运用时的一些基本特点。在《小蝌蚪找妈妈》课文里面的修饰性词语运用,就是一项典型的语言技巧,通过修饰性词汇的运用,让文章更具备画面感,因此,教师要让学生理解、深刻体会这种语言技巧的用处,从语用的角度强化学生的认知。如下面的教学实录为:

师:同学们读这句“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是不是觉得这句话非常生动呢?你们觉得为什么这个句子比别的句子更长?

生1:因为他每一个部分都加了颜色,比如青蛙的衣裳是绿色的,然后肚子是雪白的。

师:那你们能够运用这样的方式去形容一下你们所熟悉的人或者事物吗?

生2:我们的老师总是穿着黑黑的衣服。

生3:我的爷爷留着长长的胡子。

通过这样的引导教学,让学生掌握修饰性词语在语言运用过程中的价值。其实,学生能够发现这一个段落与以前教学过程中的段落之间的差别,最为直观的就是这个段落和句子可能相对于一年级的课文更长一点。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作为切入点,以承上启下的方式鼓励学生去发现这一文章独特的语言运用技巧,并且让学生尝试运用这种新学习的语言技巧,从而逐渐地培养起他们善于发现与观察语言运用技巧的能力。

二、 巧用场景,运用语言技巧

在小学二年级的课文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语言技巧,运用技能的培育,而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善于对各种场景进行运用,避免学生在思考一些特定的语言材料时耗费大量的时间,也降低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在场景的选择上,可以选择每个学生都共同面对和熟悉的场景,在这一场景当中限定运用特定的修饰技巧进行教学。比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这一篇课文,运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对大象进行形容,这种形容是很多小学生还没有系统形成的一种语言运用技巧,所以从语用策略上考虑,让学生接触这种语言技巧,将对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一定的帮助。如下面的教学实录:

师:课文第二自然段里有这么一句话:“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你们觉得这样形容一只大象是不是相对比较好理解?

生:是的,这样我们就知道这只大象是非常大的,他的腿就像柱子一样粗。

师:其实我们也可以运用这样的方式,让别人能够更加充分理解他还没有看到的东西。比如像我们这个学校,你们会怎么去形容他呢?可以像这篇课文一样,用这种修辞手法去做到,比如,宽阔的足球场就像草原一样。

生:学校的教学楼非常宽阔,就像一个大皇宫一样。

生:学校的教室就像一间很大的房间。

生:学校后面的花园就像一处小森林,有很多的树木。

教师在引导学生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时候,不一定要强求学生的比喻是否恰当,而是应该让学生尝试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去训练。而且教师还不需要急于表明这种修辞手法具体叫做什么,也并不需要急于区分本体和喻体,只需要让学生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掌握这种语言表达的技巧,这就是从语用策略的角度上帮助学生积累并形成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对学生对语言的亲和感和对语言材料的理解与运用上,都有着比较大的帮助。

三、 注重类比,迁移语言技能

当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语言材料时,语言技能的迁移与运用就极为重要。在小学二年级的语言知识积累的过程中,小学生积累并且接触的语言材料相对于之前的教学阶段会有一个量的上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基于语用策略的考虑,应该帮助小学生如何进一步迁移自己已有的知识技能,或者是通过互相交流的方式,让小学生能够互相了解某一类语言技巧或者词汇组成模式的运用。比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这篇课文里,教师可以对里面“AABB”式词汇的拓展,让学生通过更多的积累这种类型的词汇,增加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如下面的教学实录:

师:刚才我们齐声朗读了课文,里面有这么一句话“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开通了很多河道”,在这句话中的“千千万万”这个词语,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也接触过这样类似的词语呢?能不能有个同学给我们讲一下。

生:万紫千红。

师:这个同学讲的挺好的,但是我们要的这一类型的词语应该是两个字重复运用的这种,有没有同学知道这样的词语呢?

生:红红火火过大年。

生:时时刻刻想念毛主席。

师:同学们都讲的挺好的,这样的词语在使用上会有什么效果呢?

生:这个词语感觉把整个场面都表现出来了。

師:对,大禹治水不是他一个人完成的,而是跟很多人在一起把这个事情给完成了。同样的道理,为什么过年的时候是红红火火,因为到处都张灯结彩,贴满红色的对联。当用这种叠用的词语,让你们在表达的时候,把这种生动的场面展现出来。

综上所述,在语用策略的运用上,小学语文教师更应关注语言材料与技巧的配合与运用,强化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敏感程度,从而让教学模式更能针对学生的语言技能培育所需,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梁丽芬.小学语文语用教学应用方法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7).

[2]牛月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四个突出”[J].学苑教育,2012(17).

[3]朱颖晖.小学语文“语用教学”方法探寻[J].教育教学论坛,2015(21).

作者简介:

曾秀桢,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上杭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能力培养小学语文
基于就业视角的中职烹饪专业教学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