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作

2019-03-20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瓦尔登湖构筑消逝

续走精神之路

近日,北大一名心理学博士提出“空心病”这一概念,指的是当下青年所具有的一种近似抑郁的强烈的孤独感、无意义感。其实这是青年们精神道路断裂的一种表现。

在我看来,出现这种状态不足为奇。早在20世纪,美国就有“迷惘的一代”和“垮掉的一代”,世界大战对文明的冲击震荡使美国青年颓废、绝望,怀疑一切,否定一切。而日益快速的社会节奏催生了中国现今“空心的一代”。

急剧发展的科学技术在广阔的外部世界开疆辟土的同时,也挖出了一条断绝人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联系的巨大鸿沟。“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但书信中的一笔一画,都是对隔在远乡的家人的深深思念。而今已鲜有人用书信传递思念,取而代之的是方便快捷的电子邮件、短信。有时,两人明明坐在一起,却用手机聊天,“天涯若比邻”的美好念想反而成了“比邻若天涯”。叶芝有一句诗:“一切都四散了,再也保不住中心,世间到处弥漫着混乱。”当秩序只是浮于表面的假象,混乱已成为隐匿的时代内核,精神道路的损坏无法避免了。

我们该怎么办呢?如何才能弥补精神之路的残缺?我想,不能坐以待毙,也不能大动干戈。“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我们应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在文学、绘画等不同领域构筑自己的精神道路。

美国作家梭罗,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觉得疲惫、迷茫,只身离开都市来到了瓦尔登湖畔,自耕自食,过着简朴、自然的隐居生活。他不断亲近自然,思考人生的真谛,探索自己的精神之路,并以此为题材写成长篇散文《瓦尔登湖》,向世人展示了从容、充实的精神之路。

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双腿残废了。他的精神世界变得异常动荡不安,对有关于“腿”的词汇非常敏感,还不时无缘由地发脾气,更是一个人孤独寂寞地在荒废的古园子里沉寂,在生和死的边缘徘徊。最后,在荒蕪中,他看到了自然的生机和人类的更替,悟出了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它是必然会降临的,生命就是一段自然的过程。他重拾文学创作,重新构筑自己的精神之路。

“道路是不会消逝的,消逝的是我们。”

“我们是不会消逝的,正如尘埃是不会消逝的。”

我相信,渺如浮尘的我们,也能凭借自己的力量续走精神之路,漫步至“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的境界。

[指导老师: 陈 佳]

猜你喜欢

瓦尔登湖构筑消逝
The hermit thoughts in Walden《瓦尔登湖》中的隐士情怀
《瓦尔登湖》中的隐士情怀
梦回五千年:探寻消逝的良渚
亨利·大卫·梭罗的《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澄明之境,澄澈之书
“一带一路”构筑“健康丝路”
构筑“健康家庭”,从容应对重大疾患
消逝的打麦场
践行治水方针 构筑安全保障
潘磊:构筑天然免疫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