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建设与高校科研卓越发展的关系

2019-03-20

船舶职业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双一流卓越一流

张 晶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锦州121000)

高校科研卓越发展作为一种簇新的高校科研管理形式已经显示出巨大发展潜力。在“双一流”建设理念影响下,高等院校建设与科研发展的关系愈加紧密。促进科学研究卓越发展,教育是基础;提高高校教育建设质量,需要科学研究领域的深入推动。对于我国高校科研管理建设发展来说,在“双一流”建设与高校科研卓越发展互动关系的指导下,加强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融合、创新观念与现代化技术的融合、人文教育与科研管理的融合,从而实现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双一流”建设是指一流大学建设与一流学科建设的结合。文化、学科、制度、规律、资源和人才六要素是一流大学建设的构成条件,而一流学科是指在同类知识领域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实力与优势,以相关知识领域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为代表,并引领相关领域的发展与进步,以卓越的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为核心的高校基础学术团体与组织。科研的卓越发展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涵,科研卓越发展促进学科建设,学科建设同时反哺科研发展。鉴于以上,本研究所涉及的“双一流”建设的基本概念与相关内涵定位为:国际标准要求与中国特色决定的理念结合;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同时又具备国际知名度的高等学府;不仅能够承载世界先进文明的文化传承能力,又载重着全人类的整体价值诉求;既可以秉承为国家培育优秀专业人才的历史使命,也承担了研发教育学术前沿思想的历史责任。

2017年,教育部及其相关部委制定和公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总体实施办法》。[1]相对来讲,“双一流”建设的发展过程呈现动态的发展走向,巨大的成本投入是整体调整的主要协力,从高校内涵式发展新突破的需求角度对学科建设、竞争机制、绩效管理等方面进行协整与构建,实现“双一流”建设的基本理念对高校科研发展的理论指导和实践规划的重要意义。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会针对以中国特色的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建设为理念进行有效的科研领域创新管理,从而形成“双一流”社会影响力的全方位提升。本文以此为理念对高校科研卓越发展的内涵与相关的建设理念进行讨论,强调高校科研卓越发展是以人才培养、师资增效、服务社会、多元可持续发展为内涵重点的建设理念,并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1 “双一流”建设与科研卓越发展的互动发展阶段分析

“双一流”建设与科研卓越发展有着密切的阶段性对应关系。根据经济学“门槛”原理,“双一流”建设的发展进行到一定阶段会受到一些限制性因素的制约而形成极限状态,突破这一状态,就需要一个质的改变而达到跳跃性的增长。科研卓越发展的不断进步就是克服“门槛”的重要因素。伴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深入发展,科研卓越发展可以相应地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1 规模性合作

高校科研发展在政府相关政策与资金的不断支持过程中,也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领域性合作,为提高专业人才的未来职业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质量保证。“双一流”建设过程中的高校科研发展推动力也是在依靠拓宽资源途径、加强“政、企”合作、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形成精品专业、优秀师资、强悍硬件等方面的规模性发展。以针对重大的高校学术研究提供相应的物质基础与制度保障为目标,从政府制度与高校建设之间的关系以及双方的权力与义务方面着眼,权衡双方利益与效能影响的相互关系,以国家发展战略为高校科研管理的核心理念,形成科研绩效管理的规模性合作。

1.2 多维度合作

高校科研卓越发展与“双一流”建设的理念具有相同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定位,都是为了提高自身对国家、对区域、甚至对全球重大问题的解决能力,成为包括经济、环境、社会等多方面领域发展的助力者。[2]在这一发展阶段的具体表现是以研究项目有效数据和事实评估为基础,实现对高校的各项科研项目情况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合理监管,根据科研评估结果,通过有效的绩效管理机制与措施,对卓越科研评估体系实现可持续性的构建。

1.3 效能良性互动

高校科研卓越发展在这一阶段呈现出多层次、多种类、多维度、多学科的人才储备与项目合作模式,成为一流学者、一流项目集聚研究的重要平台。针对“双一流”建设的发展要求,高校科研卓越发展能够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突破和创新现有的保障机制和管理制度,创建多学科联合攻关、多渠道协调运行的良性互动局面。

2 双一流”建设与高校科研卓越发展互动影响关系分析

2.1 高校科研卓越发展是“双一流”建设结构增长的前驱力量

科研卓越发展改变了高校建设的历史优势、地域优势,进一步改变着专业优势,最终通过高校科研管理水平反映出高校专业优势的变化。具体而言,“双一流”建设通过学科建设革新、科研评估方式转变以及基础设施完善等方式影响高校科研卓越发展在空间维度上的可达性,并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加强制度、文化质量建设,从而实现“双一流”建设在时间维度上的效能增长。[3]

2.2 高校科研卓越发展是“双一流”建设的制约因素

“双一流”建设在时间维度上的效能增长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建设规模、学科持续发展的放大效应影响,高校科研卓越发展的需求性逐渐体现。面对不断“复制”的学术生产,“双一流”建设的本原需要以复归学术本真为理念,实现学术良知在科研诚信上的坚守,优化“一流”的学术环境。

2.3 “双一流”建设反作用于高校科研卓越发展

“双一流”建设将高校科研卓越发展在高校发展中的地位推向新的高度,势必对高校科研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双一流”建设的自然要素决定了高校卓越发展的成效。“双一流”建设的物质要素、经济要素、社会要素决定了科研发展的发式与强度,从而影响了科研卓越发展在空间与时间维度上的效能增长。尽管“双一流”建设的结构增长与高校科研卓越发展的空间形态并不存在绝对的支配与对应关系,但在“双一流”建设政策引导下,循渐变异规律影响的高校科研发展势必更加关注国际学术排名、科研建设标杆,进而影响高校科研发展的方向与举措。

3 启示

3.1 充分发挥高校科研卓越发展对“双一流”建设效能影响的引导作用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目标实现需要具有明晰的办学理念与目标定位、先进的教学质量保障与人才培养模式,具备优质的科研环境与先进的学科建设、精良的人才资源与优良的校园文化,更要承载科学的治理体系与开放的国际视野。归结以上,产生以上影响效果的总体规划时,有必要将高校科研卓越发展作为“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措施予以重点考虑,有意识地加大对高校优化科研管理规划的投入力度,提高产出原创学术成果的效率,以重大区域与产业发展为导向,搭建学科基地、汇聚科研队伍、培养拔尖人才。[4]

3.2 高校科研卓越发展适应“双一流”建设的需要

高校是科研知识生产的主阵地,知识时代下的“双一流”建设是提高知识生产力与创新性的重要组织模式的改革。高校科研卓越发展是为“双一流”建设提供服务的重要举措,是改变“以论文论英雄”的评价取向,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成果评价制度,推动一流大学建设、一流学科建设向健康、有序进行的必经之路。

3.3 “双一流”建设的规划调整不会影响高校科研卓越发展的有效性

历史见证了一个国家的崛起与进步不是依靠自然资源的丰富而是依靠科技的创新力和生产力的创新性。“双一流”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在坚持党的领导下,以面向经济新常态的改革深化发展为前提,实现高校特色发展、回归本原、争创一流的自主创新发展之路。而这就需要高校科研卓越发展作保障。当前,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深入,高校科研卓越发展正与国际组织、国际标准充分接轨,改造自身的科研组织模式,实现学术自由交流和科研成果的互利互惠。

综上所述,高校科研卓越发展是“双一流”建设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双一流”建设的深入与高校科研的发展有着密切的互动影响关系。充分发挥高校科研卓越发展对“双一流”建设效能影响的引导作用,使高校科研卓越发展适当先行,同时,根据“双一流”建设的需要,适时调整高校科研卓越发展的空间维度的可达性与时间维度的效能性,是保证“双一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

猜你喜欢

双一流卓越一流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卓越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