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应用写作素质提升策略

2019-03-20吴秋懿

船舶职业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建构培育素质

吴秋懿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0)

1 以互联网+提升高职学生应用写作素质的背景

新兴网络媒体互联网+表现出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如层出不穷的互联网+教育、互联网+阅读、互联网+视频、互联网+电影等,借助互联网+的信息化、数字化、平民化、大众性、便捷性,以互联网为媒介,[1]搭建互联网+应用写作教学平台,对应用写作教学实现先进性和科学性的信息化网络化处理,提升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学效率,推动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学蓬勃发展。通过实施“互联网+”思维与高职学生应用写作素质培育对接,促进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学工作达到新境界。

应用写作素质是判断一个高职学生的“含金量”之一,高职学生应用写作素质水平是职业素养最重要的因素和必备的素质之一。发挥互联网技术推动高职学生应用写作素质培育,开展互联网+思维下高职学生应用写作素质培育路径创新,加强互联网+思维与高职学生应用写作素质培育的有效对接,是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学工作义不容辞的职责。

2 以互联网+提升高职学生应用写作素质的现状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加强互联网+运用。当前高职院校运用互联网+加强应用写作教学平台建构探讨甚微。长期以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重专业技能、轻应用写作能力培育,使高职学生的基本写作素质缺失。学者们就互联网+应用写作教学阐发了系列见解,以“互联网+应用写作教学”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找到数百条结果。虽然许多学者、专家对互联网+应用写作教学平台建构做了一定的研究,但是对于互联网+思维与高职学生应用写作素质培育的有效对接的话题却鲜有研究。按照教育部的最新部署,高职学生应用写作教学需要与时俱进,如何借助“互联网+”优势促使高职学生应用写作素质培育创新路径的相关研究任重道远,需要进一步探讨。

3 以互联网+提升高职学生应用写作素质培育的价值

3.1 推进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学迈向现代化

智能化、数字化、在线化推进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学迈向现代化,线下线上同时运行,实时获取高职学生写作状况。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学的实时协同,最大限度地激发应用写作教学的时代性、互动性、开放性。借助互联网手段进行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智能教学,搭建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智能化教学系统,形成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学的智慧环境。“互联网+”在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学领域中的创新应用,为高职学生应用写作素质培育开辟了创新路径。互联网+应用写作教学,推进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学现代化,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时空限制,运用新型手段如“应用写作教学云端”“翻转课堂”“移动课堂”“微课”“慕课”等,[2]高职学生通过终端设备随时随地皆可学习、研究、交流写作技巧,利用微信、微博等多媒体和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共享写作资源,提升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学质量。利用“互联网+”开展高水平的高职学生应用写作素质培育活动,形成自由的学术环境和开放的人文环境。

3.2 促进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学效率提升和模式优化

应用写作能力的提升,从大的方面讲是素质能力的提升;从小的方面讲,是应用能力的提升。应用写作是高职学生必备的一项职业技能,是职业岗位领域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正确而熟练地撰写应用文,已成为衡量其职业素质文化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全面提升高职学生应用写作素质培育,提高高职学生应用写作能力与水平,是一项重大且具现实意义的举措。

互联网+应用于高职写作教学平台搜索便捷,提升教学效率,优化高职院校传统应用写作教学模式。利用互联网构建应用写作教学平台,为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互联网+推动高职学生应用写作素质培育走向创新发展。伴随互联网+教育,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学工作出现新情况、新问题,互联网+高职学生应用写作素质培育是新探索、新认识和新创见,运用互联网+建构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学平台,激发起高职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做好知识储备,指引人生愿景。通过精准施策、实时推送、线上评价,优化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学模式,实现互联网+应用写作教学精确化和智能化。

4 以互联网+提升高职学生应用写作素质的路径

4.1 建立互联网+高职应用写作素质培育课程体系

组织专门人员编写适合高职学生应用写作素质教育教材,制作高职学生应用写作素质教育微课,注重应用写作素质课程资源的在线开发与使用。利用微课、微信、微博、QQ等加强高职学生应用写作素质培育,要根据高职学生应用写作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定位课程体系,包括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模式等,以应用写作素质专业课程促进高职学生接受规范系统的应用写作素质教育,[1]要力争实现高职学生外塑形象、内强素质的应用写作素质教育目标,切实提升全体高职学生的应用写作素质。

4.2 打造互联网+高职应用写作教学网络课堂

开设应用写作教学的网络课堂,运用网络课堂进行高职学生应用写作素质培育,拓展应用写作教学的覆盖面,促进应用写作教学纵深发展。尊重应用写作教学主体性教育规律,运用网络课堂引导高职院校应用写作的正能量,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促使高职学生乐于接受应用写作教育。

充分运用网络课堂定期推广主题鲜明、内容生动的应用写作信息,吸引高职学生的眼球,提升高职学生对应用写作重要性的认同感。利用网络课堂推送应用写作方面的知识,例如通过网络课堂传递应用写作价值,使高职学生认识到应用写作与职业生涯息息相关。组织高职学生参加网上应用写作素质经验交流与分享、网上应用写作素质专项训练拓展、网上应用写作沟通技巧训练等活动,开展网络应用写作素质分类指导和培训等。

4.3 开展互联网+高职应用写作活动

利用互联网+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信息,开展融创新性、思想性、知识性于一体的应用写作活动,确保每个高职学生能实时精准地收到应用写作素质教育信息,应用写作活动对于升华高职学生应用写作境界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运用互联网+开展形式多样的应用写作活动,提升高职学生应用写作素质,突出特色,以人为本,与时俱进。通过开展“高职学生应用写作素质大赛”“应用写作素质演讲比赛”“应用写作活动策划大赛”“应用写作素质研讨交流会”等活动,增强高职学生应用写作素质教育的感染力。还可以开展应用写作教学问卷调查、网络应用写作大赛等,将互联网+融于妙趣横生的应用写作教学中,提高应用写作教学效率。

4.4 创新互联网+高职应用写作教学平台建构管理制度

规范和健全高职院校互联网+应用写作教学平台建构管理制度,运用互联网+展开良性互动,形成科学的应用写作舆论氛围。加强运用互联网+对高职学生进行各种应用写作教育专题培训,从点滴细微处着手,维护网络环境安全,严于律己,自觉抵制不良和低俗信息。

以互联网+建构应用写作教学平台,以流程化、规范化、标准化实时在线呈现,构筑信息“防火墙”,[3]加强舆论方向的引导管理,形成积极向上的应用写作教学舆论氛围,及时净化互联网信息安全环境,从源头上杜绝网络污染问题。[4]

4.5 打造互联网+高职应用写作师资团队

组织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学专业教师队伍,对互联网+应用写作教学平台建构的规律和经验进行深入探讨,广泛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探索,丰富互联网+应用写作教学平台建构的形式。信息化、专业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对高职学生应用写作素质教学水平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建设类高职教师队伍,对于推动高职院校应用写作的纵深发展具有不寻常的价值。通过网络俱乐部、网上论坛、网络研讨会等形式推动开展应用写作教学业务学习,数字化、智能化、在线化和协同化有机结合。利用互联网+开展团队学习,领导带头引导师资团队学习应用写作教学所需的知识,不断提升高职教师的应用写作教学水平。根据高职学生的应用写作教学实际需要,构建基于移动学习、无线网络与资源融合的移动式应用写作素质培育模式,培养具有专业素质高、现代化技能强、人格完美、文化底蕴厚重的复合型精品应用写作师资团队。鼓励高职写作师资团队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了解新态势,提升学术素养。对高职写作师资团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术素养教育,鼓励写作师资团队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学术活动、学术交流、学术讲座,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拓展思路,开阔视野。

4.6 创建互联网+高职应用写作素质培育微信公众号

开设高职学生应用写作素质培育公共微信账号,及时发送应用写作信息到微信账号上,利用“互联网+”思维与应用写作教学对接,创新应用写作培育方式方法,利用微信添加好友建立群组进行在线教学,发布应用写作信息。“互联网+”图文并茂、声情兼备,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实时协同让高职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到最新资讯。以互联网+拓展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学领域,实时更新信息,在微信互动交流中不断提升应用写作教学实效。

4.7 构建互联网+高职应用写作教学联盟

利用互联网+功能构建高职应用写作教学联盟。发挥高职应用写作教学联盟的价值,开展知名学者讲座、网上应用写作教学交流活动,利用互联网+,创新应用写作教学模式和应用写作教学联盟的人才及资源优势,加强合作,达到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5]通过官方网站、数据库、教参简报等各类互联网信息平台,对相关事实、数据及信息进行分析、甄别、梳理、科学整合,打造“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学平台构建的新范式。

5 结论

高职学生应用写作素质培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高职院校要顺势而为,因势利导,多措并举,加强应用写作素质培育,以学术的眼光有所发现、有所获取、有所创造。通过互联网+,有的放矢地开展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学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学平台,解决高职学生应用写作素质偏低等问题,挖掘高职学生应用写作潜能,打造互联网+应用写作教学平台建构的理论新生态。[6]

猜你喜欢

建构培育素质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